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老中青三代 木職人的幸福提案

  • 次標題:第133期-2020/12
  • 文:張淑萍
  • 圖: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劉德媛
  • 點擊數:963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近日舉行的「木職人的幸福提案」,集結當地的第二代、第三代木藝職人作品作展出。(此圖為桃園市傳統工藝保存團體-協大木器行工廠。)
簡介

桃園大溪素來以木器產業聞名。今年是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開館5週年,木藝職人期盼已久的「木家具館」也隆重開館。首展以「木職人的幸福提案」為主,結合老中青三代木藝匠師的創作,展現大溪木藝傳承與創新的能量。

以往民眾對於大溪木器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要買神桌就去大溪!」然而近年來由於社會型態轉變,對祭祀家具的需求減少,一般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對於大溪木藝的印象逐漸淡了。「木職人的幸福提案」雖是展覽,更像是讓大溪木藝與現代生活接軌的「活動」,讓我們不僅看到技藝的傳承,更驚喜於職人能打破格局、貼近現代的創新能力。

參與式策展 讓木藝匠師說故事

不同於一般由主辦單位決定主題,邀請參展者配合提供作品的策展方式,「木職人的幸福提案」反過來邀請參展的木藝匠師一起來思考、決定展覽主題,策展人陳勇成稱它為「參與式的策展」,展覽邀請老中青三代、目前還在經營店面、持續創作,並且實際在第一線面對客戶的木藝匠師來參展。其中輩分最高的是年約七十幾歲的李彥忠木藝師;中生代大約是五、六十多歲,包括桃園無形文化資產指定的傳統工藝類保存團體,以及登錄在古蹟建築類營建修復匠師名單上的傳統匠師;而最受期待、冀望承接技藝的年輕一代,則是從二十幾歲到四十歲左右,佔了約人數的一半。

從去年9月開始籌備以來,陳勇成總共與12位木藝師開了2次共識會、4工作坊。「其實木藝師們也知道現今大溪木藝的瓶頸,既然有瓶頸,我們就必須從頭思考,現在的創作就應該和生活緊密結合。」陳勇成回想起最初開共識會時,與木藝師一起摸索方向的過程,「大溪家具有一個特色叫『客製化』。以往顧客會主動找上門訂製祭祀家具,可是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大家覺得大溪家具老了,因此不可能再等客人主動來跟你說他想要什麼,必須反過來由木藝師去思考顧客的需要,變成你主動為他客製化。」

陳勇成說:「木職人的幸福提案,便是要匠師們從自己出發,去發想一個讓親人家人收到這個禮物之後會感到幸福的提案,相信民眾看到一定很有感,因為這才是一個木藝職人真正特地為你設身處地去思考、創作的物件。」木藝師中有位即將迎接寶寶出生的準爸爸李汪達,做了一張造型以聖誕老人的雪撬車為靈感的嬰兒床,作為送給寶寶的見面禮,因為對他而言,即將降生的寶貝也是他最珍貴的禮物。特別的是,嬰兒床除了可以隨著寶寶成長調整高度和擴充配件,床舖整合換尿布台以及方便取物的收納櫃,都是體貼媽媽的設計。另一位年輕爸爸藍志豪,則是回想起小時候經常坐在綁鞋帶的親子凳上,讓他的母親教他念書識字,便以此為原型發展成伴讀長椅,希望以後也能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創造最溫暖幸福的成長回憶。

而同樣是長椅,森平房為太太做了一張在角落小睡、看書、喝點小酒的休息長椅,使用臺灣原生木材,表面不上漆,藉著直接的觸感給人更加貼近生活與自然的感受,搭配的邊櫃讓她擺放收藏的酒杯、飾品、書本等小物。另外,隆達傢俱林繼達設計的長椅則是擁有別緻風情、讓人「躺著不想動」的貴妃椅,優雅古典的造型和光滑溫潤的表面處理,線條卻相當現代,木職人說,這個設計「最難的是在纏枝捲繞和整體造型比例拿捏」。

