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一個被忽視的小小文化奇蹟

  • 次標題:第118期-2018/06
  • 文:林明德
  • 圖:林明德
  • 點擊數:2011
皮影戲傳承也是傳統戲劇教育中很重要的工作之一。
簡介

在面對民俗藝術,特別是傳統偶戲的困境,積極覓尋路向之際,湊巧出現一種被大眾忽視的新契機。二○○六年,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推出「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 迄今已有十三屆,是文化工程的小小奇蹟。

一九六○年代,臺灣社會驟變,寺廟文化消褪,民俗藝術凋零,低級趣味泛濫。一九七○八○年代,相繼締造經濟、政治雙奇蹟之後,國人開始反思人文意識,一些學者專家呼籲搶救民俗藝術,於是田調、研究、推廣,一時蔚為風氣,並引起政府的重視: 教育部設置民俗藝術薪傳獎(1985)、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成立 臺灣戲劇館 1990)、高雄縣立文化中心成立「皮影戲館」(1993 並展開傳習工作。接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投入搶救文化資產,保存、研究、傳習兼顧,例如:亦宛然-微宛然布袋戲傳習計畫、古典布袋戲藝術人才培育計畫、閣派布袋戲的傳承與發展研究計畫⋯⋯,而一九九九年, 由文建會主導的雲林國際偶戲節,恰好為那個年代締造新的里程碑。

活化藝術教育 培養藝術品味

在面對民俗藝術,特別是傳統偶戲的困境, 積極覓尋路向之際,湊巧出現一種被大眾忽視的新契機。二○○六年,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推出「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迄今已有十三屆,是文化工程的小小奇蹟。二○○六年時,該館依據《藝術教育法》及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特舉辦此一比賽,同時邀請學者專家提供意見,建構實施要點,作為比賽的法源依據,並揭櫫四個終極目標:一、為藝術與人文開拓學習領域; 二、活化藝術教育,培養藝術趣味;三、認識偶戲的傳統,強調創意,為偶戲注入活力,開創新契機;四、在師生的充分合作下,由劇本、舞臺、口白、操偶、音樂與整體創意的規劃與落實,讓學生「做中學」,以提升其劇場表演的統整能力。

多年的努力,就是為了在台上有精確動人的表現。.jpg
多年的努力,就是為了在台上有精確動人的表現。

創意戲劇的比賽類別分兩種,即:現代偶戲與傳統偶戲。前者包括手套戲偶、光影偶戲與綜合偶戲三組;後者涵蓋布袋戲、傀儡戲與皮(紙)影戲三組。二○一四年,增加舞臺劇組, 使比賽類型更趨完備。演出團隊的參賽學生(包括伴奏、燈光、音響及道具操作人員)以二十人為限,劇本以符合創作與創新為原則,演出時間,以十五分鐘為基準(不得低於十分鐘, 也不得超過二十分鐘)。評分方式,大概依劇本、口白、操偶、音樂與現場表演等面向。結果分三種獎勵,即特優、優等與甲等。

一二年,我曾在論文指出,預估七年參與決賽共有六九六團隊,參加學生一萬四百多人,個個「做中學」,循序漸進,深入各類組偶戲的世界,領略竅門,加上各團成員互相切磋,彼此觀摩,在導演的指導下, 接受一年的偶戲訓練,從而展現獨特的表演風格,因此一身「戲胞」,內心充實偶戲美學因素,更培養出高品味的文化觀照(看門道)。這一萬多位偶戲小表演家,也是未來人文藝術的生力軍。加上後六年,生力軍人數當在二萬人之譜,是一股絕對不能忽視的活力。


藝術與人文的新教材

文化建設需要大方向,做有系統的累積, 以展現豐厚的經驗與成績。十三年來,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無意間完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任務,繳交亮麗的成績,也帶出相當程度的意義。面對臺灣偶戲的困境,多方覓尋新路向之際,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的努力與累積的經驗、成果,讓人歎為觀止。這不僅為藝術與人文開拓學習的新教材與新視野, 也證明這是一條正確可行的道路,更發揮了多項功能,指出了大方向。

不過,面對這些成果的後續作為,似乎有中輟的現象,令人遺憾,個人特別提出有五點看法,以作為改善的參考:

一、讓決賽展演平臺成為觀摩的空間,鼓勵同學進場觀賞,以培養興趣,提升藝術品味。

二、發行每年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特優團隊DVD,既可分享成果又可作為教材, 讓新世代了解創意戲劇比賽的真諦。

三、篩選特優團隊,安排國內巡迴表演,通過戲路圓熟表演藝術,以拓展戲劇人口。例如二○一二年,榮獲傳統布袋戲組特優獎的新北市三芝國小「學宛然」,
七夕被安排到板橋林本源園邸演出,十分轟動,讓國人見識到小小演師(前場、後場)的精湛技藝。

四、規劃出國表演,進行藝術交流。從每年誕生的特優團隊,選擇菁英代表出國訪問, 讓國際社會看見臺灣偶戲文化的薪傳真相,分享不一樣的偶戲美學。

五、為這批生力軍媒合進階的學習環境,或學校或職場,以維繫傳統藝術命脈於不墜。例如近三年表現卓越的高雄市阿蓮國小 國中的傀儡戲,新北市三芝國小 國中的布袋戲,雲林縣舊庄國小的布袋戲,嘉義縣大南國小安靖分校的皮影戲⋯⋯,個個使出看家本領,令觀眾為之驚艷。這一股小小的文化活力,值得有關單位思考後續的發展,假以時日,使之成為大大的文化奇蹟

透過比賽,可以增加小小傳藝參與者更多往前進步的誘因。.jpg
透過比賽,可以增加小小傳藝參與者更多往前進步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