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纖纖箭竹巧工藝 造就原住民族部落工藝多元與豐富

  • 次標題:第146期-2023/09
  • 文:黃翎翔
  • 點擊數:293
箭竹最普遍被使用在製作原住民打獵時的箭。

箭竹樣貌豐富 用途廣泛

長期的氣候變遷,植物因應四季變化,從生長期、休眠期、發芽期、落葉期等不同階段所展現的外貌差異,以及受限於地理位置所展現的不同樣態,都讓田調研究者陷入物種辨識困惑迴圈中,而產生各式對竹種的誤解。陳靖賦提到,箭竹在平地、中高海拔都可栽種,原因在於在臺灣從平地到海拔一千公尺以上,開車只要一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物種攜帶很便利。以玉山箭竹而言,從玉山塔塔加到合歡山的玉山箭竹看起來跟草叢一樣較矮,在峽谷間玉山箭竹又比較高挺,甚至在阿里山觀日樓附近,玉山箭竹的竹管又帶些紅色,所以玉山箭竹很容易和其他相近竹種混淆。

箭竹最普遍被使用於製作原住民打獵時的箭,由於早期缺乏金屬無法做箭簇,因此竹管斜切至尖後,直接浸泡尿液烤乾,讓尖端更具韌性,以方便狩獵。「多數原住民族使用箭竹多因順手方便取得,可以使用就拿來用,不是那麼有目的性、非用不可。」陳靖賦強調。除此之外,箭竹也常用於建築,但箭竹因為竹管細、不如木材材質硬等因素,無法成為主構件,多數用以製作門板、牆壁,或者作為製作茅草、棕梠葉屋頂時固定的構件,讓茅草、棕梠葉得以組織成片,擋風遮雨。


鄒族使用玉山箭竹製作菸斗和地面獵具

原住民族使用到的箭竹有三種,低海拔地區使用的是包籜箭竹和台灣箭竹,而中海拔地區則是使用玉山箭竹;包括南部魯凱族、布農族、鄒族,以及中部的卑南族會局部使用玉山箭竹。竹子可使用的部分分為接近地下根的竹頭、竹管和竹尾等三部分,以玉山箭竹的竹管製作菸斗中的煙桿是部族中常見的運用,從事纖維編織工藝研究超過三十年的孫業琪提到:「在我們的田野調查中,鄒族會使用竹頭,製作菸斗的斗座。」而除了普遍為人所知的以箭竹製作箭之外,鄒族也會以玉山箭竹作為地面獵具的一部分。鄒族在姑婆芋長出紅色果實時,會製作以箭竹做支架的套索,安放在姑婆芋上,以紅果實作誘餌,吸引五色鳥、藪鳥等。多數會使用包籜箭竹或玉山箭竹。

除此之外,原住民族在捕魚時無法找到芒桿製作獵具,就會以玉山箭竹桿取代芒草,捆成一捆後,放入水中偽裝成魚蝦庇護所,以逸待勞捕撈魚蝦;而位於海岸山脈附近的阿美民族會以包

籜箭竹搭配黃藤整根製作漏斗狀的魚荃,當作捕魚工具。


泰雅族做耳管 魯凱族做芋頭燻具

雖然現代原住民部落已經鮮少使用耳管,但早期泛泰雅族就曾經有使用玉山箭竹製作耳管的習慣。漢人習慣以金屬、寶石製作耳飾,泰雅族則是使用箭竹,在竹管表面雕刻之外,還會將開花期前落光葉子的石斛蘭整根曬乾後,鑲嵌在耳管上做裝飾,「耳管的使用在布農族、邵族都有類似的記錄,但主要還是以泰雅族為主。」孫業琪強調。同樣作為裝飾物,布農族的郡社群會將玉山箭竹、殼斗科種子、薄石,以及煉鐵時剩下的爐渣串在一起,做成服飾上的裝飾。

魯凱族為了方便保存山芋,有燻製芋頭成乾的習慣,族人會在春夏栽種、秋收藏山芋,於爐灶上放置以玉山箭竹所做成的燻蒸器,接續放入芋頭,以熱對流及重力原理,利用箭竹間的縫隙,讓熱氣上升,慢慢地讓芋頭燻製至乾再放入陶甕中保存,需要時即可食用。


箭竹是建築構件也是家具

箭竹使用於建築和家具也很常見,但多數都不是主要構件物。在各部落就地取材做成織布機,也選擇包籜箭竹、臺灣箭竹或玉山箭竹等,用於製作啟動紗線綜框的提綜桿或梭子等。

最為人知的箭竹工藝,則是有部落當作建物的牆壁、牆垣或者家具,比如中部地區的賽德克族群會使用箭竹製作床鋪。「箭竹多數扮演主物件的一個小構件,箭竹體型纖細且小,用於編織工藝也不似一般竹子可以剖成竹篾或竹簧,若是運用在編織竹籃,通常也只是直接取用竹管做籃子底部,較能承重。」孫業琪說。

原住民使用箭竹有其專有的目的及功能,箭、叉魚桿、烤肉架、竹牆、竹床等均是優先考量材料。原住民部落工藝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值得花更多心思細細探索。

簡介

在各種植物圖鑑的記載中,箭竹的分布區域為臺灣各地中海拔地區至高山地區,分布高度從二千至三千八百公尺,較具代表性的玉山箭竹生長於馬步谷、東郡草原、合歡、奇萊山區、中央尖山山區。但從歷史文獻出走,走入竹工藝和竹產業研究超過四十年的陳靖賦,實際走踏山林和田調,以更貼近現代的觀點說:「人類生活的基本法則就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就常民生活而言,只要它對人類的生活有用處,就會被大量栽種,沒有用處就會被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