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箏音美學創作者 楊奐桐、楊蔡笑夫婦 來自臺灣的厚板挖面箏

  • 次標題:第135期-2021/04
  • 文:安理實 
  • 圖:劉德媛、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
  • 點擊數:934
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創辦人楊奐桐檢查古箏質量。
簡介

考量既有的薄板折面箏有其音色及表現力的侷限,臺灣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在楊奐桐創辦人的堅持下,在1970年代初期成功開發出音色溫潤均質的厚板挖面箏,成為一種代表臺灣的審美觀點。

「這不應該是古箏的聲音,有一天我要做我喜歡的。」臺灣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的厚板挖面箏王國,就在創辦人楊奐桐50多年前的起心動念中萌芽。

堅持完美 不好的琴就燒掉

楊奐桐自小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成長,吉他、笛子、洞簫、月琴、古箏等樂器都能上手,因家中製鼓,對木器工藝頗有天分,成年後開啟了自己的樂器製作事業。創業初期適逢政府大力推廣國樂,洋琴、琵琶、胡琴樂器都製作,爾後因喜愛古箏,轉而專注於該樂器的研發。

近代古箏隨著梁在平教授1949年一同遷臺廣傳,並於1950年代後期開始推展至歐美,當時使用的箏為薄板折面形制的潮州箏,聲響明亮但略嫌嘈雜,而楊奐桐理想中的古箏除了具備吟揉成韻的表現力,聲響上還須像個嗓音渾厚且口齒清晰的聲音表演者,在製箏工藝尚無前人可師法的時代,楊奐桐與西班牙及日本製作吉他的師傅交流,並在參考日本箏(ことKoto)承襲自唐朝的挖面工法後,開啟了研發厚板挖面箏的道路。

相較於管樂器及擦弦樂器,豎琴、吉他、琵琶、箏等撥弦樂器因演奏方式使然,在聲響初鳴後的時間性衰退率較高,因此在製作古箏時須著力於延聲的能力,即延長殘響時間。薄板箏在共鳴箱中使用套架,破壞了聲波的波形,它以折板方式壓出箏體面板弧度的同時,也損傷了木板本身的纖維結構而影響共振;而挖面工法可保持自然的木質結構,也不須在共鳴箱中使用套架定型,進而成就了均質完整的共鳴與傳聲能力。

樂器不比家具可依樣畫葫蘆,須在聲學與力學兩方面推敲探究,根據發聲原理、彈奏方式、聲音傳導……等面向的需求來設計。要開發一個新形制談何容易?本著對樂器聲響的高標要求,楊奐桐除了自己蒐集資料研發,也遠赴德國學習,之後憑藉著對音質的敏銳感知、對音律的瞭解與講究,開始在挖面工法上琢磨,除了找到適合的曲面弧度,也學會依據每一塊木頭的生長質地調整加工裕度,這是一個漫長且摸不著邊際的研發過程,且因完美主義使然,製好新琴若試音不通過,便是一把火燒掉,這長達3年的研發期,讓他虧掉好幾棟樓房。

夫婦同心 度過辛苦創業期

箏體的木材是製作古箏的關鍵,楊奐桐與夫人無論婚前或婚後的約會方式,除了到處欣賞音樂會,就是上山認識製作樂器的木材,如:響板的梧桐木、周邊配備的紫檀、花梨、烏木、硬雜木等。創業之後,為了給自家古箏尋得良材,哪裡有好木材就往那裡飛,西非、中國大陸、東南亞、亞馬遜河流域均有他們的足跡。

製作厚板挖面箏不只重技術,更重視使用的木材,楊奐桐靠著多年累積的經驗,在選購木頭時就已能知道它製成古箏之後的聲音,且同時備註下日後適合什麼樣的製作工法,而在實際製作前,這塊木頭至少得先「老化」5年。

剛砍伐的生材在細胞內腔與間隙仍富含自由水,須先置於排水良好、空氣流通的室外場地,經過雨淋、日曬、風吹而自然乾燥後才能使用,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將古箏的生材運回臺灣後,會先放置在南投廠房一旁的空地,經過4年的4季循環讓自由水揮發,再窖藏1年使木材氣孔中的熱氣逸散,始能用來製琴。

這段歷時5年的木材老化儲備過程,雖可讓古箏擁有渾厚圓潤的音質,也表示公司在營運上需要至少5年才有機會回收,對完美製箏工藝的追求成了財務上的負擔,因此在創業初期,除了靠著標會籌措資金,也由頗具商業頭腦的楊夫人另創立的公司獲利來支持,待厚板挖面箏的製造技術研發成功且在市場上獲得肯定後,才將兩間公司合併為現在的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

高端精品 自信成為「標準型」

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因優異的製作工法成為市場上的高端精品,除了選材與厚板挖面技術,對雁柱、岳山、琴釘、出音孔等細部製作也不馬虎,且因外銷琴佔90%以上,買家與藏家遍布世界各地,甚至有英、德、荷、義等國外籍人士訂購,所以在雁柱、琴弦上都標示了相對應的編號,是為防呆設計,並親自培訓各地經銷商組裝定碼與調音。

回首創業半世紀以來,楊奐桐與夫人曾趕赴各地介紹厚板挖面箏,也因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所製作的古箏的高市占率,在各演奏會後臺以及古箏比賽現場支援調音,2012年更在上海國際樂器展覽會一炮而紅,導致仿品四出,不少中國大陸的同行試圖剖琴解密而不得,乃至有不肖者購買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的古箏包材後放進自家的琴,或是直接在當地蓋了名為「宏聲古箏」的製琴場,種種魚目混珠的行徑防不勝防,因此近年宏聲國樂器有限公司出產的每一把古箏都在琴身上刻了編號,並有系統地紀錄哪臺琴在何時銷售到哪裡,儼然給自家產品安了身分證明。

臺灣的製箏業曾在兩岸交流開啟後,被來自中國大陸的低價箏打垮,楊奐桐坦言在友人建議赴上海參展時,曾猶豫人們能否接受厚板挖面箏的渾厚音色,如今這款由外型到製造工法都由他創作研發出的樂器驚豔全球後,楊奐桐終於可以自信地說出:「其實我們的古箏才是標準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