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遠古驚人的藝術高度 希臘克里特島探訪米諾斯文明

  • 次標題:第28期-2017/12
  • 文:呂家玢
  • 圖:呂家玢
  • 點擊數:6283
克諾索斯宮遺址(Evans重建的北門部分)
簡介

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很著名的故事,牛頭怪邁諾陶,牽扯到的人物包括了宙斯、歐羅巴、海神波賽冬、大英雄忒修斯、米諾斯國王、帕西淮王后、阿里阿德涅公主、天才建築師代達羅斯和他兒子伊文洛斯,而這些人物及典故,都已經成為西方文學及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

長期以來,人們多以為這只是一段神話,直至1900年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Arthur Evans, 1951-1941) 在希臘克里特島上挖掘出米諾斯文明(Minoan)的遺址時,傳說忽然變得真實,考古學上歐洲文明的起源立時向前推進了一千年。這個存在於西元前3600年-1400年間的輝煌文明,為何消失於人們的記憶中?至今仍是待解之謎,許多歷史學家也提出克里特島即為傳說中亞特蘭提斯大陸的說法。

 


大型錐形容器(石製)

 

時髦而精緻的生活形態

 

余秋雨在《千年一嘆》中這麼形容米諾斯文明:「如此先進的生活方式,居然發生在蘇格拉底、孔子、釋迎牟尼誕生前的一千年?這真要讓人產生一種天旋地轉的時間大暈眩。我們平日總以為人類的那些早期聖哲一定踩踏在荒昧的地平線上,誰知越過這種想像中的荒昧回溯遠處,卻是一種時髦而精緻的生活形態。種種細節都在微笑著反問:你們,是否還敢說什麼古代和現代,歷史和人類?」

 

今日,走在克諾索斯(Knossos)的迷宮,我們只能從斷垣殘壁中遙想當年文明的璀璨,但走一趟伊拉克里翁(Heraklion)的考古博物館,在那些不輸給現代美學與工藝的出土文物面前,你會完全贊同余秋雨所說的「時髦而精緻的生活形態」,那存在於仍被我們稱為青銅器時代的四千年前。米諾斯文明的時髦與精緻,反映在陶器、壁畫、人物塑像及印章中。雖然位於封閉的克里特島上,但他們是縱橫地中海的航海貿易民族,從埃及、西亞、希臘本土甚至黑海區域獲得珍貴的原料,並將各地的文化藝術融合進自己的文明當中。

 

比現代設計風格更為時尚的美感

 

他們的陶器在經歷了自我研發及提升的階段,發展出黑底與紅白色幾何圖案的

卡馬雷斯風格(Kamares Wares),簡約優雅的造型、大膽的渦輪裝飾、薄如蛋殼的容器、象徵人物或動物的抽象線條…竟呈現出比現代設計風格更為時尚的美感。令人聯想到與之年代相近的馬家窯文化(中國甘肅/青海,西元前3300-2100年),一中一西,雖然文化沒有交流但呈現在彩陶上的藝術風格卻有近似之處,或許當時的創作者表達的是對世界、對自然最直觀的認知、以及內心最質樸的願望。藝術的本質原本應該就是這樣的吧。


卡馬雷斯風格

 

繼卡馬雷斯風格之後,或許是隨著材料的多元化、技術的進步、更高的溫度和更快的轉盤,米諾斯的陶器器型發展得更加美麗多元,圖樣也進入到海洋與花卉風格的階段(Marine & Floral Style)。百合花均勻的花瓣、紙莎草細長的樹枝、優遊於其中的水鳥,勾勒出一幅地中海風情的生活景致,但這仍比不上海洋風格在米諾斯文明中的代表性,章魚、海豚、海星、貝殼、珊瑚…米諾斯人充分利用這些海洋生物的流動性,以真正獨特的藝術風格填補和圍繞其陶器的曲面,毫不費力地傳達了這些島民對海洋的熱愛。

 


文物訴說遠古故事

 

在考古博物館內,還有幾件米諾斯文明的代表性展品,訴說其在宗教與政治方面的故事,如克諾索斯宮出土的大量壁畫、反映邁諾陶傳說的公牛器皿、與蛇神崇拜有關的塑像、尚未破譯的斐斯托斯圓盤等,亦為不可錯過的精彩文物。



蛇神塑像

 

米諾斯文明的藝術成就影響了之後的邁錫尼文明,在雅典的考古博物館可以看到特洛伊出土的古文物,有許多海洋風格的傳承。然而,後來的希臘人卻遺忘了克里特島上那個遠古的輝煌文明,只存在一些傳說中的瑣事,希臘古典時代繁複的裝飾風格已難看到卡馬雷斯那樣跨越時代的藝術高度。或許我們該慶幸那場毀滅性的火山爆發,將這些陶器封存於地下三千五百年,也要感謝埃文斯排除萬難的考古挖掘,讓它們得以重現於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