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五年堅持有成 看家戲繼續開枝散葉

  • 點擊數:2433
藉由看家戲的挖掘與展演,希望能夠傳承資深藝師的精神與「腹內」功力,圖為2014 年第一屆一心歌劇團之《武松殺嫂》。
簡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不讓經典好戲湮沒在時代洪流

「看家戲」,顧名思義是不僅能夠展現劇團或看家本領,也同時深受觀眾歡迎的好戲。早期臺灣傳統戲曲的演出文本多是以口耳相傳,或是請「說戲先生」說戲,再由團員上場即興演出,展現了演員的精神與「腹內」功力,得到觀眾的青睞與市場的考驗,成為口耳相傳的知名劇目,每每搬演就是盛況空前,不斷的搬演與再詮釋,形塑成劇團或藝師特有的「看家戲」,成為傳統戲曲的根與滋養下一代的養份。

隨著劇場文化與娛樂條件的改變,傳統戲曲從劇場演出走向外臺,許多經典戲齣與資深藝人逐漸離開舞臺,許多戲齣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之中,甚至成為「歷史名詞」,僅能從有限的文獻史料中見到隻字片語,甚至更多戲齣是無從窺知其故事內容,只憑藉老藝師的回憶轉述,才能管窺戲齣的部分樣貌與精彩「站頭」,造成傳統戲曲傳承斷層。

圖2 2015 年《換魂記》舞臺上陳剩女士親自演出包公審案的精彩「站頭」。.jpg 2015 年《換魂記》舞臺上陳剩女士親自演出包公審案的精彩「站頭」。

與時俱進
思考更為完備的保存活化計畫

看家戲計畫的源起,可以追溯到2002 年蔡欣欣教授接受傳藝中心委託,執行「資深藝人口述劇本整理計畫」,透過資深藝人的「戲說/ 說戲」,採集了十齣內臺古冊戲與胡撇仔戲的演出劇目,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記憶。可惜當時除了劇本整理,並沒有一個平臺讓劇團演出老戲,重現資深藝人記憶中的拿手好戲。

2013 年首屆舉辦的「輔導民間歌仔戲劇團再現看家戲專案補助計畫」,從計畫名稱便呈現以單一劇種為考量,辦理二屆,引發了許多的討論。2015 年起將布袋戲以及瀕危劇目納入計畫之中,並更名「輔導民間劇團再現看家戲專案補助計畫」。

2017 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將看家戲併入更為宏觀與前瞻的「臺灣傳統劇團開枝散葉計畫」當中,該計畫針對了老、中、青不同年齡層之藝人及相關傳統戲曲劇種與從業人員, 藉由作品製作及發表型式,透過多項具體策略,以傳藝三園區( 宜蘭、臺北、高雄) 為核心,向外擴散至全國各地廟宇。同時,也將給予戲曲青年人才更多養分、深化培育內容;提供較弱勢劇種較多扶植資源、保障其生存發展,讓劇團自身體質得以新陳代謝,且鼓勵接班人繼續投入傳統藝術領域, 讓傳統藝術逐漸回歸原生態發展,並得以蓬勃衍藝、開枝散葉。

圖3 除了舞臺上的演出再現,從第一屆開始便舉辦示範講座,除試演片段外,更加入資深藝人講述戲齣與過去戲臺風華的回憶、也分享整編劇本、製作。.jpg除了舞臺上的演出再現,從第一屆開始便舉辦示範講座,除試演片段外,更加入資深藝人講述戲齣與過去戲臺風華的回憶、也分享整編劇本、製作。

關注各類型傳統劇種 以演代訓的傳承

看家戲作為開枝散葉五大計畫之一,並正式定名為「民間劇團看家戲製作專案補助計畫」,將徵選範圍擴大至臺灣各類傳統劇種,含括歌仔戲、布袋戲、北管戲、南管戲、客家戲等。透過計畫的辦理,將各劇種的特色戲齣能再現舞臺, 傳承給下一代,使經典戲曲文本可以代代相傳,資深藝人技藝可以傳承到年輕一代身上,豐富臺灣傳統戲曲。

