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苗栗苑裡美好的手工風景 振發帽蓆行 百年老店 走過黃金年代

  • 次標題:第119期-2018/08
  • 文:李香怡
  • 圖:周欣儀
  • 點擊數:8989
「振發帽蓆行」位於苑裡天下路上,古老的建築、藍色的門窗,讓店面散發著一鼓質樸的味道,讓人很想入內一探究竟。
簡介

「養女比養男好」是「藺草之鄉」苗栗苑裡鎮自古流傳的一句老話,記錄著苑裡帽、蓆盛產的黃金時代。位於苗栗苑裡的「振發帽蓆行」成立於1920 年代,雖是近百年的歷史,但深入溯源,其實早在民國前,曾祖父母的那一代,便已開啟了「振發帽蓆行」的編織歲月。

苗栗苑裡的「振發帽蓆行」,充滿古意的建築,加上質樸的藍色門窗,一下便能吸引來客的目光。店內櫥窗,堆滿了色彩繽紛、各種材質、款式新穎的帽子,顯得生氣盎然。再往裡走一點,古老的針車、編織器具與一幅幅具時代感的相片,則記載著苑裡藺草編織產業的興衰與「振發帽蓆行」的故事。

圖2用藺草編織的「臺灣」就安放在店內,雖然有了些許陳舊氣息,卻記錄了過去發展的足跡。.jpg用藺草編織的「臺灣」就安放在店內,雖然有了些許陳舊氣息,卻記錄了過去發展的足跡。

一部藺草史 等於苑裡產業史

有人說:「藺草的故鄉在苑裡,一部藺草史等於是苑裡的產業史」。隨著「振發帽蓆行」現在的經營者——第三代張維泰的引領解說下,我們彷彿也走進了苑裡藺草發展的洪流中。

苑裡的帽蓆編織,發展於清雍正五年。當時住在苑裡溪下游濕地的平埔族婦女,取用沼澤濕地的野生藺草,曝曬壓扁後,編織成草蓆,作為平日席地而坐,鋪在地上的用品。當時居住在庄裡的漢人,看到這透氣又吸水的蓆墊,非常適合炎熱、潮濕的居家使用,故紛紛向原住民婦女學習製作方法。

圖3再往振發帽蓆行裡頭走,有著張家從曾祖母時代至今,所保存下來的各項珍藏品與照片紀錄,宛如一部苑裡藺草的百年發展史。.JPG再往振發帽蓆行裡頭走,有著張家從曾祖母時代至今,所保存下來的各項珍藏品與照片紀錄,宛如一部苑裡藺草的百年發展史。

藺草編織品不僅能除濕、除臭、涼爽、舒適外,更有藺草的特殊香味,廣受到大眾歡迎,於是苑裡漸漸開始有婦女以編蓆為業;農民也開始將藺草移植於水田栽種。據說在藺草發展最盛的時期,苑裡約有 568 公頃的田地專門栽植藺草。

圖9苑裡特產的三角藺草,氣孔和內部細胞間腔較一般鹼草大,呈半開狀,具強力的吸濕及除臭效果。.JPG苑裡特產的三角藺草,氣孔和內部細胞間腔較一般鹼草大,呈半開狀,具強力的吸濕及除臭效果。

而在「振發帽蓆行」裡,擺設最多的商品「藺草帽」,相傳則是由清末一名叫作洪鴦的女士所發明。由於洪鴦女士的幼子頭部生瘡,夏天又熱又癢,為避免炙夏陽光直接曬到頭部,導致其子瘡發。洪女士便用心研究,利用藺草編織成帽,結果臺灣第一頂藺草帽就這麼誕生了!

圖12張維泰長年慣用的小木棍,用來平整、壓製帽子成型之用。.JPG張維泰長年慣用的小木棍,用來平整、壓製帽子成型之用。

圖13每一次製作,都是手工與心血的結晶。.JPG
每一次製作,都是手工與心血的結晶。

藺草製成的帽子,防曬效果非常好,戴著草帽在豔陽底下,頭頂的溫度大概可以降低 2~3 度。後來人們更製作各種帽型,並加配各色帽帶作為配件,更發引起人們的喜愛,銷售量也逐年增加。

圖4店裡陳列著各色各樣的帽款,讓來訪遊客都不禁拿起來比試,老闆也大方的讓客人試戴,讓每個人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帽款。.JPG店裡陳列著各色各樣的帽款,讓來訪遊客都不禁拿起來比試,老闆也大方的讓客人試戴,讓每個人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帽款。

順時得利

在清治時期,苑裡的藺草製品,已有銷售至中國大陸的紀錄;日治時代,苑裡所製作的帽蓆,更被限定銷往日本。藺草製品甚至成為當年臺灣特產出口的第三位,僅次於糖與稻米。

圖7全盛時期,這裡也製作郵差帽。圖為當時的製作模型。.JPG全盛時期,這裡也製作郵差帽。圖為當時的製作模型。

述及至此,「振發帽蓆行」的張維泰帶著我們走向展示區後方的店內。裡頭的牆上,有著一張張相片,記載著最盛時期苑裡婦女在街上、騎樓編織著藺草的景況。再問及「振發帽蓆行」的初始,張維泰回憶道:曾祖母張賴阿甘女士,是一位補修帽蓆專家,凡有故障之帽、蓆送來家裡,曾祖母總能將其修整得和原來一模一樣。曾經有一年日本皇太子昭和訪臺灣,臺灣總督為呈送禮品,特別指定要送苑裡特產草蓆,當時即挑選手工最優秀的十六名婦女,編織草蓆致贈皇太子,曾祖母張賴阿甘女士當時便獲選在內。曾祖父亦是向婦女集購帽蓆的商人,銷售的市場泰半是日本及大陸之上海、南京、北京等地。