還有,協大木器行的李炳榮想到他去客戶家中拜訪時,發現每個家庭跟自己一樣,玄關總散放著瑣碎雜物,以致常有出門找不到東西的困擾,因而設計了有好幾個小抽屜的多寶盒來收納小物;另外,協盛木器行的姚世豪 ,從年輕剛結婚時就想為太太做張梳妝台,可是工作一忙便不了了之,如今見到讀國中的女兒漸漸長大,想著可以將當年未完成的心願實現在女兒身上,「或許她喜歡,以後嫁了之後會一起帶到夫家去也不一定⋯⋯」,「女兒閑梳妝台」使用肖楠木、花梨木兩種木料拼接面板,展現了木職人的工藝和設計感。

也許是受到德國、北歐、日式等現代家具設計的影響,整體而言,第二、三代木藝師除了在對木材的知識,與榫接、刨工等木藝技術方面承接傳統之外,更進一步考慮到造型與機能,不僅時尚、具有現代美感,也能從使用者角度思考實用性、便利性,以及人體工學的舒適性,因此更能符合現代人的家庭生活型態,以及和空間環境的搭配。此外,新生代木藝師也承襲了老一輩利用「餘料」的優秀傳統,將切割剩下來殘餘的烏心石、檜木、花梨木、黑檀等各種木材拼接起來,運用巧思做出合適的作品,不同木材的顏色和紋理,豐富了視覺又很環保。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展出作品中名為「庇木仰神」的神桌,是出自大溪百年來首位女木藝匠師黃裕凰之手。70年次的黃裕凰,做的是大溪最傳統的神桌!自從20多年前繼承家業,協助父親經營神桌生意以來身為年輕一輩的她也發現大溪以大器豪華聞名的神桌,與現代年輕人喜愛的流暢度細緻線條格格不入,而不斷思索如何設計出不失傳統、又能與現代家具融合的神桌,「庇木仰神」便是她為神桌木藝創新格局、找尋活路交出來的傲人成績。

建立交流平台 擦亮大溪木藝品牌

「人」是傳承最重要的無形資產,「木職人的幸福提案」透過共識會的方式,讓木藝師們體會到這是屬於他們的展覽,同時凝聚共識——要重新擦亮「大溪木家具」這個品牌,並讓民眾感受到大溪正在轉變、進步。藉由這次的經驗,木藝師們也可以了解到木家具館是為了大溪未來共同的理想而創造的園地。只有從生活中去找題材,透過這個平台來發表,民眾更能看到大溪傳統家具的變化,看到木藝職人也關注你我周遭的一切事物,以及大溪木藝未來的可能性。

受邀參展者同時有老中青三代,各有各的立場,而透過共識會與工作坊,終於有了可以面對面溝通交流的平台,看到彼此不同的角度視野,相互合作。再加上這次展覽請木藝師們從自己的故事來發想創作題材,因此個人特色更能被突顯出來,即使同樣做一張靠背椅,也因為對象、功能需求、設計發想角度不同,成品也各異,不會有雷同或模仿的疑慮引起誤會和芥蒂,反而能彼此切磋、良性競爭。

另一方面,木藝師們也回頭再次檢視自己的價值。傳統木藝匠師最大的本質就是解決民眾居家生活上的各種需求。不同於工廠大量生產的制式化家具,大溪木器強調:全部採用實木,真材實料;手工榫接,不用釘子螺絲;因為這樣的堅持,所以家具歷久彌新,甚至還有終身保固!只要店還開著,跟阿公買的家具,孫子也可以負責維修。

「藉由『木職人的幸福提案』,我們希望埋下一個夢的種子,除了重新擦亮大溪家具品牌,讓第二代、第三代願意從頭去思考傳統木藝產業該如何保存下來並往下發展,更大的企圖是希望能讓國際人士了解臺灣有如此珍貴又特殊的木藝小鎮。就好像買漆器就要去日本輪島,買織品去京都西陣織,買家具去北海道旭川一樣的概念。」陳勇成說的,這是所有大溪木職人、也是大溪木藝博物館共同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