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承路上我有伴 蕭志偉的布袋戲吸睛藍圖

  • 次標題:第136期-2021/06
  • 文:鐘予希 
  • 圖:張方宇、蕭建平電視木偶劇團
  • 點擊數:821
蕭志偉以影像後製的背景經驗,與家人共同傳承布袋戲。
簡介

一般人都認為家族經營的布袋戲團,由下一代承接是順理成章,但傳承四代布袋戲傳統技藝的蕭建平電視木偶劇團,團長蕭志偉在接棒之前,為了逃避代代都是布袋戲名人的壓力和光環,曾經逃家消失十年,投入影像後製相關行業,最終成了回鄉接棒的助力。

蕭志偉出身自布袋戲世家。曾祖父蕭景隆最早在彰化成立勝貴園,主攻後場音樂;後傳至阿公蕭忠盛和伯公,因廟宇請戲越來越多,阿公蕭忠盛因緣際會在苗栗苑裡作戲時認識了助演歌手蕭秀鳳,結為連理,蕭秀鳳轉而學做演師,因氣勢穩健、口白聲音宏亮、咬字清楚,並以少見的女性演師入行引起轟動。分家後,蕭忠盛自組五洲小西湖掌中劇團;蕭建平為第三代,師承黃俊雄,1990年自創蕭建平電視木偶劇團,除了外台戲,也致力於拍攝電視布袋戲《神魔布袋戲》等影集。

但家族名聲越大,布袋戲請戲越多,蕭志偉卻壓力越大,「從我五、六歲懂事以來,親戚朋友就對我寄予厚望,期待我接班有更多的作為,所以我一直覺得壓力很大;做得好,人家認為你是應該的、靠關係,做不好,人家說你了尾仔囝(敗家子)。」上學時期,蕭志偉看同學坐私家轎車上下課,自己只能坐搬運戲台的卡車,他覺得很自卑;假日即便和同學有約,為了跟團搬演,只能臨時取消,朋友越來越少;爸爸創團興盛期,一年曾外出演出兩百七十多場,他和爸爸很少見面⋯⋯,家族的光環只是顯赫,但卻讓他失去更多。

翹家學影視 家族招喚回鄉

高中上一半,他翹家了,四處流浪,也認真思考不做布袋戲,自己可以做甚麼?「小時候很喜歡攝影,臺灣早期都是使用底片機,不像現在是數位相機可以回放、確認,真的是靠攝影師的技術。後來我決定開始學攝影、影視,最後走上影像後製。」蕭志偉在臺北闖蕩將近十年,工作穩定,衣食無缺,最終因為阿媽一通電話,決定走向回鄉之路。

「阿媽打電話問我回不回來接班?不接,劇團就要放掉了。」九年前,蕭志偉接到阿媽的電話,再度認真思考未來,「做影視太燒腦,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但做布袋戲不同,等到年紀老了,開著卡車,一個月接演布袋戲演個5場,就可以生活,有甚麼比這個更適合做終生志業的?」

影視元素進入外台戲 光雕大轟動

蕭志偉回來接班後,不諱言曾經後悔過。「現代布袋戲的環境和我小時候差很多,演戲要看人眼色,老是被輕蔑說是『做戲ㄟ』,也常聽到廟埕負責人說:『做戲沒人看,做個交代就好』,我很不喜歡。」研究後蕭志偉發現同樣是偶戲,而以兒童教學錄影帶《巧虎》為主角的舞台劇開演一票難求,布袋戲卻沒人看,原因就在於布袋戲過於嚴肅沉悶,因此他首度將戲偶改成頭大身小的Q版模樣,製作了《藝起看虎趣》,以苗栗保育動物石虎為主題,不僅具有教育寓意,與苗栗在地文化又有連結,雖然阿媽蕭秀鳳和爸爸蕭建平不是很認同,不過卻意外的轟動。

後來,蕭志偉為了學以致用,把影視元素丟到外台布袋戲,因此三年前將父親蕭建平所創的神魔布袋戲結合光雕,也獲得極大的回響。「要重新創造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布袋戲人物是不容易的,所以我才把父親的神魔結合光雕,把在電視中的武功招式和特效,透過舞台上的影視科技展現出來。」首場演出在臺北白晝之夜登場,由於光雕影像製作細膩,連立體度、精緻度都完美復刻,吸引不少原本在家看戲的布袋戲迷走入戶外看戲,現場觀眾人山人海,其中還不乏外國人。

重現萬花樓 延續傳承情懷

除此之外,他也還心存一個布袋戲夢,「我想跟我阿媽一起演布袋戲。」蕭志偉的阿媽蕭秀鳳,曾獲頒為苗栗資深老藝師的表揚,是除了真快樂掌中劇團女主演江賜美之外,全臺少見的布袋戲女主演。「阿媽的口白偏向五洲派,五音分明清楚,比較粗口,聲音大腹(意指宏亮),第一次演出就很轟動,很多觀眾指名要看她演的。」蕭志偉說。

蕭志偉與阿媽第一次搭戲是在
年前,重演當年蕭秀鳳演出《怪俠紅黑巾.水底鬼娶親》的戲碼。《怪俠紅黑巾》是由排戲先生吳天來為南投新世界掌中劇團所製作,故事是紅龍派與黑龍派正邪對立,產生了一連串的愛恨情仇,演出轟動,後為不少布袋戲團採用演出,其中也包含了蕭秀鳳。時隔多年,蕭建平電視木偶劇團再度取得授權後,選擇了其中一個段落,以其擅長七十到八十多公分高的電視布袋戲木偶做主體,融入了現代的燈光、現場演奏以及演唱,甚至藉由戲劇的編排和影像產生互動,同時,使用文武場現場演奏外,將部份音樂重新編曲等。

而在兩年前,蕭志偉則聯合爸爸蕭建平、阿媽蕭秀鳳一同主演《萬花樓》。《萬花樓》是蕭志偉從小看到大的一齣歷史劇,「阿媽在演出時,就很喜歡演出萬花樓,裏面會運用到很多口白技巧,包含了粗口黃天霸、幼口狄青,甚至連包公都有,阿媽因為五音分明,因此一齣戲看起來非常的過癮。」再加上爸爸蕭建平創團後,依循傳統,下午演歷史戲、晚上演金光戲,《萬花樓》經常是下午歷史戲的固定戲碼,能一起演出讓蕭志偉覺得意義非凡,「其實,我不是在演戲,我是在演傳承。」蕭志偉說。

蕭志偉回鄉接棒後,為了找回爸爸蕭建平做電視布袋戲的夢想,僅僅重新拍攝三集神魔系列,就已經投入超過六百萬,雖然他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起來,但他始終謹記阿媽蕭秀鳳和爸爸蕭建平對他的教誨:「出去做戲要有扮(氣勢)」、「做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雖然回家傳承布袋戲仍是一條未知的路,但有家人相挺相伴,蕭志偉知道這一條傳承的路,他走得不會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