 圖4 2016 年第三屆看家戲再現開始將布袋戲納入。.jpg2016 年第三屆看家戲再現開始將布袋戲納入。

看家戲計畫歷經五屆的辦理,有21 齣經典劇目被重新整理,並以傳承與演出方式保留下來,其中歌仔戲有15 齣,布袋戲有6 齣, 共計有15 個民間劇團、19 位資深藝人參與本計畫,其中有6 齣經典劇目經整編後,在國內各型劇場陸續搬演巡迴演出,如一心歌劇團之《武松殺嫂》、薪傳歌仔戲劇團《白兔記》(後整編為《李三娘》)、民權歌劇團《盡忠報國》、許亞芬歌子戲劇坊《換魂記》( 後整編為《迷魂奇案》)、臺北木偶劇團《白馬風雲前傳-茶山風雲》,以及明華園黃字戲劇團《龍孫》等作品。初步已達成輔導團隊挖掘老戲,協助資深藝師技藝傳授, 累積民間劇團演出劇目之目標,並透過「以演代訓」的方式,讓資深藝人傳承一身絕技予新一代的演員。

跨出宜蘭傳藝園區的展演推廣腳步

看家戲計畫草創之初,自宜蘭傳藝園區的演藝廳開始,一步步透過試演、正式演出,逐步將經典劇目推廣給來到宜蘭園區的觀眾, 引發觀眾的矚目與好奇,為看家戲再現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隨著臺灣戲曲中心完工落成,為讓更多的觀眾可以觀賞經典劇目演出,看家戲演出計畫也逐步移往臺北,第三、四屆時,正值臺灣戲曲中心初完工,場地未臻完美,因此第三屆於戲曲中心戶外與小表演廳演出、第四屆則至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廳演出,雖經波折, 但呈現出戲曲因地制宜的特性與臺灣戲曲堅靭的適應性,亦得到觀眾不少的迴響與建議。

臺灣戲曲中心正式營運,今年(2018) 第五屆因而得以於戲曲中心大、小專業表演廳演出,以精緻合宜的場地帶來精采的演出外, 更有將看家戲計畫發揚光大的企圖心。

 圖5 2016 年看家戲再現從宜蘭傳藝園區跨出,在戲曲中心戶外廣場舉行。.jpg2016 年看家戲再現從宜蘭傳藝園區跨出,在戲曲中心戶外廣場舉行。

資深藝師藝術精華傳授平臺

傳統戲曲的傳承,除了文本的整理外,更有資深藝人能傳承一身絕技與精彩「站頭」的呈現,因此在計畫之初,傳藝中心透過不同的方式與團隊、資深藝師合作,從首屆以公開徵選劇目與演出團隊的方式,輔導民間團隊挖掘老戲。

 
圖6 為了能讓觀眾瞭解看家戲的內涵,傳藝中心自第一屆起便籌辦各項推廣活動, 圖為2016 年 戲偶製作推廣活動。.jpg為了能讓觀眾瞭解看家戲的內涵,傳藝中心自第一屆起便籌辦各項推廣活動, 圖為2016 年 戲偶製作推廣活動。

第二屆以傳承藝師為核心,主動媒合資深藝人與劇團合作,達成資深藝人傳授戲齣與年輕演員藝術菁華;於第三屆傳藝中心邀請具代表性的劇團參與計畫看家戲,至第四屆、第五屆時,融合首屆與第二屆的辦理方式,採公開徵選的方式,鼓勵劇團主動參與計畫演出,劇團作為主導者,主動尋找藝師進行經典戲齣的傳承與演出,由團隊主動尋找藝師與劇目,重新製作演出。經過徵選團隊所列舉的看家戲數量遠遠超過預期,且劇團與藝師能建立長期的信任關係與尋找到適合的合作模式。

 圖7 2018 年明興閣布袋戲團由資深藝師蘇明順( 右二) 帶領家族三代藝師合演精彩的看家戲,充滿家族傳承意涵。.JPG2018 年明興閣布袋戲團由資深藝師蘇明順( 右二) 帶領家族三代藝師合演精彩的看家戲,充滿家族傳承意涵。

