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當代傳奇吳興國 傳承藝術價值

  • 次標題:第133期-2020/12
  • 文:李幸紋
  • 圖:當代傳奇劇場
  • 點擊數:807
吳興國的《慾望城國》,在四、五年級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振祥攝)
簡介

從《慾望城國》到《李爾在此》封箱演出,吳興國的藝術表演人生,承自前人、傳之以往的信念,終究勝過市場不易的感慨。

1986年,吳興國與一群戲曲演員,意識到傳統藝術優勢不再,在認真思索傳統戲曲如何與當代劇場接軌下,當代傳奇劇場於焉誕生,創作的戲曲作品跨越了中西古今,經常受邀赴國外演出,包括英國倫敦皇家國家劇院、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美國林肯中心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術節……等等。

四、五年級生對於當代傳奇劇場創始人吳興國與《慾望城國》這部作品,想必並不陌生,在那個藝術能量尚淺,需求卻蓄勢待發的年代,吳興國與其創立的當代傳奇劇場,著實撫慰了那一顆顆饑渴的心靈。

興趣與價值建構了劇場經營

走過30餘年,而今67歲的吳興國卻於今年(109)宣布在臺灣封箱演出《李爾在此》,此後,他將走下舞台。

對於此一離開,吳興國難掩落寞,他由衷慨歎:「臺灣的藝術市場實在太小,只要不想經營,隨時都可能會離開這個行業。」在他心中,藝術不是以經營、賺錢為目標,更多部分是對它的濃厚興趣,無論這個興趣是從小就有,還是後來才培養而成,「當你進入了,慢慢地被薰陶,就會喜歡上它。」

臺灣的藝術市場向來辛苦,吳興國之所以能一直堅持至今,除了感謝太太林秀偉的支持與陪伴外,探討他的學習歷程中也可以找到答案。他自孩童時期便進入劇校,因年齡比同班同學稍大,反應較快,學習快速而認真,故能達到老師的要求與肯定。或許因為如此,當許多同學因為看不到未來與希望而放棄,紛紛改行拍電影去時,他卻因為在舞台上較早被看見,內心的自我優越感強,因而承受並接受了老師的期盼和希望,一路至今。

「這就是命運。老天爺有時候會站在你這邊,但是當環境不再,只要心生別的想法,無論是改行或想謝幕,老天爺馬上就會給你一個訊號讓你又轉回來了,而每一次轉回時,你會再一次重新看待自己。」30多年來,這樣的過程在吳興國生命中屢屢上演,長時間下來,他發現在那個包括現代舞都剛剛萌芽的時代,卻有那麼多人傾注關心,願意掏錢來欣賞表演,讓他深感在傳統藝術中學到的東西是值得肯定的。

嚴格傳承精神學習 

撇開精神價值與經營的辛苦,吳興國十分崇尚傳統藝術表演中的精神學習,「那是忠孝節義四維八德、良心與品質。從小在劇校受的訓練,無論是生活、禮儀、學習,甚至是表演的內容,都在談為人處事最根本的內在面向,這些面向讓我成長很多,讓我和別人不太一樣。」這不同,吳興國充分將其體現在其藝術生命之流中,甚而促動他傳承的意念。

除了在研究所任教,吳興國也在自己的劇場培訓新人,近10年來,他做了5次集訓,每次大約11個半月,並且從兩岸請來生旦淨丑的老師,以最傳統的教育方式進行訓練。只是,不同於戲曲學校的學生,那些新人均非劇校畢業,不懂戲曲,特別是古典、嚴肅、意境、高尚曲調俱有的戲曲,對他們而言太難理解,「最快的方式就是口傳心授,讓學生認認真真和你坐在一起,忘掉教室外的紛擾,唱10分鐘,不用看台詞,也不必想音樂怎麼唱,照著唱上幾遍就會了。」

吳興國認為,所謂口傳心授,就是每一秒鐘都在教你、都在帶著你去模仿老師,當你似乎會了,只要腔調沒有錯,在現場背上十遍、百遍、千遍,就會了,而且明天來依舊會記得,「這個方法愈嚴格愈好。」他強調,傳統教育愈嚴格,愈能讓基礎打得更扎實,「而有一天,你會回頭感謝那一段嚴格。」

對吳興國來說,傳承是劇場經營中最重要也最難的一環,他常跟年輕團員說:「當你要學戲劇,要確定自己真正喜歡,而不是這一秒喜歡,下一秒覺得學這太難了,為什麼我要學它?不要有打工心態,必須真的愛這個職業。當你面對它時你要真的喜歡它。」與此同時,他認為帶領的老師與父母親,也要自我清楚為何要把孩子送來,要讓孩子了解進這一行的價值,「當你覺得它值得,它就會變成你一輩子的事情。」

「在全世界,科技愈進步的國家愈尊敬藝術,因為他們深知科技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想像,而那想像卻從未超過藝術界的人,所以越是高科技的人都非常尊敬藝術家。」吳興國再次強調藝術的價值,他也告訴年輕人︰確定想走那條路就勇敢去做,很多事情越早選擇,並以專業性和嚴謹性的態度去走想走的路,做個5年、10年,一定會成功。

面對現狀 繼續執著

多年經營劇場,吳興國體認到傳統戲劇的觀眾都是老人已是時代問題,不用太在意,「應該要在意的是你要改變自己嗎?有沒有想清楚為何要改變?

「能夠存續至今的傳統經典作品,都經過市場的考驗,這個肯定就足以令你對傳統刮目相看。」但他也說,市場缺乏年輕觀眾是因為年輕人的趣味不在這裡,而非他不想懂,所以現在要做的是想方設法把年輕人帶進劇場,因為只要看過,都會驚訝於傳統戲曲的節奏感、立體化與真實,更有內在、更有情感甚至更有文學性。

對於欣賞人口逐漸流失,吳興國說那已經是事實,必須面對;但他認為如果這門藝術是傳統經典,國家應該要傾全力保護,讓這些傳統藝術經典持續下去,從小培養讓它無縫銜接;也要給真正從事這行業的人,一個表演的空間和平台,讓藝術與社會結合。

多年傳統藝術表演經驗,讓吳興國即使退下表演的舞台,心裡依舊懷抱著傳承與推廣之心。未來他期許自己能幫小朋友做些戲,向下扎根,或幫別的劇團導戲。

「疫情帶給很多人重新出發的概念,讓你重新思考。」不是思考改行,而是思考人生如果遇到這類大災難時,該如何看待自己、看待這個社會、看待未來、家庭和事業,「我覺得老天爺總是在否極時泰來,泰來時否極,這就是一個循環。」從兒少時期的艱辛,到傳統戲曲衰微之際成熟,如今的吳興國走過劇場經營之路,肯定了自己一路以來追求的藝術價值,並希望再度掉進培養下一代與推廣的「執著」,創造人生的另一種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