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多位客家詩人與詞曲創作者包括曾貴海、陳永淘等經典之作,透過作曲家顏名秀採用客語語韻逐字譜曲,劇本創作施如芳刻寫成文本,北藝大管弦樂團伴奏的客家音樂歌舞劇《天光》年底將在台灣舉行首演。
從小在客家村長大
擔任這齣劇的戲劇指導徐亞湘,其實不是客家人,徐亞湘說,這齣客家歌舞劇由客委會委託台北藝術大學製作,他自己擔任學校的教務長兼戲劇系教授,也該為這齣戲盡一份力。徐亞湘說,雖然他自己不是客家人,但從小在客家村長大,再加上長大之後研究的是客家戲,很了解客家族群的生活樣態。
1967年出生於新竹湖口的徐亞湘,十歲那年,隨著家人搬遷至桃園平鎮,在客家庄的成長環境薰陶下,對客家事物也就相當熟悉。大學時期,就讀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主要學習西方戲劇與電影,碩士班就讀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就是「臺灣地區戲神西秦王爺與田都元帥之研究」,開始對客家戲曲有初步的認識與興趣。
北藝大戲劇系教授兼教務長徐亞湘專注客家戲的研究,自成一家。
背景設定在南部六堆
徐亞湘開始研究客家戲曲的重要契機是在民國84年(西元1995年),協助桃園縣文化中心調查「桃園縣戲曲暨音樂團體普查計畫」,這個計畫是針對全縣各戲曲劇種戲班和音樂團體進行全面性的普查,因此接觸了相當多客家戲班、音樂團體及藝人。除了客家大戲的調查研究之外,徐亞湘也接觸以客籍藝人為主的四平戲、本地京戲的相關研究,相關成果除張文聰、阿玉旦、黃秀滿的生命史撰述之外,也和李國俊教授合著「桃園縣四平戲調查研究」一書及輯撰「消逝的風華----臺灣四平戲」DVD一片,另著有「客家劇藝留真:臺灣的廣東宜人園與宜人京班」一書。
「這次的背景設定在南部的六堆,南部客家跟北部客家又不太一樣,南部每一個客家庄都是移民社會,互助性很強,面對閩南族群、原住民族群競爭,客家非常團結,也很凝聚。」
左為謝瓊煖飾鍾春妹、右為蔣逸文飾孫女鍾郁雯
講述大時代下堅毅的客家精神
徐亞湘說,這齣歌舞劇講述大時代下,六堆客家族群反抗不公不義的精神,劇中再度以女性為主角,希望透過客家女性的柔情與堅毅,引起觀眾更多共鳴。
劇本創作施如芳的筆下,整齣戲劇沒有特別指涉單一事件,特別著墨南部客庄緊密的親族關係和觀念。徐亞湘說,施如芳的劇本非常溫暖,而且柔軟;雖是客家音樂歌舞劇,但劇中也巧妙串連國語跟粵語,讓不懂客家話的觀眾也可以看出趣味。
這次的《天光》製作團隊包括導演韋以承、作曲家顏名秀、編舞家董怡芬,劇場設計張哲龍、林恒正、高一華、王奕盛等,也邀請金鐘獎演員謝瓊煖演出女主角「春妹」,與唱演俱佳的音樂劇小生葉文豪演出。
客家音樂劇《天光》用藝術方式傳遞客家堅毅精神。
期待藝術性超越客家主軸
徐亞湘說,這次劇情融合了當年反美濃水庫社運、客家家族所遇到的白色恐怖等等,「我們期待這齣音樂劇的藝術性超越客家主軸,讓觀眾來看戲能夠被感動,進而了解客家族群。」
演唱是客家音樂劇《天光》最主要的情感行進方式。
《天光》客家音樂歌舞劇將於12月30日在高雄文化中心至德堂首演,明年1月5日於花蓮、1月13日於新竹、1月20日於屏東等地巡演,壓軸演出於5月19日及20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