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
《和諧.鳴響》繆斯藝術文化有限公司
繆斯藝術文化有限公司(後簡稱繆斯)之《和諧.鳴響》奪得本次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該張專輯是由臺北市立國樂團與繆斯藝術文化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內容收錄臺北市立國樂團近年演奏之精華,從曲目安排到創作主題,都看得出在管絃樂的基礎上,將古典、創新與不同文化等元素靈活運用,在「傳統」中持續拓展更多新的可能性,極具紀念意義與傳承價值。臺北市立國樂團團長陳鄭港說:「透過不同文化、傳統的碰撞,激發我們創作出屬於當代的音樂,與觀眾進行溝通,並藉由這張專輯紀錄下來。」未來,臺北市立國樂團也將持續創作,持續發出獨屬於當代的聲音,將傳統以此種形式傳承下去。
繆斯負責人尤子澤謙遜地表示,繆斯僅是作為代表領獎,《和諧.鳴響》的誕生依託於眾人背後的努力;是演奏家們認真對待每一場演出,創造出美妙的樂音;是繆斯與臺北市立國樂團積極推廣每場音樂會,讓國樂被更多人知道;匯集這些辛苦結晶,才賦予《和諧.鳴響》豐富的藝術價值,才得以獲得此項殊榮。
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
《來自臺灣──呂紹嘉的原鄉情懷》
國家交響樂團憑藉古典與創新、在地與世界結合的意涵,國家交響樂團《來自臺灣─—呂紹嘉的原鄉情懷》專輯獲得第三十三屆傳藝金曲獎最佳藝術音樂專輯獎的殊榮。「國家交響樂團一直以來都以『面向世界,聚焦臺灣』的心胸,接受各式各樣的挑戰,這張專輯的成功除了要感謝已故的作曲家鄧雨賢、蕭泰然以及當代作曲家李京美、李元貞與王怡雯五位作曲家外,音樂總監呂紹嘉也功不可沒,他所帶領的國家交響樂團將不一樣特質的元素完美結合,讓大家知道當代的作品,也可以用很傳統的方式來呈現。」代表領獎的國家交響樂團執行長郭玟岑說,專輯當中每一首作品都蘊含著濃郁的土地情味,每首音樂也都融入了傳統的客家素材、音樂、結構,呈現出臺灣的多元、創作自由以及文化的豐潤。
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
《嬗》三個人
三個人樂團於第二十八屆傳藝金曲獎時,便曾以《三個人》入圍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此次則以《嬗》成為本屆最佳跨界音樂專輯獎的得主。三個人中的中阮演奏家潘宜彤表示,團員都是在傳統音樂背景下長大的孩子,對傳統既熟悉又陌生,「我們希望用自己的音樂,去詮釋心目中所熟悉的傳統,這能使我們與觀眾產生更深刻的連結。」
《嬗》自傳統出發,融入了藍調、爵士後重新編輯創作,不斷精煉之下,在傳統與當代間找到最完美的平衡。潘宜彤由衷感謝老師、朋友的持續支持,讓三個人在疫情導致的艱難下,仍能夠孕育出如此佳作。三個人明年即將邁入成團第十年,潘宜彤希望在未來能夠與不同的樂種、樂團、作曲家進行合作,走出更多新的道路,並持續以自身的音樂語言去演繹傳統。
最佳偶戲主演獎
《穆桂英之降龍木》昇平五洲園林政興
昇平五洲園團長林政興以《穆桂英之降龍木》一舉突圍,拿下今年(2022)首度設立的最佳偶戲主演獎,「偶戲與人戲的表演形式不同,布袋戲沒有專門學校進行人才培訓,所以增設最佳偶戲主演獎是對布袋戲很大的肯定。」林政興說,而今的布袋戲已不再是傳統廟口表演一人演出的形式,布袋戲藝師更須思考如何吸引現代觀眾的目光,進而讓觀眾愛上布袋戲;加上布袋戲的表現方式日益多元,許多新戲也更強調團隊合作,因此也更需要各方人才的加入,讓布袋戲更加興旺。就像運動精神中的不服輸、不放棄,林政興也將堅持到最後,「得到這個獎不代表到達終點,反而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一種榮耀和責任,布袋戲曾經輝煌過,希望透過自己的手再將它傳承下去。」
最佳青年演員獎
《狐仙》國光劇團凌嘉臨
從去年(2021)最佳青年演員獎得主孫凱琳手中接過第三十三屆得獎獎座,凌嘉臨以《狐仙》一人分飾兩角獲得評審一致的青睞。評審給予凌嘉臨的評語是扮相甜美、嗓音圓亮、表演靈動,先後表演封三娘和也娜,皆能從人物出發且能豐富腳色層次和表演細節。凌嘉臨在《狐仙》飾演的封三娘和也娜,是同一個靈魂投胎輪迴兩世,也娜從年輕演到垂垂老矣,「對我們年輕演員來說,除了要詮釋老年人的肢體衰老、聲音的變化,還要有對於時間流逝的無奈感覺,是滿大的難度。」凌嘉臨除了得掌握傳統戲曲中老旦的唱腔和身段之外,也要求內在必須要有符合主角年紀的感同身受,因此從自身感受到的生老病死出發、放大,試圖凸顯青年和老年的不同,包括聲音的層次從前面年輕時演唱的激動,到後面老年後演唱的乾澀和衰老區別,凌嘉臨都精心設計,期望演出不只是表象,同時也發自內心。
最佳演員獎
《2021天鵝宴》唐美雲歌仔戲團小咪、
《花囤女》榮興客家採茶劇團陳芝后
