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歷史,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區域之一,也因此發展出相當多元的本土藝陣,廟會慶典中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藝陣穿插其間,如車鼓陣、牛犁陣等小戲類藝陣,能歌能舞又詼諧逗趣,經常成為眾人的目光焦點。可惜現今許多小戲類藝陣的藝師大多年事已高,又因社會變遷等因素影響,願承學此類技藝者日漸稀少,許多歌舞技藝因而瀕臨失傳之危機。
新營太子社區牛犁車鼓陣表演「牛犁陣」。
有鑑於此,文資處105年特別委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施德玉教授,擇定「歸仁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龍崎烏山頭清泉寺七響陣」、「龍崎石曹龍安寺牛犁陣」、「新營太子社區牛犁車鼓陣」、「曾文社區大學傳统民俗技藝表演班」共5團藝陣進行調查研究。各藝陣團體與藝師們無不賣力演出,為自己留下最美的身段,令人相當動容。
本次研究中也發現,這些藝陣團體漸漸朝向歌舞表演發展或以健身為目的,也就是演出者不說不唱,由旁人代為執行,嚴格定義的小戲形式表演已逐漸式微。在後場音樂方面,現場演奏、彈唱也已愈來愈少,取而代之是撥放錄音帶進行配樂及演出,這些都成為小戲類藝陣傳承的隱憂。
然而感動的是,有些藝陣團體(如「龍崎烏山頭清泉寺七響陣」),透過家人親戚間互相配搭演出,養成喜愛表演、對傳統文化保存具有強烈向心力及使命感,加以家人彼此間默契更佳,更能將無形的血緣凝聚力,化做表演時的舞臺魅力。
文資處表示,今年將繼續啟動第二期調查計畫,未來也規劃與教育單位合作,引導這些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藝術進入校園,讓這些動人傳統藝術有更多分享傳承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