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重現元宵節點燈的多重意義

  • 次標題:第116期-2018/02
  • 文:林明德(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 圖: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
  • 點擊數:6814
傳統的燈籠因為承載了人文期,充滿了祈福的意義。
簡介

據說古代的私塾放寒假是從春節前到元宵節。開學日,每個學生都攜帶一盞精美手工燈籠到私塾,請老師替他點燃,這個「傳道」儀式稱為「點燈」,象徵點亮智慧的心燈,帶來光明的前程,因此又稱為「開學燈」;學生提著燈籠返家,懸掛門口,提醒自己,結束「小過年」,努力向學。

  世界每個民族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歲時節慶, 臺灣自不例外。我們的社會依循黃曆二十四節氣這套時間計數系統作息,從而內聚豐饒多元的民俗文化底蘊,例如: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陽、冬至、過年等節慶。

元宵又是小過年

  農曆正月十五,俗稱元宵節,又稱上元、元夜、燈夕等,是黃曆的重要節氣之一,也是傳統的嘉年華會。春節大概要在元宵節祈福、求祥的民俗活動後,才劃上句點,所以有「小過年」之稱。

                                                       製作元宵也是過元宵節很重要的活動之一。.JPG

製作元宵也是過元宵節很重要的活動之一

  元宵節的起源,歷史悠久,傳說瑰麗神奇。其內涵更是多元,包括:點燈賞燈、提燈籠、猜燈謎、吃元宵與歌舞百戲等。特別是點燈儀式,糾葛許多傳說,值得進一步去探索。點燈儀式內聚民間、道教與佛教等習俗,是傳統民俗的活化石,也是臺灣珍貴的文化資產。


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古老社會早就有庭中燃燎炬(火把)的習俗, 在寒冷春夜,為迎新、夜遊作樂帶來光明,增添溫暖。道教有三元節,即:上元,正月十五日; 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分別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的誕辰,祂們的神威是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正月十五,上元日,為天官誕辰,民間舉辦齋會燃燈,祈求天官賜福。印度佛教傳入中土後,正月十五日燃燈表佛的習慣,從佛寺流播到民間, 且蔚為風氣。

 

這些元素積累成為點燈儀式的深層結構,也豐富了節日的內涵。更有趣的是,元宵節燃燈、提燈儀式轉化為點燈、點開學燈,使這盞燈又負載著一層肅穆的訊息。據說古代的私塾放寒假是從春節前到元宵節。開學日,每個學生都攜帶一盞精美手工燈籠到私塾,請老師替他點燃,這個「傳道」儀式稱為「點燈」,象徵點亮智慧的心燈,帶來光明的前程,因此又稱為「開學燈」;學生提著燈籠返家,懸掛門口, 提醒自己,結束「小過年」,努力向學。

做燈,提燈可以讓台灣下一代體會老祖宗的智慧。.JPG

做燈,提燈可以讓台灣下一代體會老祖宗的智慧。


開學燈 智慧燈 讓燈節饒富新意

  現代的元宵節流於浮華熱鬧,科技炫麗,對於節日涵藏的豐富元素,往往不甚了解,遑論其原始意義。元宵節燃燈所折射出來的多重訊息中,點燈-開學燈、智慧燈,是值得正視、重現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