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見證時代演進 時尚視角勾勒傳統工藝之美

  • 次標題:第13期-2016/08
  • 文:李冠毅
  • 圖:東西全球文創集團
  • 點擊數:6141
陳惠美老師不藏私地分享一生所學,這一且起於一個約定。
簡介

這幾年我不斷運用自己在時尚界的專業和影響力,透過各種方式希望讓大家再次感受傳統工藝之美,希望作為時尚產業與傳統藝師們的橋樑,延續手工創作所蘊藏的匠師精神與文化價值。

看著歐洲時尚產業接連集團化,商業導向的行銷策略已凌駕奢侈品牌本身,加上工廠大量生產和瞬息萬變的潮流,精品產業原本應有的奢華價值感漸漸淡化。觀察國內外時尚產業的發展,讓我更加相信唯有藉由精湛傳統技藝與產業文化,才能夠捍衛精品品牌應有的珍貴價值感。

這幾年我不斷運用自己在時尚界的專業和影響力,透過各種方式希望讓大家再次感受傳統工藝之美,希望作為時尚產業與傳統藝師們的橋樑,延續手工創作所蘊藏的匠師精神與文化價值。

纏花除了用於飾品,加入巧思也可成為精巧的擺設。

於是,探訪民俗工藝之行《纏花-春仔花》就此啟程。

落地生根的春仔花

時代的巨輪總在彈指間轉換,從淡蘭古道到雪山隧道以數十年的光陰,拉近兩地的距離,不需翻過崇山峻嶺,更不必涉水渡溪,一小時左右的車程就來到宜蘭五結鄉與《纏花-春仔花》工藝保存者-陳惠美老師會面。

陳老師親切的招呼我們,並向我們娓娓道來她的纏花作品。這些豔紅欲滴的纏花(又稱春仔花)是一種以絲線纏繞於紙型及鐵絲,用純手工所製作出來的飾物。據聞這是清末時於閩南地區流傳下來的民俗工藝,後來成為臺灣民間的特殊手工藝。纏花主要分為「閩南纏花」還有「客家纏花」兩種,因為地域性的不同而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纏花在臺灣被稱為春仔花,是當年傳統婚嫁儀式上新娘必戴的髮飾,一般都用於吉慶場合,因此賦予富貴、吉祥的寓意。創作纏花的手法都是由家族承傳,而且只由母傳女而不傳子。據說,纏花如同刺繡一樣,當年都是大家閨秀的千金小姐在家消磨時間的工藝;可惜的是隨著時代變遷,新娘的髮飾不斷翻新,年輕人也越來越不遵循傳統習俗。這種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細心和耐性的手工藝,漸漸式微。後來因為現代人追求西方時尚潮流,如此吃力不討好的傳統手工藝,也就慢慢消失殆盡。

纏花也是以前仕女們消磨時間,展現手藝的工藝文化。

葬禮上的承諾

在纏花幾乎失傳的時候,從事皮革雕塑藝術20多年的陳惠美老師,因緣巧合的遇見了當年高齡90多歲的陳愛玉阿嬤。她看到阿嬤手工纏出細膩的春仔花,讓她驚豔不已,也就此愛上了這種纏線造花的藝術。後來,她邀請阿嬤到「臺灣工藝研究所」臺北分部來教授這個傳統技法,讓有興趣的學生們得以有學習的機會。

阿嬤眼見傳統纏花受到那麼多年輕人重視,更無私地將自己會的12種纏花全部傾囊相授。當年在阿嬤的葬禮上,惠美老師發誓要好好地發展這項傳統工藝,將老阿嬤的技藝教導給更多學生,讓這項技藝繼續傳承。熟能生巧後,現在的她加入個人創意元素,以纏線製作比較貼近生活化的花手環、耳環與胸花……等精緻小物,將纏花技藝發揮地更加淋漓盡致。

加上現代設計,纏花也能展現時尚美學。

民俗連結時尚設計給傳統手工藝新生命

過去在巴黎學習的是高級訂製服設計,我特別欣賞這些需要時間和耐心、細心創作出來的手工藝的質感。然而,在商業利益主導的時代中,很多有心去保存這些傳統工藝的人們,往往因為經營困難造成入不敷出而無法繼續生存。當香奈兒和愛馬仕這些品牌集團,投入大量資金幫助法國傳統手工藝坊繼續傳承,除了讓漸漸式微的傳統工藝繼續生存,也利用這些巧奪天工的工藝為自身品牌的質感加分。雖然,策略背後仍有著品牌利益的考量,不過,可以帶給傳統手工藝新生命和新使命的雙贏成果,還是值得我們效仿。

當惠美老師談到為了保存傳統工藝一路走來的辛苦,又想起老阿嬤教她這項傳統工藝技法的感恩心情時,不禁淚流滿面,讓我為之動容!遇見惠美老師這樣在保存傳統工藝、傳遞文化使命不遺餘力的長輩,讓我肅然起敬,也讓我更確定:讓傳統文化、民俗工藝和時尚設計產業連結,是未來極需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