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教作花燈而結緣成為師徒的「合夥人」,一位是居住彰化的更生人周培祺,一位是剛卸任的中華花燈藝術學會的理事長黃文全,兩人教學相長,完成作品日新月異,已成花燈界奇葩。觀光局東風 將現代花燈推向收容機關「現代花燈」從竹編到鐵雕,已經有了26年的歷史,很重要的起點就是臺灣第一屆的燈會,促使花燈跨...
採訪「收容人」(以下稱為「同學」)流程嚴謹,從採訪目的、內容、對象、場所,到是否拍攝、使用器材型號等等,都得詳實填寫申請表,最重要的是需要獲得採訪對象的同意,才得以進入工作場所。依約來到臺中監獄(以下簡稱「中監」),在「教誨師」的陪同下,順利見到三位「燈王」代表:普同學、王同學與陳同學。二度參賽勇奪...
明治時代的陶藝大師宮川香山(1842~1916),生於京都真葛原的一個陶工世家。幼年即跟隨父親學習陶器和磁器的製作方法。1870年他離開京都,去當時較為開化的通商口岸-橫濱。當時明治政府著力於近代産業的育成,而作為賺取外匯手段之一的陶磁器,與各種工藝品一起受到獎勵與扶持。 香山沒有固守單一...
走進吳建緯的公寓,一張厚實的大木桌在黃燈下散發溫暖的光澤,幾件古董家具外幾乎不見多餘雜物,讓人想到「極簡」這詞,但俐落之中卻有一股安隱的力量,「喝茶嗎?我泡給你們喝」廚房裡深灰色的鐵壺咕嚕咕嚕的燒著水,圍坐在老木桌旁,手中的桂圓茶飄著縷縷白煙,讓人想起了某個遙遠的時刻,記憶交錯之中人卻漸漸沉靜下來。...
故宮國寶就在你我身邊,不但離我們很近,還會動起來,讓傳統寶物和現代科技結合,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2016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化再邁進一步!故宮院長馮明珠表示,故宮與宏碁及ZINIO電子雜誌平臺合作,預計將故宮100本暢銷珍藏書冊分階段電子化,讓民眾更容易隨時閱讀,更親近國寶。故宮推動電子書多年,持續...
「昨日的創新為今日之傳統,今日之創新為明日之傳統。」錫藝大師陳萬能就是用這種創作精神培植他的三個兒子,包括次子陳炯裕、三子陳志揚、四子陳志昇,都在錫工藝上各自發揮專長。堅持才能發揮理想三子陳志揚表示,父親對他們的教導方式,並不是非常嚴格,只是在做傳統藝品,像是香爐、燭台、燈具等等,陳萬能會要求他們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