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郭家筆墨莊的時代之歌 百年筆莊 文化轉身

  • 次標題:第135期-2021/04
  • 文:黃尉瑄
  • 圖:張世平
  • 點擊數:1120
郭文溪希望將製筆技術傳授給所有想要學習的人,這個單純的理想已經成為他一生的志業。
簡介

從兄長至兒孫,全家人都投入手工製毛筆的技術,郭家筆墨莊工作室整牆面的採訪紀錄與一室大大小小的毛筆,和貼近潮流的胎毛筆,訴說著郭家筆墨莊在臺灣毛筆界輝煌的歷史。

隨手拿起一支毛筆,一提一按,「中華文化」4個字便展現出與郭家筆墨莊負責人郭文溪個性十分相近的自由氛圍。曾作過一支長達3.3公尺、沾墨後重達70公斤的大毛筆,今年88歲的郭文溪被稱為「世界大筆王」,是郭家筆墨莊的第三代傳人,談起祖宗的基業,自豪且自信的說︰「做毛筆的功夫不好學,但這是我們的文化,一定會盡己所能的努力傳下去。」

做工繁複 細心耐心眼力都少不得

一支看似並不起眼的毛筆,其實隱藏許多真功夫。郭文溪拿起手邊的工具,簡單地向我們演示從毛筆的外皮到筆芯要如何處理,做好曬乾後的毛要如何綁成筆頭。只見他眼神專注、雙手手指靈活輕巧的移動,用牛骨特製的筆刷來回刷動,轉眼毛料已被梳理整齊;牙齒咬住一邊的線頭,手指纏著線,繞呀繞,不到5秒就綁好筆頭,整個過程如同變魔術一般。

郭文溪說,毛筆的製作,從開始到完成,經過反覆沾水、梳毛、曝曬,至少要花費4天時間;需要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一步一腳印慢慢完成,不能貪快,否則毛料容易腐壞發霉,相當考驗耐心,也格外側重眼力。

郭文溪笑說自己年輕時根本坐不住,看別人做電機、操作機臺都很有興趣,因此剛開始學習製作毛筆時就想偷跑,在大哥郭海水既保守又嚴厲的監督與教導下,才學得了一身好功夫;至今,他做毛筆已經超過76個年頭,對自己做的毛筆深具自信,「做過的毛筆應該可以堆滿整間房子了吧!」

2年磨出第一枝毛筆

郭家在臺灣扎根已有5代,但卻不是本來就做毛筆,之所以成為如今的百年筆墨莊,其實與一份善緣有關。日治時期,中國大陸福建安溪製筆家族的張揚師傅來臺販售毛筆,因路途遙遠,抵達時已是傍晚時分,礙於當時政治因素,無法投宿旅店,郭文溪的父親胸懷仁慈,留下張揚住宿郭家。大哥郭海水畢業之後心生學做毛筆的念頭,張揚聽聞,感念郭老先生的雪中送炭,便傾囊相授製作毛筆的手藝,開啟了郭家製作毛筆的新篇章,也成為如今具百年歷史、開枝散葉的文化老店。

1950年代左右,學校開始教注音符號,學習說國語、寫國字。學生上學都要帶一個布袋,裡面裝著三樣東西:毛筆、墨條、硯臺,每周都有書法課,當時寫書法並非才藝,而是日常,毛筆生意因而大好。郭家筆墨莊一開始做批發,兄弟兩人分工合作,大哥負責市場行銷、他負責挑毛、整毛,學習所有做毛筆的相關事物,在大哥底下磨練兩年之後,才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支毛筆。

郭家筆墨莊生意最好的時候有6個師傅,大哥在外開拓事業,他在店裡負責毛筆的製作、監工;到了他2627歲時,才逐漸往高雄和臺北發展門市,生意最好的時候在臺北、臺南、高雄、臺中都有門市。

承襲傳統發揚胎毛筆

百年老店最常面臨的課題是──時代的進步。當原子筆書寫逐漸取代毛筆,當寫書法不再是日常,1970年左右,全臺灣從政府公文到學生作業都改用原子筆後,郭家筆墨莊的生意也逐漸走下坡。但上天關上門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窗。一次大哥郭海水到日本買原料,發現日本有人在做胎毛筆,回來與弟弟郭文溪查閱資料後發現,胎毛筆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相傳唐朝有位書生進京趕考時,其母用了他嬰兒時期所剃下的胎毛幫他做了一支毛筆,最後幸運地高中狀元,此消息傳開後,便有胎毛筆乃狀元筆一說,相信胎毛筆能帶來好運。後來此項傳統因為戰亂而失傳。

將中華文化視如珍寶的兩兄弟,立即開始推廣胎毛筆。他們將遺失的文化重新拾起,從理胎毛開始一手包辦,並著手規畫嬰兒第一次理髮的古禮儀式。最早的傳統是出生12天就剃胎毛,眉毛的地方劃一下、頭髮劃幾下,下巴劃一下,也要準備紅蛋。「做胎毛筆跟初一十五要拜拜一樣,都是傳統的一部分。」郭文溪說,而毛筆這項傳統工藝在兄弟倆的努力之下華麗翻身,兼顧實用及紀念價值,重新走進世人眼裡。

郭文溪憶起年輕時,民風保守,17歲尚不能留頭髮,但這些都關不住他年輕奔放的心。18歲的他,迫不及待地穿上西裝、打上領帶,帶著他的毛筆全臺走透透,南至鵝鑾鼻、北至基隆都有他的足跡。他總愛跟子孫說自己「打過十八銅人」,年輕時因為雙眼色盲不能考駕照,只能騎著腳踏車從臺南到彰化鹿港做生意。說到這裡,他還驕傲地拍拍自己硬實的小腿,「啪」的清脆聲響,應證了他過往的磨練痕跡,如今身體依然健壯。

製筆影響人生 傳承復傳承

郭文溪笑稱自己只有國小畢業,但卻是人生大學的高材生。他也因為透過做毛筆這個行業長期接觸到很多學生、老師、書法家,郭家筆墨莊成名之後又與許多記者交流,在這些人的潛移默化之下,影響了他的談吐和行為舉止,「年輕時甚至還有留美博士,以為我是大學畢業的呢。」

這些影響更深化了郭家持續經營筆墨莊的信念,郭文溪說做毛筆不僅是郭家祖先立下的基業,更是中華文化,如果有人想學,他都願意免費教授;即使現今毛筆的生意不如以前,但「我們從未想過轉行,兒子與媳婦也都在店裡跟我一起努力。」

說著堅持、老當益壯的郭文溪雙眼透出一股怡然與堅定,瞬間從耄耋老人回到意氣風發的少年,或許正是這股對文化的熱愛及堅定不移的信心,郭家筆墨莊將百年復百年,不斷傳承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