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藝金曲獎專輯-邁入第27屆 傳藝金曲獎 與時俱進

  • 點擊數:2296
傳統戲曲現場演出。

堂堂邁進第27屆的傳藝金曲獎,事實上,由文化部傳藝中心接手也才第三年,傳藝中心主任方芷絮表示,前24年間傳藝金曲是和流行金曲一起舉辦頒獎典禮,但金曲獎是由產業出版面出發透過CD唱片載具的出版獲獎勵,「可是表演藝術就是時間藝術,若想在演出現場之外的觀眾也聽見好聽、好看演出,過往需靠出版商、發行商報名參賽,但近年無利可圖,乏人問津下,表演團隊或音樂家需自掏腰包做發行來參賽。」


傳藝金曲二十年品牌  接續辦理傳承藝術 


尤其當傳藝金曲和流行金曲放在一起,因生態不同,民眾並不關心,而音樂家們也不重視、不在意此一獎項,後期雖有一段時間和流行金曲分開頒獎,但現場並不熱絡,甚至轉播的電視臺,要用流行音樂的廣告量彌補傳藝金曲的廣告量,大家都視傳藝金曲為小媳婦,並不重視,這樣經過了24年悲慘命運,直到組織改造,新聞局和文建會合併成立文化部,設立「影視、流行音樂產業局」,傳藝金曲獎回歸文化部,就名稱而言,傳藝中心接手責無旁貸。


方芷絮主任指出,整體來說,辦理傳藝金曲獎仍要回歸產業面,表演團隊或個人就要出版CD光碟唱片等載具才可報名參賽傳藝中心花了一年時間討論,最後2014年接下第25屆傳藝金曲獎,當時也考慮要不要改名,但明利國等老師都表示,當年金曲名字是他們決定的,不是流行樂獨有的,「最後考慮傳藝金曲也有二十年品牌,再加上考量文化不可隨意分割。」於是決定持續用「傳藝金曲」之名持續辦理頒獎活動來傳承藝術。


入圍禮讚邀請三個人樂團演出入圍禮讚邀請三個人樂團演出。


接辦三年傳藝金曲 每年定不同主題


「接續傳藝金曲的頒獎活動,傳藝中心認為先回歸問題主題,要什麼樣的氛圍才可讓國內音樂、戲曲界人士覺得舒服,同時又讓外界可理解。」方芷絮說,接辦三年傳藝金曲和以往不同點是,給每年不同議題、面向、主題。


傳藝中心自25屆開始接辦傳藝金曲獎,這兩年找到新定位,表演節目企劃每年訂一主題,堪稱大型典禮創舉。25屆是「人聲」,年26屆是「打擊」,2016年「絃」。方芷絮表示,25屆就音樂來說就是「人聲、留白」,用音樂最初始的人聲開始返璞歸真,突顯本質的氛圍,當25屆推出時,剛開始音樂戲曲界人士相當冷默,可是當他們走進劇場後,感覺完全不同,邀請王嘉明導演,將場景整體規劃詮釋小劇場的氛圍。


傳藝金曲獎鼓勵 用傳統音樂元素創作


25屆傳藝金曲頒獎後,傳藝中心得到許多劇場界人士的良性互動。去年是以「打擊樂」為主,今年則以「絃」為主題,甚至委託創作活動主題曲,用音樂扣合周遭生活關連性,並讓入圍者得尊榮,方芷絮指出,以前禮讚和頒獎是同一天,隔一小時即頒獎,讓人覺得時間趕,只是過場,今年起讓禮讚和頒獎時間拉開,使每位入圍者備受尊榮,又可以和業界有自然交融的機會。


第26屆傳藝金曲以打擊樂為主題。第26屆傳藝金曲以打擊樂為主題。


不過對於業界有人質疑,傳藝金曲已走向現代音樂方向發展,方芷絮自信指出,傳藝金曲獎不是薪傳獎,都要演奏原汁原味的傳統音樂,傳藝金曲是鼓勵作曲家們用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音樂元素,去創作具有主體性的音樂,是現代人可以接受的音樂。


「錄音獎」今年開創「不限國籍」 


因而傳藝金曲獎中的專輯獎分三類:以傳統音樂藝術音樂跨界音樂的作品為主。而個人獎則有創作、編曲作詞獎,至於詮釋獎,則是指第二度創作像是指揮演唱演奏,最後才是錄音獎,透過光碟等載體必須音質精確不失真,才符合出版產業鏈。方芷絮表示,傳藝中心接手傳藝金曲的第一年就新創「錄音獎」,因為一個表演不論現場演出再成功,但錄音效果差沒人去買來聽,就失去產業價值,所以要鼓勵「錄音師」,今年甚至開創「不限國籍」,讓參與錄音的外國錄音師,也能得以享受得獎尊榮。


由傳藝中心接手後的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走的是文化推廣之路,以「小而美」和「跨領域」團隊合作搏出位,節目製作團隊的努力值得鼓勵。


鄭麗君部長與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入圍者合影。

簡介

傳藝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