活潑多元的推廣與交流活動

為了能讓觀眾瞭解看家戲的內涵,傳藝中心自第一屆起便籌辦各項活動,如折子戲試演、推廣活動與示範講座等活動,以達到推廣之效。「折子戲試演」藉由各團於演出前將呈現部分精彩內容,讓觀眾可以先睹為快,並透過本活動讓傳藝中心與相關人員對團隊製作進展能夠交流與探討;推廣活動中則是藉由舉辦劇種相關活動,讓一般觀眾可以近距離接觸戲曲與觀察到戲曲之美;而示範講座為資深藝人、演出團隊與觀眾互動交流活動,講座中除試演片段外,更加入資深藝人講述戲齣與過去戲臺風華的回憶,也分享團隊如何整編劇本、重新製作, 以呈現戲齣的精華。

除了舉辦各項活動外,傳藝中心亦將首屆與第二屆的演出,製作成出版品,以利於劇團保存、學習「站頭」外,更透過影像與數位科技結合, 以數位的方式保存經典,成為未來永續之用。

 圖8「看家戲示範講座」,讓觀眾更認識各團的創作心路歷程與資深藝師,圖為2018 年 薪傳歌仔戲劇團編劇劉秀庭( 中) 闡述編劇過程,左方國寶藝師廖瓊枝女.jpg「看家戲示範講座」,讓觀眾更認識各團的創作心路歷程與資深藝師,圖為2018 年 薪傳歌仔戲劇團編劇劉秀庭( 中) 闡述編劇過程,左方國寶藝師廖瓊枝女士,右方為薪傳歌仔戲劇團團長張孟逸。

蓄積五年經驗與能量 繼續向前跨越

看家戲計畫的辦理成果斐然,然而引發看家戲的關注與所要面臨的挑戰才剛開始。例如辦理的過程中,發現過去經典劇目的文本到了今日顯得不合時宜,如何重新建構成為符合當代觀眾的戲齣,並且不偏離經典精神與內涵,並非易事;再者對於看家戲重製的觀點該如何認定與詮釋,該以藝師,還是以團隊立場,顯得兩難;而何謂經典文本,以及所謂的經典該如何去認定「站頭戲」,如何原汁原味的呈現? 在在都是值得更多實踐、觀察與討論的課題。

2018 年看家戲計畫圓滿完成,一如過往,接續的方向也再添加新的思維。首先在合作模式上,傳藝中心希望從過往的引領式的協助,逐步走向扶植,推動劇團與場館合作,輔導劇團建立自己的行銷管道;而在演出節目上,也會有新的規劃與思考,不再以全本為導向,並且希望能透過演出節目培植更多年輕人投入戲曲演出之中。希冀藉由看家戲能一步步扶持民間團隊逐步成長、創新,再現戲曲風華,呈現更多令人驚豔的作品。

看家戲再現 歷屆獲選公演團隊.jpg


2014
再現看家戲

2013 年公告徵選後,經過評選後,確定邀請四團著名歌仔戲團演出經典看家戲。為順利推動看家戲,傳藝中心規劃於臺北書院舉辦看家戲資深老藝人座談會、於宜蘭傳藝園區舉辦演出30 分鐘的折子戲試演活動,於2014 年於演藝廳舉辦「看家戲劇展」系列演出。

 圖9 2014 年民權歌仔戲團《盡忠報國》由資深藝人王束花親授唱腔身段。.jpg2014 年民權歌仔戲團《盡忠報國》由資深藝人王束花親授唱腔身段。

為期一個月的演出期間,入選的四團輪番上演經典戲劇。一心戲劇團演出《武松殺嫂》,集家族之力呈現出家傳好戲,由老團長孫榮輝擔任導演,傳授劇本及指導身段, 並在劇中最後一段「決戰獅子樓」粉墨登場演出武松,展現精彩「站頭」與札實身段; 國光歌劇團演出經典好戲《鬼梧桐》,由資深藝人呂美鳳與王呂春月聯手傳授,家庭戲中的親情糾葛、公堂戲的是非曲直,運用傳統四句聯與北管古路唱腔,呈現出不同風格的經典好戲。薪傳歌仔戲劇團,由「人間國寶」廖瓊枝藝師整編內臺經典大戲《白兔記》,親傳苦旦唱念作打的精湛技藝,由薪傳弟子承傳再現絕技。民權歌仔戲團《盡忠報國》由資深藝人王束花親授唱腔身段,配合樂師林竹岸的配器與音樂設計,展現演員的實力,演繹傳統忠孝節義與人性的掙扎與衝突。精彩演出得到廣大的迴響,可說為看家戲計畫奠定了基礎。