在二十七屆才成立的最佳演員獎,今年首度頒給一生一旦雙得主,由唐美雲歌仔戲團《2021天鵝宴》的小咪和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花囤女》的陳芝后奪下。陳芝后因坐月子中無法出席,由先生代為感謝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的栽培,並提供陳芝后發光發熱的舞臺,陳芝后也會努力演出並傳承。
而因重新搬演三十年前之《天鵝宴》而拿下獎項的小咪表示,「《2021天鵝宴》是戴君芳導演在文本不改,但身段稍微修改,布景和服裝都創新的舊戲新作。因是老戲,臺詞都有印象,不用太花心思去背,所以就注重在表情和唱腔,一定要加強且到位。」至於如何傳承歌仔戲,小咪說:「每個劇團各自不同,像唐美雲歌仔戲劇團就比較創新,有專門的劇作家在編劇,這都會讓歌仔戲進步。我現在也有在教學,只要帶出的學生能有『有小咪的味道』,對我來說就值得了。」
評審團獎
《左伯桃》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左伯桃》不僅獲得最佳導演獎,更一舉摘下今年首度設立的評審團獎,校長劉晉立表示,《左伯桃》是姚一葦生前創作唯一的平劇劇本,在製作過程中與許多藝術家合作,因為大家有共同目標──把戲演好,故能克服一關又一關的困難,成全這齣戲。「此次競爭非常激烈,各個作品皆在伯仲之間,感謝評審對戲曲學院額外的肯定。」
導演曹復永說:「《左伯桃》這齣戲有濃厚的傳統基底,注重四功五法的呈現,受到許多觀眾的肯定,這些戲曲的基本功才是未來傳統戲曲繼續走下去的動力。」而在表現形式上,《左伯桃》在傳統之外也諸多創新,不僅加入舞蹈元素,布景也融入雪景,場景寫意又寫實。「傳統的功夫是基礎,但適當加入現代語彙,傳統藝術才能與時俱進。」劉晉立說。
最佳年度作品獎
《王爺飯》真快樂掌中劇團
以《王爺飯》奪下最佳年度作品獎的真快樂掌中劇團,第三代柯世宏表示:「王爺指的是西秦王爺,我阿媽(布袋戲藝師江賜美)常說:『王爺飯很黏,把我們整個家族黏在一起。』現在我們把這個『飯』發揚光大,讓它緊緊黏住更多喜歡傳統戲曲的朋友。」
對未來偶戲的發展,柯世宏認為,不同的偶戲有不一樣的呈現方式,時代演進,觀眾也在改變,重點在如何抓住觀眾的口味,吸引觀眾進到劇場看戲。「許多國際運動賽事上,運動員會發揮互助的精神,在比賽過程中去幫助受傷的選手,我覺得這個情況跟傳統戲曲的生態很類似,都是亦敵、亦師、亦友,每一個劇團都有自己的表演方式,競爭非常激烈,如何在這個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前進,是傳統戲曲發展很重要的一環。」
音波造型獎座
找尋自己的姿態
「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因自2016年起多次擔任金鐘獎、金曲獎和金馬獎等大型典禮主視覺設計,因而贏得「三金」設計師美名,這回他首度為傳藝金曲獎設計獎座,當音波造型獎座出現在舞臺聚光燈下,著實令人耳目一新,為第三十三屆傳藝金曲獎增色不少。
「身為設計工作者,能夠獲邀為傳藝金曲獎設計獎座,是對我個人的一種肯定與認證。」方序中說,長期以來他也經常參與一些競賽或計畫,但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在藝文界的重量感,以及所賦予的榮耀與肯定,此次合作對他而言極為重要。
在初期發想階段,方序中就針對傳藝類的宗旨、內涵和族群等進行廣泛的蒐集與研究,當他動筆時,「創新與傳統的結合為核心」之理念便躍然而出。他說:「傳統」是經由長時間的累積與演進而成,它可能是所有獎項的根本,也是最能夠和土地連結的地方,因為許多經典或精彩的作品都是來自於土地的養分和時間的堆疊。」也因此,如何讓獎座凸顯其特色,並有別於其他一般獎項,是方序中著重的部分。
方序中認為,不同類別的獎項或鼓勵性質的競賽均有其使命,而傳藝金曲獎幾乎是所有競賽的最根本,它會影響現在,甚至未來。在設計獎座時,他希望能從土地出發,並塑造出鍛造感,因為整個過程就如同鍛造一般,從原生狀態,經由鍛造與磨鍊而生長茁壯,於是他以具流動感的水泥為底座,引喻為土地,從基座上形成向上伸展的意象。
方序中將傳藝金曲獎原有的LOGO進行拆解,將類似音波的圖案轉化為立體,這也意謂著所有音樂都在創造新的立體感,由於音波造型屬不對稱,所以在不同的角度會呈現不同的樣貌,搭配水泥底座上的流動花紋,期能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找出屬於自己的姿態。
「我是視覺閱讀型的人,從小在外省家庭中成長,兒時受長輩影響而聽京劇,對傳統戲曲有著不可磨滅的情感。」方序中認為,傳統戲曲能將我們與時空快速連結,他希望傳藝金曲獎能永久持續,畢竟,對有心投入傳統藝術工作者來說,傳藝金曲獎的鼓勵將是他們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