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開心,2019年2月我帶了新製作的三齣戲《玉簪記》、《潘金蓮》、《白羅衫》回臺灣和最棒的崑曲觀眾見面,以三種不同風格的新版崑曲美學,完整臺灣觀眾的崑曲視界。三場演出不但國家戲劇院座無虛席,我還見到許多都是崑曲愛好的老朋友,甚至也看到許多年輕的觀眾,我們到中南部的校園巡演,也受到學子們歡迎。我15年來致力崑曲推廣,受到大家肯定,內心一直充滿了感謝和感動。
我常強調「創新,必須尊重古典」。崑曲有600年歷史,已發展出非常嚴謹程式化表演,因此我一再提醒自己推廣崑劇每邁出一步都要小心謹慎,必須守住抽象寫意、以簡馭繁的美學傳統,彰顯崑曲「雅部」藝術的精緻。
細細想來我跟崑曲的不解之緣說來的確奇妙;9歲那年與家人在上海聽了梅蘭芳復出演唱的崑曲《遊園驚夢》便十分喜愛,但直到1987 年才真正對崑曲的推廣燃起熱情,當時大陸開放,我是時隔39年才返鄉,朋友聽聞我愛看崑劇,當晚便邀請我觀賞上海崑劇團由蔡正仁、張繼青主演的《長生殿》,收到邀約時我內心興奮但也抱持懷疑心思想著:本以為文革後大陸只有樣板戲了,沒想到還有人演崑劇。
白先勇獲獎無數。
演講兼示範 崑曲之美盡現
當晚的崑劇演出相當精彩,看戲後我對於當時大陸崑劇仍保有極高藝術性一事很是驚喜,於是立馬做東,想宴請全體演員去粵劇院內的粵友餐廳吃飯。一打聽地址「汾陽路150 號」我相當驚奇,竟是我幼年的舊居。當年7歲時我曾得肺結核,在醫療不濟的時代,那是被認為無藥可醫的病,為怕家人被傳染,我便被關在這棟房子內養病。也許我小時候內向不喜歡和人打交道的個性,就是被關在這房子裡養成的吧。友人帶我舊地重遊,發現我過去的臥室,如今已是粵劇院長辦公室,這晚再見自己舊屋,真好比是「遊園驚夢」!「當晚我開心地喝了一大瓶紹興酒。」為紀念與崑曲的緣分,還特作散文一篇,並以《長生殿》其中一折《驚變》來命名。
常以「崑曲義工」自許的我,雖然有心做推廣崑曲的活動,但也不知該從何處入手,總覺得可能只是自己心中美夢一場,卻萬萬沒料想事情在冥冥中似乎早有安排。有一次受邀到學校演講,主題是介紹崑劇的美,我就想只靠我一人在臺上獨講,沒有吸引觀眾的亮點,於是向蘇州崑劇院借幾位年輕演員上臺,以肢體示範配合演說。當時俞玖林就是示範人之一,他們在舞臺上美妙的動作,吸引臺下年輕學子不斷喝采,這樣的經驗掀起我推動崑曲的熱心,而正是這次的合作機會開啟我有興趣培訓年輕演員之路。
此後我邀請俞玖林和沈豐英,擔任《青春版牡丹亭》男女主角柳夢眉及杜麗娘,受到廣大迴響,不但捧紅兩位年輕崑曲演員,同時也吸引兩岸三地甚至遠到美國的廣大觀眾。一轉眼,《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起巡演已十五餘載,期間走遍中國大江南北,走進三十多所高等學府,接觸觀眾的人數更多達四十萬。而《驚夢》可謂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有名的一場春夢!作者對男女之情的描寫十分大膽、露骨,有一種「反正是夢,禮教也管不著!」的叛逆,且態度嚴肅,樂而不淫。恰恰能反映出晚明時期人們對於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而崑曲裡以杜麗娘為代表、為情犧牲的女子形象,更是顛覆了華人傳統女性的「含蓄」。
《玉簪記》經典崑曲彩排,俞玖林和沈豐英便裝表演,肢體仍可展現崑曲之美。
《青春版牡丹亭》興起兩岸三地崑曲復興風潮。
融合當代舞美 吸引當代目光
多年來常思考和研究如何可以讓華人古典的文學、美術、戲劇與現代劇場和美學表達結合。尤其是要將600年前的崑曲,搬到21世紀舞臺上,既要革新,又要保護其本身古典美自是不容易;像是明清時代的崑曲經常採用蠟燭、自然光,若要運用現代舞臺燈光時,就需盡量還原古時的燈光美感。我想方設法將現代舞臺劇元素,一點點融入崑曲中。我們重新設計演員造型,令服裝色彩更鮮明、妝容更細膩,來吸引現代人的目光。「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是杜麗娘在《牡丹亭》中去世之後的最後一句話,《青春版牡丹亭》便在這一幕中大膽採用鮮紅為主色,可與歐洲經典歌劇《卡門》女主角的紅色舞裙媲美,皆有「感情熱烈」的象徵之意。
我經常揣想著中華古典文化有著幾千年歷史,是任何現代文化也無法比擬的,尤其是崑曲,它以歌舞的形式表達古詩意境,在有效的空間內,給人無限的想象,若因年代久遠就被時代忘卻,實在可惜。看看「姹紫嫣紅開遍」視覺聽覺多美,但要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成了「紅花紫花開了一公園」,那多煞風景啊。崑曲的唱詞好似古詩,音律、曲律非常美,當然有些人會看不太懂,但我覺得這可以查字典,就像是看到不懂的英語生字就會查字典是一樣道理,是可以去學習跟體會在古典文學中想要表達的意境。
創造新的崑劇經典文化,年輕一代演員是具有重大責任,培養年輕崑曲觀眾也相對重要,這也是我對於崑曲始終抱持的使命感。
新版崑曲《潘金蓮》是由《義俠記》改編而成,主軸刻劃潘金蓮又愛又恨的故事,提供觀眾從不同角度理解她傳奇的一生。
《潘金蓮》新版崑曲是從人性、尊重內心的角度來重新詮釋她。
新版《白羅衫》著重刻劃人物心理狀態,透過對命運及人性的思考,加入推理成分在其中,由父子關係衍生出的情與法之間矛盾糾葛,打造成難得一見的崑曲「大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