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月夜情愁》 重返臺灣戲曲黃金年代

  • 次標題:連鎖劇與劇中劇 層層交錯堆疊
  • 點擊數:3912
資深編導演全才羅北安,扮演福路派大老;實力派資深演員劉秀雯,演出羅北安身邊一心求和的賢妻。
簡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提供

            主圖-編導邱坤良表示,劇中的同性情誼是超越愛情的姊妹情,劇本並沒有讓她們兩位明顯地談情說愛,但是彼此間的包容和照顧,更見感情的真摯和深刻。.jpg
編導邱坤良表示,劇中的同性情誼是超越愛情的姊妹情,劇本並沒有讓她們兩位明顯地談情說愛,但是彼此間的包容和照顧,更見感情的真摯和深刻。

  首屆臺灣戲曲藝術節眾所矚目的旗艦製作《月夜情愁》,結合歌仔戲、舞臺劇與影像,由戲劇學者邱坤良擔任編導,幕前與幕後雲集黃金陣容,該劇以1930 年代的臺灣東北部為舞臺,藉由圍繞著連鎖劇劇團「双雲陞」的故事,帶出西皮福路相互爭鬥的歷史背景,子弟團與戲班之間的人情糾葛與世代恩怨,交織出淹沒在歷史洪流裡的人物與故事。更令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的,還有《月夜情愁》展現了日據時代盛極一時的「連鎖劇」形式,以及多層次的「劇中劇」的運用。


曾經風靡全球劇場的連鎖劇
  連鎖劇伴隨著電影發明應運而生,由於早期的電影工作者多半出自劇場,因此將電影與舞臺結合就成了極為自然的發展。當電影出現在歐洲後,將影像與舞臺結合的方式在歐洲就迅速地流行起來,最初期的連鎖劇只是紀錄片的形式,穿插在舞臺劇幕與幕之間的休息時間放映,之後逐漸在情節上將影片與舞臺連結起來。1904 年劇場導演維克多. 德. 柯汀(Victor de Cottens) 在其執導的舞臺劇中,插入電影導演喬治.梅里愛(Marie-Georges Jean Méliés)的作品片段做為十四幕劇中的一幕,藉以諷刺愛開快車卻技術不佳的比利時國王。


  1911 年在漢堡上演的輕歌劇《阿爾斯特湖濱散步》,開場時播放影片為兩名男子擺脫追蹤, 一路奔跑逃到歌劇院門口,剎時劇場燈暗,兩名演員從樂池躍上舞臺,開始演戲。這樣的演出形式,很快地隨著電影傳播而流行起來,許多國家都有相關的演出紀錄。這樣的形式概念在日本、中國、韓國、臺灣都各自有其名稱, 中國稱為「連環劇」或「連環戲」,在臺灣則稱為「連鎖劇」,其影響則來自於日本。


  1908 年九月在東京的宮戶座上演第一齣連鎖劇《女武士》(女さむらい)後,在大正初期淺草一帶的小劇場掀起一陣連鎖劇的風潮,這種將新派劇與無聲電影結合的形式,深受青年觀眾喜愛,將戲劇裡的打鬥、追趕、跳河、落海等場面,事先拍攝成影片,在劇情發展到相關情節時便落下螢幕放映電影,等電影放完燈暗,螢幕拉起,演員已經就定位繼續演戲。但1917 年時因為電影法修訂,使得連鎖劇難以演出,便逐漸消聲匿跡。

多層次的戲中戲讓唐美雲穿梭時空與性別,過足戲癮,展現功力。.jpg在戲中戲《憐香惜玉》當中小咪恢復女兒身,展現嬌媚充分展現其生旦丑皆通的精彩絕活。.jpg唐美雲歌仔戲團繼《新梁祝》之後,再度力邀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得主王金櫻,飾演「双雲陞」當家旦角。.jpg《月夜情愁》劇情節描繪宜蘭「双雲陞」戲班,赴臺灣東北部巡演,意外捲入西皮與福路兩派強烈對抗中,這是世界藝術史少有的戲劇與音樂之戰,亞洲電視大獎影帝蔡振南扮演西皮派大老.jpg
(圖左1)多層次的戲中戲讓唐美雲穿梭時空與性別,過足戲癮,展現功力。
(圖左2)在戲中戲《憐香惜玉》當中小咪恢復女兒身,展現嬌媚充分展現其生旦丑皆通的精彩絕活。
(圖右1)《月夜情愁》劇情節描繪宜蘭「双雲陞」戲班,赴臺灣東北部巡演,意外捲入西皮與福路兩派強烈對抗中,這是世界藝術史少有的戲劇與音樂之戰,亞洲電視大獎影帝蔡振南扮演西皮派大老。
(圖右2)唐美雲歌仔戲團繼《新梁祝》之後,再度力邀臺北市傳統藝術藝師獎得主王金櫻,飾演「双雲陞」當家旦角。

連鎖劇再現臺灣舞臺
  臺灣最早的連鎖劇演出紀錄則是1915 年朝日座的公演《情之光》與《留守宅》,當時「同仁社」邀請佐久間熊男率領「連鎖劇睦團」來臺演出,在臺連演數月,為了接續要公演的《仇緣》,劇團還到各處實地拍攝影片,《臺灣日日新報》多次加以報導,可見連鎖劇在當時擁有票房保證。


  臺灣率先使用「連鎖劇」手法的則是1928 年桃園江雲社的班主林登波,委託《誰之過》的製作班底,由李松峰掌鏡,拍攝了八卷短片, 譬如投江、跳崖、雷電交加、火燒等內容,播放影片時配上音效與演員口白,像這樣歌仔戲結合電影的表現方式,不但被視為革命性的創舉,如此新奇的演出形式更深受觀眾喜愛,盛極一時。 


