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80年代最接近觀眾心靈的時代鉅作

  • 次標題:第132期-2020/10
  • 文:黃翎翔
  • 圖:表演工作坊
  • 點擊數:2050
本劇照之著作權為表演工作坊所有,未經表演工作坊事前書面同意,不得轉載或利用。

藝術的形式,往往隨著時空而轉變,但對人們的影響卻極為深遠,1985年表演工作坊製作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帶領臺灣不少456年級生走過晦暗又壓抑的聯考和戒嚴時期,在此之前,相聲這門表演藝術在很多臺灣人心中,彷彿是從未有過的存在。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首演,由深諳短劇演出的李國修,和西餐廳秀場經驗豐富的李立群主持2位相聲大腕舜天嘯、王地寶的演出。

但相聲大腕沒來,因為不僅空間是虛擬的,就連大腕也是假的,最終,由李國修、李立群假扮成大腕舜天嘯、王地寶完成含序共7段的表演,整夜的表演中,兩人字字珠璣,說學逗唱的演出,讓觀賞演出的觀眾笑了一整晚。舞台燈光設計家聶光炎當時曾說︰「這絕不是『相聲』,而是戲劇,只是以『相聲』的方式來演戲而已。」

的確,戲劇因具備了「演員」、「故事」、「舞台」和「觀眾」4種元素,觀演關係較之相聲緊密;但表演工作坊當初演出此劇時,以傳統相聲為主軸,結合舞台劇,創作出新的戲劇形式「相聲劇」,成功將觀眾拉回到舞台前。表演一結束,轟動一時,一度中斷的相聲藝術再度引起觀眾的注意,而這一夜的表演也成了表演工作坊的經典,成為往後再創新劇碼的基礎。

此劇演出後
2年,臺灣解除戒嚴,1993年《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再度上演,但主演則由李立群和馮翊綱擔綱。隨著時代的改變,批評政黨、政治人物的內容,為舊橋段添了新笑料,再度驗證相聲是隨著時代巨輪扮演針貶時事的功能,只是更輕鬆無害。

而後,雖有劇團試圖翻轉觀眾對相聲的既定印象,演員不穿長袍馬褂,也融合音樂及Rap,說學逗唱、載歌載舞,甚至大玩kuso(惡搞)傳統,創造出新穎的表演。但《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已經演出超過至少27個年頭,回頭再重聽、重讀,依舊充滿讓人回味無窮的韻致,堪稱是不朽的相聲劇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