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南喜樹萬皇宮龜醮 火化仙舟祭龜靈公

  • 次標題:第138期-2021/10
  • 文:黃尉瑄
  • 圖:簡炯仁、方志維
  • 點擊數:2153
龜醮是喜樹居民向龜靈公請罪的祭典。
簡介

作醮,是臺灣傳統信仰中規模最大的一種宗教活動,在臺南喜樹萬皇宮,每年農曆8月24日,有一個從當地傳說故事延伸的、全臺獨有的祭典──「龜醮」,百年來風雨無阻,未曾中斷。

臺南喜樹萬皇宮創建於清乾隆四年(1739年),為喜樹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8月24日皆會舉行龜醮儀式,2021年,在靜宜大學生態學系退休教授簡炯仁的協助下,「喜樹萬皇宮龜醮」被臺南市文化資產局登錄為民俗類無形文化資產。

靈龜報復 居民懺悔

在喜樹還被人稱為「喜樹庄」時,相傳距今大約二百年前,生活在這個地區的庄民多以牽罟維生,一日,庄民們意外捕獲一隻大海龜,當時眾人生活困苦,便決定將大海龜宰殺分食。未料,幾日之後村莊裡發生火災,這些庄民比鄰而居,整排相鄰的房子都有危機,但大火卻有目的似的,一棟跳著一棟燒。

庄民們人心惶惶,遂向天妃壇「天妃娘娘」求助,經天妃娘娘指示,須請萬皇宮主祀的三府千歲處理,祂隨後明示居民,當日捕獲的是修鍊得道的海龜精,卻慘遭分食,因此挾怨報復,降災喜樹。在三府千歲的協調下,為了平息災厄,指示庄民往後須尊稱海龜精為「龜靈公」,且須製做一艘「仙舟」獻給龜靈公,並於每年農曆8月24日,舉辦醮典,火化仙舟,以示謝罪。

雖龜醮的起源並無文字記載,但簡炯仁發現,日治時期大正4年(西元1951年)出版的《臺南廳寺廟取調書喜樹廟宇》記載,農曆824日萬皇宮有大型祭典舉行,剛好與龜醮舉行日期相符,「顯示龜醮於日治時期已是重要祭典,所以推測清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龜醮。」1926年,《臺灣日日新報》記載,鄰近喜樹的高雄彌陀庄,曾有漁人捕獲海龜,但經其他庄民警告,如食用或將帶來災厄,因此眾人決議如送神般放鞭炮將其放生,1933年連橫《雅言》亦有喜樹庄民分食海龜遭遇災厄的敘述;從過往紀錄來看,烏龜的生態足跡曾出現在小琉球、蘭嶼、綠島等地,也曾有烏龜在臺南地區擱淺,這些都增加了傳說故事的可信度。

龜醮,與一般作醮禳災祈福的意義不同,是向「龜靈公」謝罪的儀式。儀式開始前,廟方首先會用紙糊作出仙舟及龜靈公的金身,仙舟上設一廳,佩上幾名船伕;仙舟旁掛上「代天巡狩 萬皇仙舟」的標記,代表千歲爺押送離境;舟尾插上五色旗,象徵三府千歲五營兵馬相送。

仙舟起航 開光點眼

喜樹、灣裡一帶盛行瘟王信仰,許多人將龜醮與王醮混淆,因仙舟與臺灣西南地區沿海王船信仰所使用的王船外型相像,常被誤認為送瘟的王船,把龜靈公誤認為中軍爺,與一般王船不同的是,仙舟乃是用紙糊所製作的,王船一般使用木頭製作。

仙舟啟航前,道長會唸咒並以硃筆沾雞血,對龜靈公進行「開光點眼」後,安置仙舟座艙,再將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必需品放入仙舟「添儎」,最後將仙舟、水手開光點眼,於仙舟兩側各黏上十八張平安符後,再由廟方人員點劃船帆象徵出帆,即完成開光點眼儀式。

接著,仙舟即將出航,道長首先吟唸疏文,請三府千歲對外宣示此「萬皇仙舟」是喜樹萬皇宮要獻給龜靈公的補給船,再請廟方人員向仙舟敬酒後,起錨出航。從萬皇宮出發時,三府千歲領隊在前,「廟方人員在仙舟前持鋤頭、裝滿水的水壺,沿途灑水,象徵『開水路』,使仙舟能夠順利航行。」簡炯仁說。

火化仙舟 傳承信仰

直至設立臨時祭壇的地點,民眾將添儎品及三種金紙置於三府千歲案桌前燒香膜拜,道長便開始誦經。「金紙有三種:王爺金、添儎金、犒賞金,分別代表敬獻給三府千歲、龜靈公,犒賞仙舟上的水手們。道士要誦三種經:《川主妙經》祈求喜樹境內平安;《太上三元寶懺》向龜靈公懺悔;誦《祭仙舟福文》祭龜靈公、仙舟、水手。」簡炯仁補充。

誦經結束後,廟方會聘請歌仔戲團在一旁「做龜戲」,也就是扮仙戲,執演前必會依習俗宣告歲次日期,說明扮仙目的在恭送仙舟、祝賀龜靈公得道成仙,庇護喜樹風調雨順,一個段落後,便再繼續開路將仙舟移往海邊。

因為海岸線變化無常,龜醮儀式最後進行的地點雖相近但並不固定,仙舟抵達沙灘後,廟方會將所有供品都放上仙舟完成添儎,同時將大量的金紙鋪擺於仙舟的周圍,等待道長打船醮,作科儀,與廟方人員焚香跪拜,最後將船錨收起,火化仙舟。

龜醮舉行至今已超過百年歷史,當地耆老們均表示自小即參與過龜醮,未有完整文字記載的龜醮透過儀式、居民口耳相傳流存下來。近年來,喜樹萬皇宮希望將龜醮儀式永續傳承,舉辦「龜醮民俗文化季」之外,也邀請各級學校在儀式進行時前來表演醒獅;2020年喜樹國小附設幼稚園師生更是共同製作「平安米龜」獻給龜靈公;在眾人的努力下,臺南喜樹獨有的龜醮傳統,獲得良好的推廣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