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客家採茶山歌變大戲

  • 次標題:第19期-2017/02
  • 文:郭士榛
  • 圖:客家採茶劇團
  • 點擊數:10380
2010榮興客家採茶劇團《雙花緣》在新舞臺演出。
簡介

在臺灣,客家人是很大的族群,近幾年在政府及地方人士的推動下,客家文化得以有系統的保存與傳承,在客家文化中,音樂及戲劇就占了大部分,要復甦客家文化、發揚客家文化,音樂及戲劇的推展是不可或缺的。

小戲是戲曲雛形 大戲為戲曲成型

臺灣早期的戲曲環境,劇團大多廟會慶典演出,由於時代的變遷,使得客家戲班不斷的學習改良演出風格,來因應各種場合所需。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創辦人鄭榮興表示,客家戲早期也曾經走過與臺灣歌仔戲一樣受歡迎的歲月。不過,無論歌仔戲,或客家戲,其起源與形成,皆是經歷了由地方小戲到大戲的一個發展過程。「小戲是戲曲的雛形,大戲則為戲曲之成型。」

 

20091204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楊家心臼》國家戲劇院演出照片 (2)2009年榮興客家採茶劇團《楊家心臼》於國家戲劇院演出。

三腳採茶戲 小戲型態

鄭榮興指出,客家戲曲依其形式不同分成兩類:一為屬小戲性質的「三腳採茶戲」;另一則為大戲性質的「客家大戲」。所謂「小戲」,指的是腳色與情節極簡單的戲,演員少至一或二、三人,敷演之故事情節通常以逗趣的內容為主,對白俚俗,表演形式粗獷,音樂純樸,具有濃厚的鄉土風味。客家採茶戲中的三腳採茶戲,就是小戲型態。

「三腳採茶戲」屬於地方小戲,是由二、三人分飾旦角及丑角的腳色,或說或唱或舞地鋪陳故事。其演出不著戲服,再加上一些簡單的道具或裝飾,如圍裙、帽、扇等。表演時,主要表現旦角之妖嬌嫵媚與丑角之詼諧逗趣。臺灣所見的三腳採茶戲,其敷演的內容,以《張三郎賣茶》一劇最為有名。

<img sr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