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百年劇團錦飛鳳 帶偶戲周遊列國

  • 次標題:第129期-2020/04
  • 文:顏怡今
  • 圖:楊為仁、錦飛鳳傀儡戲劇團
  • 點擊數:1152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團長薛熒源與擔任行政總監的張雪香。
簡介

阿蓮,高雄北邊一個淳樸地方,境內有芭樂、棗子、蜂蜜等農特產,除此之外更大的驕傲是,在地傳承4代、百年歷史、全臺唯一在無形文化資產登錄中,橫跨傳統宗教儀式與表演藝術的傀儡戲劇團—錦飛鳳。

幾近失傳的臺灣閩南懸絲傀儡戲又稱「嘉禮戲」,早期由中國福建傳到臺灣,在臺灣發展出北部漳州系統、南部泉州系統的內涵。傳統傀儡戲以宗教儀式為主,南部是祈福酬神儀式、北部則是驅邪除煞目的,所以帶著濃厚的神祕色彩。臺灣傀儡戲操偶方式屬懸絲傀儡,每個傀儡人偶身上的絲線基本16條,多則30條以上,分別控制人偶的頭部、雙手和雙腳,台上人偶的動作演出,全憑幕後演出者10根手指頭操控,但這還不是最難的。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團長薛熒源說:「傳統傀儡戲宗教儀式演出一組是3個人,也就是台上操偶者和後台兩名樂師,所以主演者在控線操偶的同時,還要進行口白、唱曲,不僅如此,因為傀儡戲早期是宗教儀式為主,所以還需要牢記儀式中請神的繁文縟節,甚至還要能寫符令。」



百年劇團傳承技藝 邁向專業藝術演出之路



錦飛鳳傀儡戲劇團創立於1920年,至今剛好一百年。第一代薛朴原是演布袋戲,後與唐山傀儡戲大師蔡因學藝,薛熒源說起阿公學藝的一段小插曲:「宗教儀式的傀儡戲主要有謝土和拜天公兩部分,一般人學的是拜天公儀式,會謝土儀式的不多,原本蔡因也沒將謝土這個部分教予阿公,直到某次,團裡接演時程衝突,一個時段同時接了兩場演出,不得以才將謝土的演出技藝傳給阿公。」



因為這場意外,錦飛鳳是臺灣現在少數能演謝土儀式傀儡戲演出的劇團。薛朴後來組成錦飛鳳劇團,以布袋戲為主,傀儡戲為輔,因技藝不凡聲名大噪。



薛朴後來將布袋戲和傀儡戲分別傳給大兒子和二兒子,二兒子薛忠信就是錦飛鳳傀儡戲劇團的第二代團長,薛熒源說:「父親對傀儡戲很有熱忱,隨著兩岸開放,與泉州當地傀儡劇團交流,對於中國將傀儡戲定位藝術演出,有完整系統的技術培植與傳承印象深刻,於是開始思考走出純宗教儀式演出的可能。」可惜,薛忠信在50歲壯年病逝。錦飛鳳戲劇團交到第三代薛熒源手中,當年,薛熒源25歲。



薛熒源回憶說:「父親病逝時,我在高雄做服飾工作,沒有認真想過回家接劇團。直到那天,媽媽打電話給我說,有老客戶找錦飛鳳演出,問我要不要接。」薛熒源經過幾天思考後,決定放手一試,他說:「不管演得好不好,起碼從阿公傳下來的這個劇團不會斷掉。」儘管薛熒源從小跟在父親身旁學習,對傀儡戲演出十分熟悉,但畢竟未曾獨自上場,第一次的演出結果並不理想,但卻意外激發薛熒源對傀儡戲的熱情,隨後他更到中國拜師學藝,精進自己的技藝,讓自己的基本功更紮實。



隨著時代的改變,過去宗教儀式演出,一年有200場,現在場次剩不到一半,如果不思改變,結果可能任其凋零。薛熒源說:「在泉州,他們的傀儡戲演員必須在科班學校學習5年,經過考試合格後,才能到劇團當演員,一齣戲的演出也是各司其職、合力演出。」薛熒源認為文化性演出是傀儡戲未來唯一能走的路。在專家學者的鼓勵下,錦飛鳳決定跨足文化藝文表演,而要邁向這一步,必須解決的就是豐富他們演出的內容。



跨領域合作 結合地方元素創新演出



過去,南部的傀儡戲宗教儀式演出內容稱做折子戲,是截取劇目中約莫15分鐘的精華片段演出,劇目、角色、口白、唱曲都是固定的,薛熒源發現,跨足文化演出,觀眾不同,必須有不同的演出,口白也必須更白話,才能吸引台下觀眾。於是薛熒源勇敢嘗試,從《狀元回府》這個劇本,改編為《新織錦迴文》新劇。這齣敘述窮書生因螞蟻報恩考取狀元,並和員外女兒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戲劇,不僅演出時間從15分鐘拉長為60分鐘,台上角色也從2個變成10個,最初是靠著親朋好友幫忙,才解決人力需求,得能順利演出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薛熒源陸陸續續又創作了多部劇本,並且開始嘗試與藝術家合作,新編《飛瓦傳奇》一劇,將阿蓮在地農特產元素融入劇情,《金碗筷》、《不及格的虎姑婆》兩劇因為有精彩的故事內容,是大人、小朋友都喜歡的演出,《不及格的虎姑婆》更獲得2013年雲林國際偶戲節第七屆金掌獎的「最佳團隊演出獎」。此外,錦飛鳳還進行國外交流演出,其中最受歡迎的《嘉禮迎春戲元宵》,劇中兩個角色祝幸福、曾美滿是夫妻,形成台上角色是夫妻、幕後操偶者也是夫妻,因而演來默契十足、生動有趣、深受好評。為了讓演出更精彩,錦飛鳳近年也與各個領域的專業藝術家攜手合作。



除了戲劇演出之外,薛熒源在社區開辦傀儡戲推廣技藝班,並積極走入校園推廣傀儡戲文化,薛熒源感慨地說:「我們在準備道具時,常聽到小朋友說:『布袋戲耶』,甚至老師也搞不清楚皮影戲、傀儡戲的不同。」有鑑於此,薛熒源全力推廣傀儡戲文化,由妻子擔任行政總監,第四代的培訓目標以大女兒薛詠竹專司音樂、二女兒薛婉妤負責行政,兒子薛翊揚更擔起藝術總監重任。薛熒源說:「傀儡戲有特殊的文化背景,更是一門獨道的技藝,當年阿公把劇團交給父親時,曾經交代傀儡戲無論如何都要傳承下去,後來父親在病床上,最擔憂的也是我有沒有把他教的學會,如今棒子交到我手中,我不只要往下交棒,更要努力把傀儡戲發揚光大。」



從演給神明看的宗教儀式演出轉化為演給人看的藝術表演,傀儡戲從宗教儀式演進到現代劇場,薛熒源讓原本瀕臨失傳的臺灣傀儡戲,被更多人認識,並且有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