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看見窗花工藝

  • 次標題:老屋顏談鐵窗花
  • 文:楊為仁
  • 圖:老屋顏工作室、楊為仁
  • 點擊數:1134
鐵窗花有各種不同的幾何變化。

說到鐵窗,你可能會聯想到「鐵籠」、「鳥籠」,甚至是「牢籠」,也就是那些桎梏人類行動自由的象徵和裝置,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你曾在某個巷弄街頭被一扇美麗的鐵窗吸引,曾經因為某棟老屋的老窗花駐足,你就會明白,老窗花是城市裡迷人的小風光,不僅是一門工藝,更是歲月留下的珍貴腳蹤。

在距今約莫半個世紀前後,臺灣鐵窗工藝可說是進入了多采多姿、百家爭鳴的年代,時至今日,穿梭在老街巷弄裡,依舊冷不防發現某棟古樸老屋,窗戶上的鐵窗竟然有著雅致的圖案與線條,有蝴蝶、壽桃、花瓶等傳統中式、也有西方幾何造型、還有東洋菊花、櫻花或富士山形圖樣,千變萬化、美不勝收。

由防盜走向美觀的鐵窗花

「臺灣鐵窗花歷史可追溯到日治時期,不過當時仍以政府單位的建築為主,一般民宅並不多見,直到二戰後,臺灣經濟逐漸復甦,房屋形式從合院式慢慢轉變為公寓洋樓後,民間開始運用鐵件製作鐵窗或鐵欄杆,當初用意大多為了防盜。」楊朝景是「老屋顏」的創辦人之一,因為漫遊府城,驚豔於老屋的多樣風情,於2013年辭去資訊工程師一職,偕同擔任設計師的好友辛永勝合創「老屋顏」工作室,行腳全臺各地,展開老宅巡禮,記錄並分享鐵窗花、欄杆、磨石子等老屋元素,對臺灣鐵窗花文化知之甚詳。

「除了防盜,當時的鐵窗在設計時或多或少也會進行一些美化,否則就像監獄。」楊朝景說,這就像我們現在設計房屋時,也會兼顧實用與美觀是一樣的,由於線條與圖案的多元化,形成獨特的臺灣鐵窗花文化,除了圖案,有些甚至還會和屋主的故事連結。

「老屋顏」記錄的鐵窗花大多以黑鐵製作,「黑鐵仔有容易生鏽的缺點,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古老窗花,表面都要上漆,防止表面與空氣和水分接觸而氧化。」楊朝景說,隨著建材演進,人們研發出不易生鏽的白鐵或不鏽鋼製作鐵窗,白鐵或不鏽鋼的質地雖硬、又不易手工塑型,但因強度佳、鑄型快,不需特別訂製,只要量好窗戶尺寸,即可快速安裝,於是慢慢取代黑鐵,但相對而言,圖案的豐富度就不如黑鐵仔了。

臺灣鐵窗花工藝百花盛開的極盛期

「黑鐵製作的鐵窗花大多存在於五、六十年前的老房子,1960年到1980年最為蓬勃。」楊朝景說,當時臺灣經濟剛起飛,許多建設都需要用到鐵,除了鐵窗,鐵工師傅可能還蓋鐵屋、做鐵籠、鐵欄杆等,對鐵工師傅而言,鐵窗花只是眾多業務的一部分。辛永勝補充指出,鐵窗花其實是一種鐵工技術,這種工藝迄今還有,並未失傳,只因手工製作成本高,才會漸漸消失。「其實,現在有更多輔助工具,要製作鐵窗花並不難,只不過要看市場上有無這樣的需求。」楊朝景說。

「鐵窗花製作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而來的。」對鐵窗花十分著迷的辛永勝曾問過鐵窗師傅,製作前要先將鐵板切成鐵條,再依需要的尺寸進行切割,接著利用模具拗折或扭轉出需要的形狀,再以焊接或鉚釘將所有元件組合,最後進行防鏽處理,先上紅丹漆隔絕空氣,再上油漆阻絕水氣。

常見的鐵窗花圖案有山形、壽桃、花瓶、蝴蝶、古錢幣、幾何圖形⋯⋯等,辛永勝說,除了利用鐵條焊接構成不同線條和圖案外,有些還可能加入鐵片做變化,形成實與虛的結合,有些鐵窗上甚至有文字,像是某某腳踏車店、某某旅社、某某婦產科⋯⋯,鐵窗花遂成自家招牌。

流行元素決定窗花的線條與圖案

「鐵窗花圖案通常會因應當時的流行而呈現。」楊朝景表示,臺灣鐵窗花年代其實和1970年代的民歌時期重疊,當時樂器行或是音樂教室經常會在鐵窗上做出吉他、五線譜或音符的圖案,在臺灣剛開放出國的年代,也出現過飛機圖案,甚至還有米老鼠端西餐的圖案,楊朝景認為,從鐵窗花的圖案變化,可以看出四、五十年前臺灣的流行趨勢與社會氛圍,可說是當時庶民文化的縮影。

「老屋顏」在記錄臺灣鐵窗花的過程中發現,不同地區會有比較常見的窗花圖案,像南部就常看到具像化的山形、祥雲、桃形等,大多為較複雜的傳統中式造型;中部比較常見的除了花瓶、鳥類和音符外,常見重覆性的幾何圖案,尤其是對角的四方連續圖案;北部則偏二方連續性圖案,即圖案單元可以做兩個面的結合。「這樣的地區性差異往往與當地師傅擅長某種線條或圖案有關。」辛永勝說,所謂熟能生巧,同樣造型的窗花因為經常做,師傅平常會備好零件,製作速度自然就快很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地區風格。

鐵窗花成為屋主記憶的重要媒介

「在那個年代,房屋很多是自地自建,對屋主而言,『起厝』是成家立業的大事,因此,對於建材應用、風水格局、美化裝飾都極為考究。」楊朝景就發現鹿港街景的鐵窗花,圖案除了鹿港老街、十宜樓、半邊井,甚至還有屋主曾去過的巴黎凱旋門:「屋主是一位年近八十歲的老人,圖案都是自己畫、自己做,再請師傅將其焊接。」楊朝景在與屋主訪談過程中得知,屋主除了熱愛鄉土,也很珍惜自己的人生際遇,才會藉由窗花,將他人生的重要記憶用窗花記錄下來。

鐵窗花傳達的是時代印象,它反映出當年臺灣的庶民生活與文化潮流,是有故事、有溫度的,儘管這些美麗的圖案已越來越少見,還是可以透過其他方式轉化到其他物件,除了紀錄與分享,「老屋顏」近期積極研發鐵窗花相關的文創商品,包括書籤、胸章、鑰匙圈等,甚至異業結盟,以期喚起大家關注時代的記憶,即使百年之後,臺灣鐵窗花意象依舊深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