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嘉寶」這三個字有何涵義?「這要拆開來講,『船』是指船型般圓潤的造型,『嘉』即嘉義當地,代表不忘本,『寶』則意指每只竹頭筊都是寶貝,代代相傳。」船嘉寶工作室負責人黃奕薰原本是專做神房、廟桌、木刻等寺廟相關的木工師傅,偶然間發現宮廟裡的筊杯與他兒時印象不太一樣,仔細一瞧,原來手裡拿的是以普通木頭製作的筊杯,其觸感、質地、落地聲響均不如古早的竹頭筊,於是興起製作竹頭筊的念頭。
自己摸索傳統竹頭筊的製作工藝
「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人會做竹頭筊,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黃奕薰透過自學,慢慢找出竹筊與木筊的差異,「木材的纖維紋路是直的、摔久容易斷裂;竹子的纖維呈弧狀,纖維交叉且密集,較為耐摔。」但是,一根竹子只有一個竹頭,而竹齡多寡也是關鍵,製作竹頭筊還得靠經驗,從土裡挖出老竹頭才行。
黃奕薰也發現,臺灣竹子雖然種類繁多,然而並不是任何竹子都適合使用,製作竹頭筊以刺竹和長枝竹為主,前者竹頭較大、後者較小,其共通處為節頭夠堅靭,不易破碎,加上天然半月型,擲杯時有更好的彈跳又耐磨。
在摸索製作的過程中,黃奕薰嘗了不少苦頭。由於筊杯每天都得經過善男信女不斷的拋摔,質地務必堅靭,否則摔沒多久就缺角了,所以製作竹頭筊不光要挑對材料,還要用對方法,「起初我也不太會做,不懂竹頭特性,隨便挖、隨便挑,找到竹頭就做,結果做出來的竹頭筊,摔沒幾下就缺角報廢。」
人在做天在看 堅持到底總有出頭天
好在黃奕薰有木工底子,他依照木料思路去揣摩,然而製作竹頭筊還是有不少學問,而且欲速則不達,黃奕薰曾為了加快製作速度,利用機器脫水烘乾,結果做出來的成品很容易龜裂,因此,製作出一個好的竹頭筊,除了要懂日曬,乾燥時間長短、風乾陰乾程序要如何掌控拿捏等知識,都是黃奕薰歷經無數次失敗而換得的。
花了五年的功夫,黃奕薰總算琢磨出製作竹頭筊的竅門,但成品卻不曉得能否賣錢,街坊鄰居都笑他憨人,「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 。」黃奕薰的竹頭筊從佛具店賣起,由於製作精良、堅固耐用,漸漸做出名氣,包括北港朝天宮、朴子配天宮、笨港港口宮、南鯤鯓代天府、白沙屯拱天宮等各大廟宇都用他製作的竹頭筊。
吸收日月精華 造就質地堅靭的竹頭筊
「做一個竹頭筊要兩至三年時間。」跟著黃奕薰來到屋後的竹頭筊工作室,只見上百竹頭如小山般堆積在幾張桌上,並依不同時段分類,「這些竹頭都是我從中南部山區竹林挖掘的。」
挖回來的竹頭,要先修剪多餘的枝芽和根系,再日曬一個多月,等七分乾時再剖開,接著連續曬一年,讓竹頭歷經日曬、風乾、雨淋、凍露水,竹頭在曬乾與陰乾的交替過程中,質地才夠堅靭,「這就像竹頭未採前,在土裡吸收日月精華一般,最後再經過定型、拋光等步驟,前前後後至少兩年,若大竹頭則要耗時更久。」黃奕薰如是說。
「每一副竹頭筊都是獨一無二的。」黃奕薰說,成對的筊杯必須同一竹頭製作,不能隨便湊對,竹頭有其對稱紋路,也有同一靈性;加上每顆竹頭大小不一,竹頭上天然生成的芽眼和其彎曲角度,都是竹頭筊與生俱來的DNA,個個不同。
竹頭筊隱含的深遠寓意
說到芽眼,黃奕薰表示,芽眼有凸有凹,突起的稱「星」,代表連綿不絕;內凹的稱「財」,象徵藏金聚玉,而芽眼數也都有其特殊意義,例如一副左右相加共有七顆芽眼的就叫「七星筊」,通常用於開廟門儀式,而十顆芽眼的稱之為「十全十美」,芽眼愈多、就愈罕見,黃奕薰去年有一副十三顆芽眼的竹頭筊,被人以十萬元收購。
至於弧度,竹頭筊講究的是要有初八月亮(上弦月)的弧度,但製作上仍依循其天然彎度與紋理,所以每副頭筊都長得不一樣,有的像船、有的像元寶、有的彎、有的直,非常特別。此外,竹頭是一個接一個,這也隱含百子千孫的寓意;而臺灣廟宇會將竹頭筊供奉在神桌前,這又有警愓世人,凡事要留「德」(取「竹」字臺語諧音),這些都是竹頭筊無可取代的特殊意含。
人的一生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夠了
「船嘉寶」的竹頭筊名聲傳開後,不少人慕名而來,還有人求教於黃奕薰,面對這些追隨者,他都不厭其煩地說明解釋,並不會藏私,心想著:「竹頭筊工藝能夠因我而受到外界重視,總是好的,這代表這門傳統工藝文化將可傳承下去。」於是,嘉義縣六腳鄉製作竹頭筊的店家漸漸多了起來,意外成為竹頭筊的故鄉。
「人的一生只要能做好一件事就夠了,對我而言,把竹頭筊做好,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除了在技藝方面力求精進,黃奕薰本著傳承使命、遍地開花的精神,準備在臺南、臺中兩地舉辦竹頭筊巡迴展,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竹頭筊,並將此具有藝術涵養的竹工藝品,長久存留在臺灣廟宇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