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多元文化視域下的《2018 臺灣音樂年鑑》

  • 次標題:第127期-2019/12
  • 文:張儷瓊 (《2018 臺灣音樂年鑑》主編)
  •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點擊數:1155
世代之聲-臺灣族群音樂紀實系列《石板屋下的葬禮》(排灣族)米靈岸音樂劇場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簡介

2018 年的臺灣音樂發展無論在生態人文或音樂內容上都充滿了跨界流動的明顯趨勢,許多團體與個人的音樂活動不僅跨越中西的藩籬,更直接挑戰了傳統、流行、藝術創作的邊界。眾多跨界、跨領域以及跨文化的內容主題,形成了臺灣音樂多元而富流動性的文化現象。

2018年臺灣音樂蓬勃的發展

臺灣音樂種類多元並蓄、音樂活動繁榮豐富,長久以來在臺灣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共同產出、傳承並分享著豐富多元的音樂聲景,隨著時空歷程的交織,不同族群的文化背景下所積累的各種音樂型態,匯為臺灣音樂之整體內涵。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曾在2008年試行年鑑編輯計畫,隨即於20092012年連續出版《臺灣傳統音樂年鑑》。2018年再次重啟的《臺灣音樂年鑑》編輯計畫,在文化視域上更加多元,在史觀上更加涵融。從傳統音樂、藝術(當代創作)音樂、流行音樂與跨界音樂四大面向,提供相對完整而具時序性的紀錄。

 

這份在多元納涵概念下編輯而成的《2018臺灣音樂年鑑》,從樂種角度擴大內容與觀察面向,強調多元文化視域的史觀,以寬廣的視角和多元包容的態度,對臺灣各族群、各類型的音樂展開大尺度的全面觀察,呈現常民社會與舞臺殿堂等各領域音樂傳承及展演場域的客觀情況,關涉面向包括臺灣音樂的傳統與創新、嚴肅與流行議題

《2018臺灣音樂年鑑》封面.jpg

《2018臺灣音樂年鑑》封面

 

深入田野

觀察各種歲時祭儀與音樂活動

編輯過程中,我們發現2018年臺灣音樂各面向有著蓬勃的發展。傳統音樂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歲時祭儀、民俗信仰活動中可觀見傳統音樂傳承與流變。《2018 臺灣音樂年鑑》研究團隊親歷原住民部落,觀察了各種歲時活動,紀錄原鄉人們表達神聖、感恩、祝禱等殊具意義的豐盛祭儀,例如:阿美族豐年祭、卑南族大獵祭、泰雅族祖靈祭、布農族射耳祭、排灣族五年祭、賽夏族矮靈祭、太魯閣族感恩祭、鄒族戰祭、卡那卡那富族河祭、撒奇萊雅族火神祭、噶瑪蘭族海祭和邵族白鰻祭等。

 

南北管篇目對全國的館閣軒社活動有完整的關注,南管篇詳述各種整絃、春秋祭典、音樂人文交流活動,乃至於南管系統的牛犁陣、車鼓陣、太平歌音樂的發展。北管篇中對於北管戲、子弟館閣生態及重大廟宇慶典有深入的觀察。客家音樂篇除了對於傳統客家劇團、樂團的關注之外,更深入紀錄各地客家音樂的產業生態與推廣傳承面向。宗教音樂篇集中在佛、釋、道、法教的音樂實況紀錄,包含各種祭典與法會。在福佬歌謠篇中則細緻觀察紀錄了恆春「2018 半島歌謠祭」及「2018臺灣唸歌節」等活動以及「重要傳統藝術說唱(唸歌仔)保存者」楊秀卿等人對於福佬歌謠藝術的民間推廣活動。

鄒族特富野部落戰祭.jpg

鄒族特富野部落戰祭。

兼容臺灣音樂傳統與創新、嚴肅與流行議題

藝術(當代創作)音樂是國人精銳的創作技法與創意成果。除了中西樂藝術廳堂各種傳統形式的演奏之外,有許多跨界、跨域、跨文化融合的場次,多元製作的趨勢也明顯可觀。「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30週年音樂會」演出集結台北愛樂教基金會旗下眾多的演出團體,融會了古典、藍調、搖滾、爵士等等元素;國樂結合聲光、劇場等多元向度的主題製作,如臺灣國樂團「寶島辦桌」、「陣頭傳奇」以及臺北市立國樂團「賽貂蟬」等節目都在2018年給觀眾留下了鮮明印象。

 

流行音樂的市場運作和流通在低迷經濟中雖然充滿了挑戰,藝人在科技光影下仍顯得奮力活潑。在以出版和媒體為主要生態平台的流行音樂場域,各種大型音樂活動推助了領域的發展,如:墾丁「春天吶喊」、嘉義「覺醒音樂祭」、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及桃園「鐵玫瑰音樂節」等。以「覺醒音樂祭」為例,該活動邁入第9 年,3天的音樂祭逾150個國內外樂團輪番上陣,9大舞台活潑多元,形塑具有國際規格的音樂活動,成果相當傲人。

臺灣唸歌節-《唸啥咪歌II-廖添丁傳奇》丁秀津、儲見智、鄭美、林恬安(由左至右)臺灣民俗文物館戶外舞臺(黃玲玉、林含章提供).jpg
臺灣唸歌節-《唸啥咪歌II-廖添丁傳奇》丁秀津、儲見智、鄭美、林恬安(由左至右),
於臺灣民俗文物館戶外舞臺(黃玲玉、林含章提供)
采風樂坊《阿銘上菜》劇照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采風樂坊提供).JPG

采風樂坊《阿銘上菜》劇照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采風樂坊提供)
 

跨界、跨域、跨文化多元

製作趨勢明顯可觀

跨界音樂的內容呈現了令人驚奇的音樂樣態,其向度多元、創意多變。眾多跨界、跨領域以及跨文化的內容主題,亦形成了臺灣音樂多元而富流動性的文化現象。以「阿銘上菜」為例,采風樂坊揉合國樂傳統吹打樂與現代舞台,融入劇場諸多元素的辦桌主題,表現總鋪師們從備料到打菜、上菜等等諸多有趣的過程,結合馬戲特技、民俗技藝,將鍋碗瓢盆化身各項雜耍物品,表演一氣呵成、完整而流暢,留給觀眾震撼的視聽效果。

 

2018臺灣音樂年鑑》研究團隊成員匯集國內各大學音樂學者與專家,投入眾多人力物力,動員超過100位研究、編輯人力。整體的篇幅計153萬餘言,內容包含9,352筆活動月曆,研究團隊對其中的1,010個音樂活動進行了蹲點記錄,並從中精選了51筆影音紀錄供民眾瀏覽。由眾多音樂學者擔任撰述的14篇專文和3篇文化評論,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綜論2018年臺灣音樂的內容、樣態與發展趨勢。此外,年鑑研究團隊精選收錄的1,110筆索引,臚列重大音樂活動、各領域音樂團體及個人名錄。以上《2018臺灣音樂年鑑》的成果將於近日公開於傳藝中心網站供民眾查詢參考。讀者除了詳細閱覽文字、圖像之外,亦能進行視聽體驗,即時、細緻地了解2018年臺灣音樂的發展實況。

覺醒音樂祭Wake Up Festival隨性 Random演出現場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王昱明攝影).jpg

覺醒音樂祭Wake Up Festival隨性 Random演出現場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王昱明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