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吳登興傳承記憶中的技藝 百年老店 北港德義堂 獨特藝陣 龍鳳獅

  • 次標題:第120期-2018/10
  • 文:李香怡
  • 圖:李香怡
  • 點擊數:6549
吳登興致力於推廣龍鳳獅,十多年來在全國二十所學校擔任總教練。今年元月25 日吳登興率七校、共一百六十位學生,五十頭龍鳳獅回到北港謁祖,並在朝天宮廟埕大會師,場面相當浩大。
簡介

四歲學藝、十五歲開始教學的北港德義堂龍鳳獅第五代傳人吳登興,在一次演出時, 有一位七、八十歲的老爺爺熱淚盈眶、激動地說:「這就是我小時候看的龍鳳獅啊!」這句話,讓吳登興堅定以教學為傳承之路。如今三十七歲的他,傳藝超過三千人,問他能夠一直堅持下去的原因,他帶著一種嚮往又滿足的神情說:「我也想看別人舞『龍鳳獅』!」

剛柔並濟的龍鳳獅

「龍鳳獅」是北港德義堂獨特的藝陣,最早出現於1894 年北港地區,流行於雲林、嘉義、臺南、高雄等地的迎神賽會或民俗體育活動。出陣時由隊員打扮成龍、鳳、獅三種靈獸,加上獅童弄獅穿插其中,配合傳統樂器對陣鬥藝。與坊間常有跳躍、蹬高動作的「廣東獅」不同,龍鳳獅除了舞獅以外,既有龍的威武,又有鳳的柔和,展現出剛柔並濟的美感,形成臺灣特有的藝陣文化,最盛時期在日據時代末期,如今靠著一位熱血教師的南北奔走,龍鳳獅在雲嘉南的校園間逐漸復興!

 圖2自幼年就隨父親到處演出龍鳳獅的吳登興,因為天賦讓他從小就鋒芒畢露,也更深刻體認到文化扎根的重要。圖中獅頭為吳登興幼時所用。.JPG自幼年就隨父親到處演出龍鳳獅的吳登興,因為天賦讓他從小就鋒芒畢露,也更深刻體認到文化扎根的重要。圖中獅頭為吳登興幼時所用。

吳登興一身技藝
打破「傳賢不傳子」的傳統

現今在網路上搜尋「龍鳳獅」,出現的結果大多是:北港、臺灣獅、德義堂、以及吳登興,讓人不禁好奇起「吳登興是誰?」

「吳登興」是北港德義堂第五代傳人,「北港德義堂」則是臺灣百年的武館與舞獅藝陣,建立於清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年),由清軍水師一員劉美堂所創立,後來以能力傳人,歷經第二代蘇大鼻、第三代吳惡牛,再傳第四代吳登興的父親吳炎林手上。然而既是以能力傳人、傳賢不傳子的傳統,又為何吳登興會從父親的手中接過衣帛呢?

 圖3「吳登興」是北港德義堂第五代傳人。.JPG「吳登興」是北港德義堂第五代傳人。

技藝中的記憶

「小時候我爸不喜歡我學藝!」吳登興語出驚人地接著說:「學龍鳳獅不但要具備表演藝術與傳統音樂的基礎; 同時因為需要自製獅頭,又必須有繪畫能力與工藝技術,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學習。雖然父親在他那一代技術超群,但在他的觀念裡,覺得這一行沒有出頭天,希望我有其他發展,所以不喜歡我學藝,不過我就偏偏很喜歡龍鳳獅、非常喜歡!」一句話用了兩次喜歡,足見吳登興對龍鳳獅的熱愛。

幼時就常跟著爸爸到處表演賺錢的吳登興,那時藝陣裡缺誰,他就去補位。對吳登興來說龍鳳獅不只是一項技藝,更是童年的記憶。至於這麼喜歡龍鳳獅,他說還有一個原因——「應該就是DNA 的遺傳吧!」吳登興說:「其實一開始學藝的時候,我的師傅不是我爸,是爸爸的師兄蔡文釵。一直學到國中的時候,師傅說他沒有技術可以教我了,叫我回家找我爸。父親看我真心想學,才開始傳授技藝給我。不過他很嚴格,有些技術他示範了一遍, 看我學不好,就不教了。不過還好我有他的DNA,常常自己私下揣摩、練習,慢慢地也就會了!」這樣的機緣,卻讓吳登興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口訣和套數,也讓他發現——原來自己很會教學!

