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夢土上的李泰祥 自彼次遇到妳 追憶臺灣跨領域創作的先驅

  • 次標題:第149期-2024/06
  • 文:林麗娟
  • 圖: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點擊數:7
李泰祥於2014年獲得文化界最高殊榮國家文藝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簡介

為紀念音樂大師李泰祥逝世十周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後簡稱傳藝中心)臺灣音樂館六月推出「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系列活動」,總策展人李欣芸、展覽策展人張忘強調李泰祥是臺灣跨領域藝術家之父,李泰祥長子李奕青闡述父親終其一生信守對音樂的堅持,追求「音樂的理想國」,永遠是活在世人「夢土上的李泰祥」。

李泰祥雖然離開大家已有十年,但他譜曲的民歌如〈橄欖樹〉、〈告別〉等等知名歌曲仍縈繞在很多臺灣人甚至華人的耳邊,但李欣芸及張忘提醒:李泰祥不只有民歌作品,不僅是當時文青的代表,在古典音樂及跨界藝術上的光芒與成就也應獲得更多重視。

張忘指出,當李泰祥於2014年獲得文化界最高殊榮國家文藝獎時,大家才頓時發現遊走於通俗音樂及古典音樂、跨界藝術的李泰祥,同時也是熱愛土地的阿美勇士以及面對病魔的生命鬥士,從他跌宕起伏、戲劇性的一生,彷彿看見了弘一大師、貝多芬、梵谷⋯⋯等大師們,留給後世的完美人生典範,不但大作傳世,更見證時代性的人性光輝。


實驗音樂先驅李泰祥 織就跨界夢土

1941年出生於臺東馬蘭的李泰祥,童年意外獲得日本老師免費教小提琴,種下了音樂大樹的種子,而在學畫的過程中則培養領悟解析事物與獨立思考的能力,1957年從國立藝專(現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科轉系到新成立的音樂科,進入古典音樂教育系統中,在許常惠老師鼓勵下專注學習作曲,創作原民性的音樂,也在古典音樂大道上走出了自己的路。

《夢土上的李泰祥》特展將於6月12日至7月17日在中正紀念堂第三展廳登場,張忘指出,李泰祥的跨界夢土上涵括了:其一,新民風音樂:在田野採集原民音樂及成立青年合唱團、管弦樂團,1968年發表了《大神祭》、《阿美族彌撒曲》,開啟了音樂的新視野;其二,實驗音樂先驅:1971年起在臺北與許博允合作融入了胡琴、鑼鼓、鋼琴、大小提琴、人聲朗誦、舞蹈、裝置藝術的劃時代作品《放》,1973年在美國聖地牙哥現代音樂中心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十五位藝術家交流,成了李泰祥人生與音樂事業的轉變,1974年受聘省交響樂團及臺灣大學交響樂團指揮,整合所愛的美術和音樂在作品《現象》,將水墨的渲染與黃麗薰的舞蹈構成視覺與聽覺的美麗邂逅。

其三,1971年10月臺灣退出聯合國後的年代,在余光中號召下,李泰祥開始與三毛等詩人合作了〈鄉愁四韻〉、〈橄欖樹〉、〈一條日光大道〉等作品,跨足為電影《歡顏》配樂,造就美聲歌手齊豫、許景淳、原住民歌手胡德夫等人,並以《名劍風流》抱走金馬獎最佳原作音樂獎;其四,1967年開始舉行《傳統與展望》舞劇及音樂劇,推動新潮流,1973年應林懷民邀請為雲門舞集《薪傳》等作品創作音樂,1978應年「新象」許博允之邀為音樂劇《棋王》創作音樂,蔚為當年藝術界的大製作,2005年李泰祥父子也與創作舞劇的張忘合作臺北藝術節《逐墨》音樂。


堅持音樂理想國 成就跨界始祖典範

張忘、李奕青解讀,1988年李泰祥被診斷出罹患帕金森氏症,生命的步調突然慢了下來。真正體悟到對土地、人間、生命的愛是他的創作泉源,持續奮力創作不懈,此刻正在夢土上的李泰祥,仍然是那個我行我素卻充滿好奇的阿美少年。

李奕青與妻子林芊君強調,李泰祥面對巴金森氏症與癌症的折磨,依然負隅頑抗,困難地學電腦也要創作,不輕言放棄愛與理想—「夢土上的音樂理想國」,譬如在創作《狩獵》中的一章〈小海神和新娘〉,曾說:「堅持到不能堅持的時候,還是要堅持,就可以了。」

「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系列活動」總策展人李欣芸表示,6月15日、24日在國家音樂廳舉行的《自彼次遇到妳》、《你是我所有的回憶》音樂會以及11月16日於高雄衛武營音樂廳舉行的《不要告別》音樂會,呼應李泰祥的歷年經典作品,喚起世人對李泰祥的記憶,亮點是邀請知名歌手齊豫重現〈橄欖樹〉及〈歡顏〉,並由許景淳、殷正洋、桑布伊、林文俊等歌手及李泰祥家屬,與國家交響樂團同臺演出,演繹李泰祥的經典作品,既是傳承,也打造音樂理想國。


融合讓音樂更具生命力 啟發新世代

李欣芸說,李泰祥是自己的偶像,他國立藝專一畢業就獲聘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小提琴首席,可說已站上古典音樂的巔峰,但他卻揮灑原住民的熱情、創意與奔放旋律,「做自己」,不刻意而是隨著他人提議的機會一再跨界,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時代,讓臺灣的音樂變得既有本土特色又內涵豐富,因而他是第一代跨界的成功典範。

榮獲金馬、金曲雙肯定的李欣芸說,自己也是先學古典音樂、後投入爵士和流行音樂的晚輩,正是受到李泰祥的吸引和啟發,比如李泰祥《大神祭》是合唱管弦樂作品,證明臺灣土地上可以孕育如像他那樣的跨界音樂人,也激勵了年輕人:「你也可以」,古典音樂、民歌、民謠都可以交響樂化,讓原本單純的音樂或歌曲活化起來變得更美,有助傳播給更廣的大眾欣賞。

親近臺灣音樂巨匠李泰祥的生命樂章,「李泰祥告別十周年系列活動」就是這條筆直的日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