振發帽蓆行售出的編織品,都習慣在織品較隱密處,蓋上「發」字章,以作為品質認證。從祖父時代至今,「發」也有古式與新式的寫法,不變的是傳承四代為來客修補藺草織品的用.JPG振發帽蓆行售出的編織品,都習慣在織品較隱密處,蓋上「發」字章, 以作為品質認證。從祖父時代至今,「發」也有古式與新式的寫法, 不變的是傳承四代為來客修補藺草織品的用心。

受地方環境與家人從業的影響,「振發帽蓆行」的創始人,也是張維泰的爺爺張水連,國小畢業後,14 歲即到苑裡鎮的帽蓆商行當學徒,1922 年正式成立「振發帽蓆行」。當時正為臺灣日治時期,日本人流行穿和服,和服配草履特別重視履面的材料,而藺草編製的履面有防濕疹、治腳臭等功效, 非其他材料可比擬,並且又美觀好看,所以非常暢銷。當時的藺草製品,可謂供不應求,幾乎家家戶戶的婦女都投入編織行列,因此在苑裡流傳著一句「養女比養男好」的說法,原因就是在當時若一戶家庭有五、六口人,其中只要有一位婦女從事編織藺草一職,便能負擔全家的經濟,由此可見當時的盛況。

眾人同心 其利斷金

後來發生七七盧溝橋事變,局勢緊張,臺灣帽蓆無法外銷大陸及日本。主要市場消失,使得產業漸漸沒落,婦女們無其他工藝可做,家庭經濟收入大受影響,生活紛紛陷入苦境。民國43 年,當時擔任苗栗縣婦聯會理事的鄒靖女士,遂向總統夫人蔣宋美齡女士建言,並說明苑裡帽蓆編織產業所面臨的窘境,提議將編織草帽做為國中生的制服配件,將可幫助受苦中的苑裡及海岸線一帶婦女有工作機會,並且改善生活。

圖5當年蔣宋美齡夫人頭上戴的,正是振發帽蓆行的作品。.JPG當年蔣宋美齡夫人頭上戴的,正是振發帽蓆行的作品。

為感謝蔣宋美齡夫人,對於扶植藺草編織產業的幫助,婦女會特別邀請振發帽蓆行的張水連先生與張武雄先生父子,設計承製頗具時尚感的草帽,贈予蔣夫人。此帽也成為店裡的重要.JPG為感謝蔣宋美齡夫人,對於扶植藺草編織產業的幫助,婦女會特別邀請振發帽蓆行的張水連先生與張武雄先生父子,設計承製頗具時尚感的草帽,贈予蔣夫人。此帽也成為店裡的重要作品。

蔣夫人聽聞頗為心疼,便接納並轉請教育當局研議執行。後來,全國國中生的童軍帽皆以草編帽配之。此舉使得從事帽蓆編織的業者恢復工作機會,家庭也得以維持生計,讓苑裡人都對蔣夫人感激萬分。當時的婦女會便請「振發帽蓆行」的創辦人張水連先生、以及二代接班人張武雄先生,共同為蔣夫人設計承製一款極具創意的新潮蓆帽。該帽頗獲蔣夫人喜愛,在當時不少場合均可以看到蔣夫人配戴,也為藺草帽作了最有效的宣傳。如今這頂藺草帽為店內珍藏的展示品,同時也展現著那個時代,人們齊心振興產業的堅韌精神。

圖11當年藺草編織不只用於草蓆、坐墊、與蓆帽,最盛時期也發展出不少時尚配件。.JPG
當年藺草編織不只用於草蓆、坐墊、與蓆帽,最盛時期也發展出不少時尚配件。

忠厚能招天下客

如今,接手家業已六年的張維泰,承襲祖父與父親設計承製與經營的能力,並且秉持著曾祖母總是心心念念要為來客恢復藺草帽、蓆美觀的心意,持續經營著這家百年老店。問及張泰維經營老店的傳承心法,張先生靦腆地笑而未答,然而其身後紅聯上手寫的七個字——「忠厚能招天下客」,彷彿也為這家百年老店寫下了美好註腳。

圖10問及張泰維經營老店的傳承心法,張先生靦腆地笑而未答, 然而其身後紅聯上手寫的七個字——「忠厚能招天下客」, 彷彿已為這家百年老店寫下最佳註解了!.JPG問及張泰維經營老店的傳承心法,張先生靦腆地笑而未答, 然而其身後紅聯上手寫的七個字——「忠厚能招天下客」, 彷彿已為這家百年老店寫下最佳註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