 圖4 1929 年第三屆臺灣美術展覽會,展出施玉山的〈朝天宮之祭〉以當時頗受歡迎的民俗活動為題材,其中不難發現龍鳳獅的身影。(圖吳登興提供,出處:台灣美術展覽資料庫).jpg1929 年第三屆臺灣美術展覽會,展出施玉山的〈朝天宮之祭〉以當時頗受歡迎的民俗活動為題材,其中不難發現龍鳳獅的身影。(圖吳登興提供,出處:台灣美術展覽資料庫)

熱血教師的獨門祕技

採訪當日是一個酷暑的早晨,雲林下崙國小高年級的學生正揮汗舉著獅頭,在學校的川堂裡一次次練習著翻滾與舞獅,同時一句句背誦著口訣:「一蹲、二坐、三壓、四翻、五煞車」, 這口訣便是吳登興學藝路上,自己鑽研出的秘技,他說:「小的時候學藝覺得自己很笨,所以比別人認真學;長大開始傳藝,覺得小朋友學不會,不是笨,是我的方法不好!」

十五歲開啟教學之路,傳藝超過二十年的吳登興,有一套獨門秘笈。他透過分析自己的動作,拆解每一個肢體運作的環節,再把動作順成一則則的順口溜,為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理解並且牢記。因為吳登興認為舞陣動作是連動的,每一個動作都需要被理解,理解後才能夠完整的舞出龍鳳獅的精神!

吳登興說:「龍鳳獅只要應用手腕的力量, 就可以表現出醒獅、睡獅,開心、生氣、或者悲傷的獅子,非常有趣!只是時下會舞龍鳳獅的人越來越少,我不可能一個人又敲鑼、又打鼓、又跑去舞獅。所以我四處教學,就是期盼能宏揚祖傳的龍鳳獅,除了我自己可以親眼看到記憶中的龍鳳獅;也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抬頭挺胸地去見祖師們!」

 圖5 15 歲開始到處傳授獅頭製作和舞獅技巧的吳登興認為,教育下一代學習傳統藝術是一種光榮與責任。.JPG 15 歲開始到處傳授獅頭製作和舞獅技巧的吳登興認為,教育下一代學習傳統藝術是一種光榮與責任。

逐漸復興的龍鳳獅

除了動作的教學,身兼臺北艋舺龍山寺燈會設計作者、工藝手藝極好的吳登興,還會帶領學生一起製作獅頭;而在平時練習龍鳳獅的過程裡,他還為學生設計了闖關遊戲、測驗比賽、還有懲罰機制,說到這吳登興俏皮的說:「我的懲罰方式很好玩,就是讓小朋友跑到校門口大喊:『我要認真練習!』這常常讓學校老師們感到不堪其擾。」說完便哈哈大笑。由此也不難看出吳登興為龍鳳獅的傳承、以及激發學員潛力的用心。

圖6 出陣時由隊員打扮成龍、鳳、獅三種靈獸,加上獅童弄獅穿插其中,配合傳統樂器對陣鬥藝。.JPG 出陣時由隊員打扮成龍、鳳、獅三種靈獸,加上獅童弄獅穿插其中,配合傳統樂器對陣鬥藝。

圖7吳登興表示,練習用的獅頭挺重,他會買膠布保護這些孩子。這些學生私下抱怨吳登興很兇,其實他也有著鐵漢柔情。.JPG
吳登興表示,練習用的獅頭挺重,他會買膠布保護這些孩子。這些學生私下抱怨吳登興很兇,其實他也有著鐵漢柔情。

如今,傳藝超過三千人,以團體來算大概有一百多團曾經向他學藝。若以過去武館擴展的形式來看,拜師學藝便是派系技藝傳承下去的途徑,這麼算來「德義堂龍鳳獅」如今也算是開枝散葉了!再問吳登興接下來有什麼計畫?吳登興細數著接下來的行程,包括下個月要飛去泰國教學、還有各校出陣比賽的時間表、以及年底就要開始的花燈製作, 吳登興的工作行程已經一路排到明年了!

 於將「德義堂龍鳳獅」傳續的任務, 吳登興表示:「所謂『傳道授業』,我們這一行在現代要成為職業很不容易, 像我會去做花燈,也是為了多些收入, 讓我可以繼續傳承我最愛的龍鳳獅。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可以接棒的人選,不過說不定教到第六千人的時候就有機會!」說著這話的吳登興,眼神炯炯、閃爍著光芒,順著吳登興的目光, 似乎也讓我們看到了龍鳳獅即將復興的未來!祝福並且期待他傳藝六千人之志,早日達標!

圖8吳登興表示,當他第一次聽到龍鳳獅完整的聲音時,百感交集。.JPG吳登興表示,當他第一次聽到龍鳳獅完整的聲音時,百感交集。

圖9龍鳳獅應用手腕的力量,就可以表現出睡獅、醒獅、生氣或開心、悲傷的獅子。.JPG龍鳳獅應用手腕的力量,就可以表現出睡獅、醒獅、生氣或開心、悲傷的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