臺語片名導演何基明在成名之前也曾拍攝過連鎖劇,他曾建議在歌仔戲中加入電影橋段,於是戲臺老闆便找了光明社班主與何基明討論劇情,趁著早上不演戲的空檔拍攝影片,趕在下午的日戲插入放映,到了晚上的夜戲一下子就座無虛席。這樣的做法確實使歌仔戲票房一時回溫,也可看出連鎖劇與歌仔戲的淵源甚早,《月夜情愁》便將將藉著戲中「双雲陞」劇團呈現曾經出現在臺灣戲劇史上的連鎖劇演出形式。

劇中劇中劇中劇 
多重交織呼應的敘事結構
  《月夜情愁》另一個重要的創作元素則是「劇中劇」,劇中劇的目的除了呼應劇情,也具有連結角色彼此關係的功能,《月夜情愁》中所穿插的戲中戲,則有《運河心中》、《憐香惜玉》、《魂歸離恨天》與《薛丁山與樊梨花》。


  該劇的時空背景設定在西皮福路分庭抗禮的年代,信奉西秦王爺的雙和庄為福路派,信奉田都元帥的後庄則為西皮派,兩庄皆有各自的子弟團,各自出錢出力比聲勢,壯大派系。兩派因故結怨,長年不合,偏偏兩派大佬留學日本的子女卻彼此相愛,宛如莎劇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劇中藉由說戲的方式帶出改編自新聞事件的《運河心中》,以男女殉情的故事,暗喻這對戀人的多舛情路。


  《憐香惜玉》的故事取自清代文學家暨戲曲家李漁的《憐香伴》,又名《美人香》。本劇所使用的是崑曲的劇本,女角崔箋雲與曹語花在雨花庵邂逅,兩人一見鍾情,互訂終生,並在雨花庵老尼的見證之下,崔箋雲扮小生與曹語花拜堂,相約來世為夫妻,今世則同嫁一夫, 兩人歷經波折,最終兩人同嫁范氏,不分大小, 歡喜收場。


  《魂歸離恨天》的故事原型為《後漢書》的〈范式列傳〉,范式與張劭為生死之交,學成歸鄉時相約兩年後范到張家拜訪,兩年後范如期赴約,張以雞黍款待,盡歡而別。不料張旋即病故,託夢范式,下葬之日范氏不辭千里趕至張家,主持喪禮,守喪百日。此版本幾經流轉,有元雜劇的《生死交范張雞黍》,也有明馮夢龍的《范巨卿雞黍生死交》,傳到日本後就化為戰國時代的《怪談》,再有江戶時代《雨月物語》中的〈菊花之約〉。

主人翁虛實穿梭性別世界
  《月夜情愁》以這兩段戲中戲來呼應「双雲陞」劇團中兩位女演員葉玉堂與陸劍青的感情世界,傳統戲曲裡扮演小生的女演員與扮演旦角的女演員,彼此的關係與互動都很微妙,上了戲臺是異性,下了舞臺是同性,在《魂歸離恨天》裡兩人反串小生,演繹生死之交,在《憐香伴》裡則恢復女兒身,不顧一切相愛,現實人物與角色之間的情感流動,既複雜又隱晦, 《月夜情愁》藉由虛實交錯的舞臺效果,突顯這兩位反串小生女演員之間的真實情感,呈現兩人在舞臺上與現實生活中的情感處境,反映愛情的各種面向。


  另一齣戲中戲《薛丁山與樊梨花》則是傳統北管戲,由唐美雲歌仔戲團的青年演員嶄露身手,擷取重要片段,改成濃縮版本融入劇情。連鎖劇的手法跟戲中劇有密切的關係,譬如《魂歸離恨天》中,鬼魂日行千里來赴約的情節, 《薛丁山與樊梨花》中騎馬追逐的場面,這些舞臺難以表現的情節,或是透過影像來表現更有氛圍的情節,都在《月夜情愁》見分明。


  《月夜情愁》為首屆臺灣戲曲藝術節旗艦製作,演出團體是影/劇連鎖的劇團,除了戲中戲演歌仔戲,整齣戲是以臺語舞臺劇型式展演。這種型式承襲臺灣民間戲曲或新劇(現代戲劇) 的戲劇傳統。再現已被人遺忘的連鎖劇演出型態與西皮、福路分類對抗的歷史時光,讓觀眾走進昔日職業戲班與業餘子弟團臺上臺下的生活環境與感情世界,重現內臺戲的全盛時代。

《月夜情愁》情節描述雙和庄之兩個村落,山腳為福路派、信奉西秦王爺,後庄為西皮派、信奉田都元帥,兩派因細故結怨,互為仇讎。金鐘獎得主柯一正飾演調解紛爭的老校長。.JPG音樂劇新秀余子嫣(左)、知名影星王燦是來自兩大世仇家族的後代、彼此卻癡心苦戀。.jpg金馬獎得主陳竹昇、專業劇場演員郭耀仁、盧志杰則攜手詮釋熱愛議論地方事務的羅漢腳「三聖士」。.JPG
(圖左)《月夜情愁》情節描述雙和庄之兩個村落,山腳為福路派、信奉西秦王爺,後庄為西皮派、信奉田都元帥,兩派因細故結怨,互為仇讎。金鐘獎得主柯一正飾演調解紛爭的老校長。
(圖中)音樂劇新秀余子嫣(左)、知名影星王燦是來自兩大世仇家族的後代、彼此卻癡心苦戀。
(圖右)金馬獎得主陳竹昇、專業劇場演員郭耀仁、盧志杰則攜手詮釋熱愛議論地方事務的羅漢腳「三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