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走進校園 傳承戲曲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手國光劇團培育校園戲曲

  • 次標題:第149期-2024/06
  • 文:呂酈庭
  • 圖: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高禎臨
  • 點擊數:44
112學年東海大學「校園戲曲傳承計畫」期末公演。(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提供)
簡介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自2021年起偕同國光劇團進行校園戲曲傳承計畫,在國立清華大學與東海大學開設戲曲教學課程,培育非科班的年輕學生戲曲知識與表演實作能力,將戲曲融入在校園中,延續戲曲傳承的動力。

戲曲教育走入校園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長年致力於藝文推廣、青年培育,台積心築藝術季更是持續了二十餘年。2007年基金會邀請國光劇團演出《金鎖記》,精湛的演出令曾繁城董事長為之動容,於是開啟了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國光劇團一連串的合作計畫。

2019年至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籠罩全球,表演藝術產業受疫情影響變得相當沉寂,當時有不少的節目、活動都因疫情而停辦。2021年臺灣的疫情狀況稍稍趨緩,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峻郎期望基金會能夠扮演一個推廣傳統戲曲的橋樑。當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帶給許峻郎很大的啟發,因此他參考了白先勇「崑曲復興」的概念,他提到:「觀眾能進入到藝術形成的階段,那麼就可以讓觀眾增加對戲曲的黏著度。」

2021年基金會開展了「校園戲曲傳承計畫」,從教育層面著手切入,讓戲曲教育走入校園。從過往的被動看戲,變成主動出擊,讓學生透過學習京劇進而喜歡京劇。戲曲走入校園具有其實務上的難度,除了人、物、力的整合外,現實與理念層面的拉扯也是這個計畫相當大的挑戰。許峻郎提到,比起過去邀請劇團到校園講座示範,他更希望這個計畫能夠增加學生對戲曲認識的深度。他大膽地向國光劇團提議開設有學分的課程,除了知識層面外,課程還要有實作練習,讓學生有深度上的體驗,能把學習京劇帶來的感悟帶回日常生活。


在校園裡為京劇播種、扎根

「校園傳承計畫」為期三年,今年是第三年度,每一學期學生都可以再持續修課,課程也會因應每一年的發展而調整。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後簡稱中文系)開設的「古典戲曲實作」與「當代戲曲與劇場實作」兩門課程課程雖是開設在中文系與文學院,但修課對象則是包含了來自全校各個不同科系的學生。負責這門課的副教授高禎臨特別提到,這門課的初衷是希望學生透過學習和表演能夠喜歡上京劇,在這三年裡,每一學期都有超過一半的舊生會留下來繼續修課。每一學期的課程都會透過不同的學習內容,從讀劇、唱念到身段逐步建立學生的基本功,也在後期的課程裡發展出了「傳、幫、帶」的傳承概念,讓舊生帶著新生一起練習。

高禎臨解釋,在課堂中的訓練模式為全班一起透過讀劇認識劇本主題及角色性格與形象,接著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行當,並由專業的京劇老師在校園多個教學空間中做分組的練習。許峻郎也提到,在這個計畫執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成效遠遠超出他的想像。他形容,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在土地上播種、布局、扎根,長出的成果是每一位學生帶來的驚喜。

傳統戲曲的傳承是相當有魅力的,學戲曲不能只透過語言、文字、影像就學會,需要透過人與人之間反覆的交流,才能一步一步雕琢出最美的模樣。高禎臨提到:「在這個課程推進的過程中,學生會漸漸體會到,要做好一件事需要下足功夫,舞臺沒有辦法重來,這對學生而言同時也是一種心性的訓練。」許峻郎也特別說到:「國光劇團以高標準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讓這些非科班的學生受到最專業的教學戲曲,這樣的學習經驗是能影響一生的。」


傳承帶來永續的可能

今年六月將迎來成果發表的大公演,學生將演出《春草闖堂》。《春草闖堂》是一部爆笑喜劇,在當代戲曲的流暢敘事中同時保留了傳統戲曲的一桌二椅的寫意式美學。這齣戲的特別之處在於並非以青衣做主角,而是花旦、丑腳為主角,整部劇的行當非常豐富,劇情節奏明快,故事張力明顯,戲劇主題幽默亦具深意,相當適合學生作為初次學習與演出京劇的腳本。

高禎臨說:「到了第三年,我們累積了非常多真心愛上欣賞和表演戲曲的學生,雖然在有限的角色裡進行選角對於老師們而言是一件艱難的任務;但這群學生經常自發性地一起練習、進劇場看戲,讓戲曲傳承的意義也延伸到課堂之外,是最大的驚喜。」三年的校園傳承計畫,培育了許多優秀的學子,在推動計畫的過程中,學校、國光劇團、台積電文教基金會三方,持續討論與修正如何讓計畫徹底實現藝術扎根與戲曲教學的意義,也不斷建立學生的凝聚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性;甚至有不少畢業生畢業後回校繼續旁聽課程,對京劇的歸屬感是難能可貴的。這些學生即便未能成為專業的京劇演員,但這幾年累積下來的養分是足以讓他們在不同表演舞臺或相關藝術工作裡有所發揮的。

關於傳承,許峻郎提到,「傳承」二字拆解開,「傳」是他們正在做的事,將傳統藝術帶給下一代的孩子,用深刻的方式讓他們受到渲染,「承」是孩子經由這個課程自身帶來的啟發,將對京劇的喜愛帶回日常生活甚而影響他們的下一代。高禎臨也說到:「在課程的學習之外,培養年輕演員很重要,但是培養觀眾更重要。」除了讓學生親身參與京劇之外,更希望學生能因此懂得看劇,把對京劇的這份喜愛持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