 圖10 2014 年國光歌劇團《鬼梧桐》,由資深藝人呂美鳳與王呂春月聯手傳授。.JPG2014 年國光歌劇團《鬼梧桐》,由資深藝人呂美鳳與王呂春月聯手傳授。

2015 再現看家戲

本屆是主動媒合資深藝師與劇團合作的方式辦理,經過傳藝中心媒合後,由知名資深藝人鄭金鳳、陳剩親授拿手好戲予陳美雲歌劇團、許亞芬歌仔戲劇坊,並舉辦折子戲試演暨演後座談會, 由資深藝師與合作劇團一同講述戲齣的歷史風華與再現構思,於宜蘭傳藝園區演藝廳盛大演出。

 圖11 2015 年陳美雲歌劇團傳承鄭金鳳女士代表作《恨海有情天》,鄭金鳳女士亦親扮林桂香演出重要橋段。.jpg 2015 年陳美雲歌劇團傳承鄭金鳳女士代表作《恨海有情天》,鄭金鳳女士亦親扮林桂香演出重要橋段。

陳美雲歌劇團傳承鄭金鳳女士代表作《恨海有情天》,改編自「新錦珠歌劇團」《三俠女哭倒地獄城》,呈現女角林桂香的恩怨情仇, 再現四句聯以及「走霜雪」、「過五更」、「活捉」等重要「站頭」,鄭金鳳女士亦親扮林桂香演出重要橋段。《換魂記》改編自《范進中舉》,由陳剩女士親授身段與唱詞,再現包公戲與生旦換魂戲為兩大經典「站頭」,由團長許亞芬演出生旦雙棲的「小生軀體、彩旦靈魂」精彩的行當置換與戲感十足的呈現,而陳剩女士親自演出包公審案的重要「站頭」。

 圖12 2015 年許亞芬《換魂記》,由陳剩女士親授身段與唱詞,團長許亞芬演出生旦雙棲的精彩行當。.JPG 2015 年許亞芬《換魂記》,由陳剩女士親授身段與唱詞,團長許亞芬演出生旦雙棲的精彩行當。

2016 看家戲再現

本屆為了將更多看家戲經典戲齣保存與再現, 採取主動邀請方式,除了歌仔戲外,嘗試納入布袋戲劇種,並將演出場地移師至臺灣戲曲中心戶外及小表演廳。

台中聲五洲掌中劇團再現團長王金匙當年曾連續播放演出三年的廣播布袋戲《鬼谷子傳奇》,再現廣播布袋戲以聲示人之絕代風華; 電視布袋戲經典《雲州大儒俠》,由黃俊雄領軍演出古冊戲《忠孝節義傳》改編成《雲州大儒俠》,從電視走出幕前,再次演出江湖恩義;秀琴歌劇團演出傳統古冊戲《薛平貴與王寶釧》,保留原汁原味的古冊戲表演手法, 並結合現代創意元素;明華園黃字戲劇團《紅扇子》展現明華園內臺時期最受歡迎的戲碼之一,由團長陳明吉特聘「講戲先生」,親自編寫拿手好戲,堅強的演員陣容,展現機關變景的家傳經典。

圖13 2016 年真五洲掌中劇團由黃俊雄領軍演出古冊戲《忠孝節義傳》改編之經典《雲州大儒俠》。.jpg 2016 年真五洲掌中劇團由黃俊雄領軍演出古冊戲《忠孝節義傳》改編之經典《雲州大儒俠》。

