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媽媽的毛線棒 變成指揮棒 玩具變工具 瞿春泉20年指揮棒不離身

  • 次標題:第2期-2015/09
  • 文:趙靜瑜(中國時報文化組撰述委員)
  • 圖:臺北市立國樂團
  • 點擊數:3120
指揮家瞿春泉
簡介

文質彬彬,謙遜和善,瞿春泉是中國大陸國家一級指揮,承先啟後,曾任上海民族團首席常任指揮、新加坡華樂團首席指揮等職位,是目前兩岸三地最出色的民樂指揮大師之一。

長短適中的指揮棒,承載了音符的流動,也讓指揮家的靈動樂思,自在流瀉。74歲新加坡籍,也是臺灣女婿的指揮瞿春泉,是兩岸三地民樂團指揮常客,走大江南北,他的行囊中總有一筒指揮棒,其中這一枝,已經跟隨他20年,越用越順手,彷彿一根音魔法仗,讓瞿春泉自由揮灑樂曲之妙,感動樂眾。

媽媽的毛線棒當成指揮棒

文質彬彬,謙遜和善,瞿春泉是中國大陸國家一級指揮,承先啟後,曾任上海民族團首席常任指揮、新加坡華樂團首席指揮等職位,是目前兩岸三地最出色的民樂指揮大師之一。瞿春泉從小學揚琴跟琵琶,但他對指揮饒富興趣,「我大概10歲時,就會拿著媽媽的毛線棒,用水彩漆成白色當成指揮棒,指揮附近一起學民樂器的孩子合奏。」

木製指揮棒  見證文革浩劫

隨著年齡漸長,指揮棒從玩具變成了工具,瞿春泉文革後擔任上海民族樂團指揮,手上的指揮棒是用木頭做的,一根五毛錢,「當時文革之後,百廢待舉,根本沒得選擇,指揮棒是上海音樂學院工廠自己製作的,撿選了木頭削啊削的,就成了指揮棒。」瞿春泉說,每次買指揮棒就是買一大捆,因為是木製的,只要敲到指揮臺邊或是不小心碰撞到,就會斷裂,只好再換一支。

無棒不樂 樂在分享

到了臺灣,瞿春泉情定臺灣國樂團三弦聲部首席姚碧青,在臺北安居落戶,完整的中西樂扎實學經歷讓瞿春泉指揮、作曲與編曲都表現出色,指揮棒也換成了鈦合金特殊材質,不會破裂或磨損,一用就是20年,「雖然一些指揮不用指揮棒,但我可不行。」

才與臺北市立國樂團續約3年,瞿春泉繼續擔任北市國首席指揮。瞿春泉表示,就民樂團而言,中國大陸作品以大型居多,反倒是臺灣的國樂團在發展上願意突破,跨界融合,呈現更多新的可能,這也讓他每天都對音樂充滿熱情,在指揮臺上以棒相隨,酣暢淋漓,與樂團一起展現他心中的美好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