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05期

傳統藝術不再LKK!

瀏覽次數:15661

想知道世界各國的官方傳統藝術機構如何將LKK的傳統藝術用當代的面貌與民眾相遇,被民眾擁抱,然後帶著這份對傳統的感動,再交棒給下一代?


就在國家門戶的仁川機場,兩個「韓國傳統文化中心」(Korea TraditionalCulture Center)被設置在免稅店夾道的候機大廳好幾年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轉機候機旅客在此可以一邊學習製作韓國傳統手工藝,一邊欣賞傳統表演藝術。這是韓國積極推廣傳統藝術走入生活,走入城市的一個鮮活的做法。韓國不僅利用傳統文化,作為影視、觀光與文創發展的重要素材,更深知傳統必須全面性地融入今日的生活之中,並且保持傳統藝術的活血,全面性的保存、推廣、創意與跨界的腳步與作為,令人擊掌驚嘆。


「最美的風景是巷內的偶劇院」,這是走訪東歐常有的體驗:走訪一個陌生的城市,往巷內望去,見不遠處有人群聚集,好奇往前走去,才發現是藏身了一個偶戲劇場,剛散戲走出劇院的大人與孩子,正熱切的分享著剛剛經歷的劇場內的驚奇之旅。光是在波蘭,公立的偶劇場就有20座,這些通常能容納一兩百人的偶劇院,從早上到傍晚陸續好戲上演,以極低廉的票價,不僅讓看戲持續成為波蘭人的傳統,更支撐起一個小小的從演師、教學到製作等等的偶戲產業。小而美的普及與深入,值得參考學習。


在對岸,中國大陸積極貫徹國家院團場館「企業化與民營化」,從沿海、內陸到邊疆,前所未有的全面性文化藝術營運體質的大換血。雖然一方面是為政府改造,減輕國庫的不得不作為。但一方面卻也意識到必須讓傳統藝術人重新思維,面向普羅大眾,重新找到在當代社會存在的介面與價值的急迫性。


在臺灣,我們有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多年來在宜蘭以創意生動多元的傳藝園區模式,成功地讓傳統藝術文化活潑立體地融入民眾的休閒生活當中。奠基於此,傳藝中心再度扛起擦亮傳藝光點的新任務,成立臺北的臺灣戲曲中心,啟動培育創作與推廣傳承的引擎,深化傳統藝術與當代生活的結合。現在積極準備2016試營運展演的同時,也已經展開一系列「城市擾動計畫」,要讓全世界知道,臺灣就此擁有了一座專業的傳統戲曲殿堂。


傳統其實從來不曾停止演化,之所以延續,就是因為源自生活,貼近群眾,12月號的傳藝Online,我們要帶著讀者看見傳統藝術在其他國度的現代風景,也為臺灣第一座戲曲中心的誕生獻上祝福與期待。

波蘭劇院經常邀請國際導演合作,臺灣無獨有偶就受邀在波蘭與羅登大眾劇院合作作品《夜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