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傳藝金曲獎特別獎 臺灣音樂製作先河——廖乾元

  • 副標題:第139期-2021/12
  • 文:沈冬
  • 圖:沈冬、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點擊數:629
廖乾元一生盡心盡力保存20世紀後半葉臺灣之聲,為臺灣音樂製作的先驅。
描述

第三十二屆傳藝金曲獎特別獎得主是四海唱片創辦人廖乾元先生,其自民國四十年代末期開始出版傳統音樂唱片,數十年間不計成本,推動傳統音樂,居功厥偉,獲獎可謂實至名歸,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為臺灣留下了豐厚的音樂遺產——四海唱片的「母帶」(Master Tape),更值得我們推崇和肯定。

四海唱片成立於民國444月,創辦人廖乾元先生,以新臺幣二百元在西門町立足起家。四海的全盛時期,事業版圖橫跨唱片、曲譜、語言教材、有聲雜誌等出版品,旗下不但有唱片公司,還有出版社、發行公司、管絃樂團,甚至有兒童合唱團,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菲律賓、美國等地都有分公司,還和香港著名的百代唱片成為Joint Venture的合作夥伴。

四海是臺灣最早出版系列性原創國語流行歌曲的唱片公司,在筆者訪談廖乾元先生時,他說民國四十年代的臺灣要聽國語歌曲,要向英國殖民地、講廣東話的香港買。廖乾元一向溫和,說話不疾不徐,但回憶到這裡,高齡八十五歲的老先生提高了聲音,激動地說:「一首《藍色多瑙河》讓全世界都認識了維也納,我們卻沒有描寫臺灣的國語歌曲!」

無私奉獻音樂界

為了彌補這個缺憾,他一擲千金,拿出相當於五棟房子的資金投資作曲家周藍萍,出版了一系列原創,具臺灣特色的國語歌曲唱片,其中最有名的歌,如〈綠島小夜曲〉、〈美麗的寶島〉、〈傻瓜與野丫頭〉、〈南海情歌〉等。這些歌曲或是以臺灣為描寫對象,或由臺灣傳統音樂中提煉素材。〈傻瓜與野丫頭〉即出自歌仔戲〈卜卦調〉,〈南海情歌〉則源於〈新都馬調〉。這些作品出於周藍萍之手,流行到香港、東南亞等地,使日後臺灣成為亞太流行音樂的重鎮,四海唱片在這條路上是先行者,可謂是文創產業新南向的最早領頭羊。 

廖乾元是一位宏觀的企業家,他對音樂資產的保存十分關切,生前決定將四海的唱片、錄音帶、CD、曲譜、書籍,以及內部文件、資料、照片等,全部捐給了臺大圖書館,臺大也因而建立了「四海出版社唱片數位化」資料庫,還有更珍貴的唱片「母帶」,也在廖先生去世後,由家人秉承遺志,全部提供出來進行數位化。

何謂「母帶」?就是製作唱片的原始盤帶,歌手樂師將音樂錄進盤式磁帶之後,就成為母帶,經過後製剪輯,壓製成為「母片」,母片再進入壓片機大量壓製生產,就是大家熟知的黑膠唱片。近年黑膠唱片重新站上流行的浪頭,擁有數千張數萬張的收藏家大有人在,但作為黑膠唱片源頭的唱片母帶,一般人卻少有聽聞,這是因為母帶只有唱片公司才有,並非市面可以買賣的流通商品;母帶可以重製為「復刻版」上市銷售,具有高度商業價值,一般唱片公司也不願意輕易釋出。由此而言,四海願意提供母帶進行數位化,即使只作為研究之用,也是難得的慷慨大度。

數位化工程需要可觀的經費,筆者幸而獲得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及臺灣史研究所支持,自20143月開始,逐步地進行清點、登錄、修繕、清潔、數位化以及資料判讀建檔等工作,共計整理了一千六百一十卷母帶,音檔總數接近一萬個,這批資料,目前收藏在中央研究院,是四海唱片留給我們最珍貴的音樂遺產。

傳承珍貴的音樂資產

這一千六百一十卷母帶的錄製年代由民國四十幾年到民國八十年代,最早的一卷是「民國4339日」錄製,當時四海唱片尚未開業,這是周藍萍的早年錄音,後來交由四海使用的。母帶的內容,就是四海業務面向的投射,包括流行歌曲、主題唱片、傳統音樂、藝術歌曲、跳舞音樂、兒童歌曲、學校音樂課本補充教材、語言教材等,可謂包羅萬象。其中又以流行歌曲最多,歌手由紫薇、紀露霞、張清真、陳芬蘭等老前輩,一直到文章、費翔、陳淑樺、黃鶯鶯、鄧麗君,還有民歌時期的李建復、蔡琴等人。傳統音樂的大師,如古箏梁在平、琵琶呂培原、南胡李鎮東,還有呂泉生、許常惠、馬思聰、林聲翕、黃友棣、藤田梓這些名重一時的音樂家,他們的專輯都在四海出版,而母帶也都完好保存至今。

更珍貴的是,母帶的內容往往多於唱片,可能是市場行銷的考量,或是錄音的時候多錄了幾首,更可能是唱片的長度不敷使用,於是,母帶裡就出現了一些未曾問世的「遺珠」,這些尚未出版的音檔,包括了鼎鼎大名的許常惠老師、馬思聰、林聲翕等人的演奏或作品,甚至是一些早年的電影原聲帶,值得一一爬梳探究。

四海一直活躍到1980年代,如笛子演奏家陳中申《中國音樂新詮:笛篇》(1985)、流行歌手文章的《古月照今塵》(1986)、吳大江《大江南北鄉音清唱》(1987)、原野三重唱臺語專輯《板橋查某》(1988),都是四海晚期獲得金鼎獎的精心之作,這些母帶也都完好留存。  

這一千六百一十卷母帶塵封少則三十年,多則超過一甲子,經過我們仔細清潔修補並數位化後,由塵封中再度綻放光華,呈現極為漂亮的音色,其原真性和音樂性是黑膠唱片難以媲美的,聆聽時令人感動不已。完成數位化的將近一萬個音檔,不論就臺灣音樂史、流行音樂史、唱片工業史,乃至於臺灣社會發展、文化流播、音樂審美等各個層面,都是難得而珍貴的史料,可謂二十世紀後半葉臺灣之聲的代表。所謂的「傳藝」,廖乾元不只貢獻於「傳統藝術」,他也「傳承」臺灣的「藝術」,這是廖乾元獲得傳藝金曲獎更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