圖15 2016 年秀琴歌劇團演出傳統古冊戲《薛平貴與王寶釧》。.jpg
 2016 年秀琴歌劇團演出傳統古冊戲《薛平貴與王寶釧》。

2017 看家戲再現

本屆結合首屆與第二屆的辦理方式,透過公開徵選後,秉持以老藝人為師、重新梳理情節,結合當代編、導、編曲創作群,保留老戲「戲肉」精髓,強化年輕演員之技藝, 達到傳統老戲「傳承」之意義。入選四團布袋戲、歌仔戲的經典,並於宜蘭傳藝園區舉辦30 分鐘的折子戲試演活動,正式演出因臺灣戲曲中心場地尚末能啟用,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廳辦理演出。

國光歌劇團重現其拿手之傳統古冊戲經典《一案破雙釘》;臺北木偶劇團再現廖昆章首部自編自導自演的連本作品《白馬風雲前傳-茶山風雲》;明華園黃字戲劇團則呈現外臺時期廣受歡迎之清宮大戲《龍孫》;真快樂掌中劇團展現具有細膩情感與傳承意念之《乾隆遊西湖- 孝子感動天》。

圖16 2017 年國光歌劇團重現其拿手之傳統古冊戲經典《一案破雙釘》。.jpg 2017 年國光歌劇團重現其拿手之傳統古冊戲經典《一案破雙釘》。

圖14 2017 年真快樂掌中劇團展現具有細膩情感與傳承意念之《乾隆遊西湖- 孝子感動天》,江賜美女士親自操偶演出。.jpg
 2017 年真快樂掌中劇團展現具有細膩情感與傳承意念之《乾隆遊西湖- 孝子感動天》,江賜美女士親自操偶演出。

2018 看家戲再現

2018 年起本計畫納入「開枝散葉系列計畫」一環,將傳統戲曲各類劇種一併納入甄選項目中,透過本計畫達到全面性維護與保存傳統經典劇目。演出前辦理「看家戲示範講座」,讓觀眾更瞭解各團的經典戲齣、創作心路歷程與資深藝師,並透過專家學者的介紹與團隊示範演出與介紹劇目,讓觀眾深入「戲肉」精髓。

臺北木偶劇團以外臺戲著名演師鄭安成為師,以劍俠戲及古冊戲風格,結合風趣與極具變化性口白,演出古典文學經典《南遊記》; 薪傳歌仔戲劇團則由廖瓊枝親授身段與唱腔, 以當代觀點重塑文本,演出禁戲《斬經堂》;明興閣掌中劇團重現家傳經典劇目,以內臺金光戲的細膩聲光效果展現家傳外臺好戲《今古風雲傳- 白帆智破惡魔巢》;明華園黃字戲劇團由陳勝國為編導,增補老團長陳明吉所遺留殘本,結合明華園老中青三代演員,演出家傳劇目《酒醉賣江山》;李靜芳歌仔戲團以洪明雪、洪明秀為師,親自傳授劇本與身段,重新整編文本、設計舞臺,將重現歌仔戲經典電影《魂斷長城孟姜女》;淑芬歌仔戲團濃縮內臺時期日光歌劇團經典劇碼《鑽石夜叉之落花盈淚》,由董錦鳳口述文本,保留經典「站頭」與身段,再次重現內臺風華;壓軸演出將由許亞芬歌子戲劇坊以許亞芬之母-歌仔戲已逝名伶黑貓雲所遺留六卷錄音帶為本,經過整編重現母親經典文本《新再生緣》。

圖17 2018 年臺北木偶劇團以劍俠戲及古冊戲風格,結合風趣與極具變化性口白,演出古典文學經典《南遊記》。.JPG2018 年臺北木偶劇團以劍俠戲及古冊戲風格,結合風趣與極具變化性口白,演出古典文學經典《南遊記》。

圖18 2018 年淑芬歌仔戲團濃縮內臺時期日光歌劇團經典劇碼《鑽石夜叉之落花盈淚》,由董錦鳳口述文本,保留經典「站頭」與身段。.JPG
2018 年淑芬歌仔戲團濃縮內臺時期日光歌劇團經典劇碼《鑽石夜叉之落花盈淚》,由董錦鳳口述文本,保留經典「站頭」與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