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戲《武松打店》到新編京劇《快雪時晴》,從經典豫劇《白蓮花》到豫莎劇《天問》,儘管風格如何演變,武場鑼鼓仍是戲曲演出不可或缺的元素,國光劇團首席司鼓金彥龍、臺灣豫劇團司鼓高揚民,多年來站在演出第一線,成為臺灣戲曲藝術界一道豪邁的原民風景。
傳統戲曲所搭配的音樂分為兩部分: 弦管——文場、鑼鼓—— 武場,文場多用以伴奏唱腔,而舉凡人物上下場、演員唱念做打、故事中喜怒哀樂的情緒表達, 都需要武場支持。武場樂師中,又以「司鼓」為首。
靈魂人物在後場
雖說歸類於武場,司鼓實為文武場的領頭人,帶領著所有樂師們,亦步亦趨伴隨著舞臺上演員們的一舉一動, 雖以「伴奏家」自居,鼓佬們實為戲曲演出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可惜長年藏身在低於舞臺的樂池中,其存在常被現代觀眾忽略,成了未被歌頌的英雄。
如同傳統戲曲演員的身段做表,鑼鼓經——各種曲牌節奏套路與鑼鼓點子的集合, 亦是一套高度程式化的音樂語言,每個聲響皆有其意義與講究,若是位居後場領導地位的司鼓一出錯,整齣戲可能兵敗如山倒,因此鼓佬們在出師前都得經歷異常嚴格且漫長的訓練過程,務必將鑼鼓經內化。
國光劇團首席司鼓——金彥龍
來自花蓮的金彥龍是太魯閣族人,小時候跟著祖母生活,因此有機會聽著族裡的老人家們吟唱古謠,觀摩各種儀式及有趣的敲擊節奏, 後因個性好動調皮,由在大鵬劇隊工作的親戚建議送往國光藝校(後與復興劇校合併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學戲。愛翻跟斗的金彥龍一進劇校就主修起丑行,可惜初中時膝蓋受傷,轉而專攻武場鑼鼓。
問及當年為何捨文場而習鑼鼓, 金彥龍答得乾脆:「小時候我就喜歡打擊樂,因為我喜歡節奏。」內建的節奏感也讓他在高中一年級順利拿起鼓箭子習板鼓,這是學習生涯中最有成就的事,但也最辛苦,除了要背誦複雜的鑼鼓經,也得扛起責任帶領三名武場樂手完成演出,所幸早先學戲時累積的經驗在這時派上用場,舞臺上演員們每個起手落腳、呼吸眼神,金彥龍都能夠緊緊跟隨。真正的挑戰則是在進入國光劇團後,即便是先前打過無數次的戲, 依然存在未知的變化,何以致此?因為每位演員的「路子」都不同,就算演的是同一齣戲,每個人的身段習慣、速度拿捏、呈現方式也不盡相同,「我們打鼓的是看臺上的,就要去配合那個身段。」金彥龍如此解釋。
臺灣豫劇團司鼓——高揚民
高揚民出身阿里山鄒族,幼時隨母親改嫁至臺中,與在清泉崗開店營生的繼父同住,雖脫離了族人的生活傳統,但也因繼父常在店裡拉京胡為愛唱曲的老鄰居伴奏,讓戲曲成了他早年接觸的音樂。真正帶高揚民踏上戲曲人生的是一位飛馬豫劇隊(臺灣豫劇團前身)的魏老師,當時隨著該隊在清泉崗演出,在繼父店裡瞧見了活潑不怕生的小高揚民,提議讓他進隊,習藝於國光藝校豫劇科。小高揚民先從花臉學起,爾後因為好動的他常拿著兩隻鑼錘到處敲敲打打,師長們發現了這樣的打擊潛能後,讓他轉習武場,專攻大鑼。
真正接觸司鼓是在服完兵役後,當時劇團的鼓佬接近退休,高揚民於是開始分攤師長的工作,除了慢慢練起手腕子,讓自己在身體條件上達到司鼓的需求, 也在尚無系統化教材的年代,靠著師長口傳心授,一板一眼地學會整套鑼鼓經。高揚民的司鼓功夫可說是在劇團演出實戰中練起來的,師長與他同在後場,有時一齣戲一人打一半,「比較難打的部分就老師先打,我打比較簡單一點的,慢慢一步一步上去,到後面我就可以把一齣戲整個打下來了。」
新編戲靈活有彈性
近年來國光劇團與臺灣豫劇團皆在新編戲的製作上著力甚深,與戲曲演出搭配的音樂也產生了質的轉變。
劇團在為新編戲委託配樂時,基於實務考量,也不一定要求作曲家完整寫出鑼鼓經,因此在音樂初步完成後,作曲家仍需在排練的過程中與司鼓討論,甚至提出需求請鼓佬們在某些段落上加些鑼鼓。時不時,前述需求也可能在排練期間由導演提出,或調整作品的敘事節奏,或方便演員身段做表,無論如何,這是個共同創作的過程,金彥龍、高揚民兩人也從自己的專業出發,為新戲出一份力。
與指揮家的合作亦是新的經驗。隨著新編戲配樂的編制擴大,與交響樂團或國樂團合作成了工作的一部分,在實際演出中,除了作曲家指定加進鑼鼓的樂段須看著指揮的指示進入, 鼓佬的眼光不能隨意從舞臺上的演員身上移開, 因此司鼓與指揮雖然功能重複,但各有其目的,兩者的合作也成了演出成敗的關鍵,聊起過往的經驗,金、高兩人總結出三個字:「互相跟」。
傳統戲才是試金石
儘管新編戲的工作方式需要適應,甚至得在下了排練後花上兩三倍的時間配寫鑼鼓與背戲,看著一齣齣新戲的配樂在導演、作曲家、指揮家、司鼓四方合作下漸漸成形,金彥龍、高揚民可說是在第一線站穩腳步, 自信迎向戲曲現代化的浪潮,然而, 傳統戲才是兩人司鼓實力的試金石。
傳統戲種類多,每門每派的打法不同,尤其經典劇目皆是經過時間淘選留下來的,每段唱腔每套鑼鼓都有既定的樣貌,更動不得,高揚民坦承傳統戲打得辛苦,金彥龍更因此拜師李斌深入研究司鼓技藝,理由很簡單「這是祖先傳下來的,實挨實的東西,你不能去亂改!」
來自部落,投身戲曲,擁抱新創亦不忘傳統經典, 金彥龍與高揚民著實為臺灣戲曲演員們提供了堅實的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