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那一年 • 這一生

  • 次標題:紀念永遠的柯主任
  • 點擊數:2731
2000年兩岸西域傳藝學術交流活動,中立者為劉萬航副主委,左為張旭南老師。

20多年前,柯基良校長面試了陌生的我,那一年,結下了此後一生的緣分。感激柯校長給了我為戲曲服務的機會,帶領了我重新面對與認識臺灣戲曲環境的契機。


第一項任務是跟隨柯校長整併重組三軍劇隊、成立國光劇團與藝校的艱難挑戰,初到籌備處,是我第一次跨入文化行政領域,體會到柯校長對組織細膩的思考與要求細節的行政特質,學到了很多。5年後,柯校長轉任國立傳藝中心籌備處,需要人手,借調我隨其赴任,開啟了另一項新的任務。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考察傳藝中心工程,當時任籌備處主任的柯基良做了仔細的簡報,侃侃而談,也讓預算順利通過。立法院文化教育委員會考察傳藝中心工程,當時任職籌備處主任的柯基良做了仔細的簡報,侃侃而談,也讓預算順利通過。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辦理「民間藝術保存傳習計畫」,那是需要到臺灣各地老藝師的駐點,進行下鄉探望與訪視的工作,並請專家學者給予一些改善的建議。柯主任非常關心藝師的生活與技藝保存的狀況,常常鼓勵老藝師們要把他們的技藝傳續下去,要讓世世代代都看得見臺灣的傳統藝術。每一次訪視,看見他對藝師們的尊重與重視,老藝師們緊緊握住柯主任的手,感受到雙方的互助與信賴,感觸很多。


柯主任常常告訴我們,公部門有責任扶植民間的發展,那是身為公務員該做的事。我想那一刻,藝師們感謝的不僅僅是主任帶來的關懷,更是透過柯主任的作為相信這個政府對藝師們的照顧與扶持。


在傳藝的日子,是一段盡情體會臺灣土地芬芳的歲月,柯主任對待部屬的方式,從不以長官自居,而是用說服的力量、溫和的態度、堅持的信念帶領大家,而他總能說服我們,沒有三心二意,勇往直前。之後我雖然進入了教職與戲曲創作,感恩的是,也一直能接受到主任的指導,在創作上給予意見、在工作上給予勉勵,他的叮囑,是我一生受用無窮的精神食糧。


前傳藝中心主任柯基良總是為傳統藝術奔走,圖為2010年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與中研院院士曾永義(中)及文化學者林谷芳合影。前傳藝中心主任柯基良總是為傳統藝術奔走,圖為2010年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與中研院院士曾永義(中)及文化學者林谷芳合影。


雖然主任的公務生涯常面臨在重整、籌建新的組織單位,但是20多年的相識,一路以來,我所感受到柯主任對文化的態度,卻有另一番見解:他對文化與人是照顧、不是管理;他對文化事務是耕耘、不是經營;他對文化觀念是點的滲入、不是面的組織;他對文化創意是遍地開花、五彩繽紛;他對文化聲音,是百家爭鳴、海納百川。唯有民間的花朵繁盛,才能造就一片大自然的花園。


今年大年初一,我與主任通了最後的電話,約好等他身體好一點時與老同事們再相聚,沒想到10天後竟天人永隔,我無聲悲泣。提耳言猶在、典型如在目,柯主任的身影,是我一生永遠無法釋手的回憶與懷念。

簡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