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布袋搖滾音樂劇 迎向新時代 義興閣掌中劇團以創新說故事

  • 副標題:第136期-2021/06
  • 文:李適安 
  • 圖:義興閣掌中劇團
  • 點擊數:924
義興閣掌中劇團王凱生團長(前排右二)在布袋戲的風格、音樂、題材上屢屢創新,開發出布袋戲的新可能。
描述

義興閣掌中劇團創團於1953年,第二代團長王玉堂獨創《萬教風波仇─阿拉仔原始人連續集》在嘉義地區獨領風騷,劇團目前傳承至第四代──熱愛搖滾樂的王凱生團長,並結合現代劇場手法為布袋戲開發出新可能。

2020年疫情期間,義興閣掌中劇團(以下簡稱義興閣)逆勢操作首演了《情—掌中家族》,吸引諸多戲曲學者專家前往嘉義看戲,只見舞台上沒有傳統的布袋戲台,而是現代劇場的布景陳設與道具,身著黑衣的蒙面演師操著布袋戲偶穿梭其間,舞台邊則是由主演王凱生領軍的搖滾樂團——義興閣後場New Live Band


主演兼主唱 首創布袋搖滾音樂劇

布袋戲自古「賣藝賣聲不賣影」,主演藏身於戲台內,在距今約三十年前,此表演形式受到挑戰,臺灣中南部地區戲班多、競爭大,在成本考量下已出現錄音布袋戲,當時由真五洲掌中劇團黃俊雄首先發難,讓布袋戲主演走到戲台前,在眾目睽睽下展現精湛的五音唸白。

時序移到2015年,雖說在布袋戲中使用搖滾樂不是王凱生的發明,但高中時期開始玩樂團的他,決定將自己最喜歡也最擅長的兩件事──布袋戲與搖滾樂融合成一種新的表演形式──以布袋戲演出的搖滾音樂劇。

傳統的布袋戲由主演負責所有口白,唱曲另有歌手擔任,多用於角色出場或介紹,但創作風格受五月天、伍佰影響的王凱生,運用自己的詞曲長才,為義興閣的新戲量身打造音樂劇般足以乘載劇情的歌曲,並領著自己擔任主唱的搖滾樂團加入後場,成為常態編制。

義興閣的第一部布袋搖滾音樂劇是《諸羅英雄傳—羅安救萬民》,講述清朝乾隆年間嘉義在地英雄羅安的故事,獲得了2015年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最佳音樂獎,王凱生坦言此劇在表演程式邏輯上有再更精進的空間,獲獎的榮譽給了他勇氣繼續嘗試。

打破戲台 讓演師走出來

2017年推出的《天堂客棧》是王凱生第一次與現代劇場的劇作家──不可無料劇場(BIU Theatre)團長鍾欣怡合作,此作對義興閣的未來具有關鍵性影響。

考量布袋戲演出的技術需求與限制,王凱生對《天堂客棧》演出形式的最原始想法是做一齣任何場地都能演的戲,因此在文本成形時靈機一動:與其將布袋戲台放在劇場舞台上,並在戲台的鏡框內擺出客棧場景,不如直接將整個舞台設計為客棧場景,並運用戲曲中以一桌二椅呈現無限空間想像的方式,讓小戲偶們就著簡單的桌椅擺設跋山涉水、飛天下地。

戲台的概念既然被打破,布袋戲演師們也不須再藏於幕後,搖身一變成了舞台上的蒙面黑衣人,操偶時的一舉一動盡收觀眾眼底,如此突破框架的演出形式,也為布袋戲找到了更多可能性。

《天堂客棧》可說是以布袋戲演出的小劇場作品,首演後巡演至今三十餘場,給了王凱生與製作團隊不斷修整作品的機會,也讓義興閣更熟悉現代劇場系統化的工作流程。

由金光經典 到西洋經典

2016年,王凱生以一齣《穿越時空大冒險》向祖父王玉堂的金光戲經典作品《萬教風波仇—阿拉仔原始人連續集》致敬,使用番外篇的方式重新詮釋劇中兩位主角──鬍鬚仔失戀人(現代人)與阿拉仔原始人穿越時空的相遇過程,並藉此反映現代社會人與人相處的情況。

義興閣將經典作品再創作的腳步沒有止於金光戲,2018年經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開枝散葉系列新作發表計畫」鼓勵,王凱生與畢業於英國皇家哈洛威學院戲劇與劇場研究所的鍾欣怡討論後,決定將珍.奧斯汀(Jane Austen)代表作《傲慢與偏見》改編為布袋戲作品《隱藏的冤家》,旨在探討現代臺灣人在族群多元社會的偏見及各式標籤中如何自處,導演李京曄將戲台拆成兩座,演出中藉由兩戲台的移動或合併,呈現出冤家們的對立與和解。

20203月在大稻埕戲苑青年戲曲藝術節發表的《GG冒險野郎》則改編自西班牙作家賽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的《唐吉訶德》,由臺北海鷗劇場團長宋厚寬執導,將不合時宜的騎士精神轉繹為金光布袋戲中荒誕不羈的拼貼邏輯,並藉著主角「石志」(GG,亦為線上遊戲中的Good Game)虛實難分的冒險宣示:義興閣即便不成功,也要走出屬於自己的當代布袋戲之路。

創新 只為與現代觀眾溝通

「我阿公有一個很好的優點,他覺得只要你的戲有觀眾看,那就是好的表演。」王凱生回想起當初融合布袋戲與搖滾樂團現場演出時,祖父王玉堂的反應。

王凱生在接班前有一段「外出學藝」的過程,他到了嘉義長義閣掌中劇團、雲林真雲林閣掌中劇團、臺南清華閣周祐名掌中劇團……等友團學習,當時的他看到一個與印象中完全不一樣的布袋戲世界,所有的團隊都在表演形式上精進,希望能夠找到與現代觀眾溝通的方式,以延續布袋戲的命脈;而將搖滾樂團帶入布袋戲、結合現代劇場的手法是王凱生目前努力的方向,近日更開啟史上第一個布袋戲專屬Podcast頻道來介紹新一代的布袋戲創作者。

為布袋戲開創了諸多可能性的義興閣,下一步是什麼?王凱生堅定說道:「我的風格很鮮明,各種標籤貼在我身上,但我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是為了找到適合的方式把故事講出來。」不論是《天堂客棧》中隱含人生沒有後悔藥的醒悟、《情—掌中家族》裏臺灣傳統家庭的世代溝通困境,還是《GG冒險野郎》那堅持以落伍的騎士精神來對抗現世諸多不義的瘋癲老頭,王凱生繼續用布袋戲說故事!

義興閣掌中劇團
為嘉義市傑出演藝團隊,成立於1953年,第二代團長王玉堂曾拜五洲派黃俊卿(黃海岱長子)為師,至今已歷經四代傳承,現任團長王凱生將搖滾樂團帶上布袋戲舞台,並與現代劇場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