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動態表彰耀眼戲曲

  • 次標題:與時俱進的傳藝金曲獎
  • 點擊數:211
《1399趙氏孤兒》為第三十屆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編劇李季紋得獎作品。
簡介

臺北市藝文推廣處、徐欽敏、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唐美雲歌仔戲團、春美歌劇團、真快樂掌中劇團、徐亞湘、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增設獎項 關懷戲曲界生態發展

傳藝金曲獎嚴格說來今年該是第九屆。因為2014年第二十五屆傳藝金曲獎首次自金曲獎中獨立出來辦理,之前都是以「傳統暨藝術音樂類」作為金曲獎中的一小部分,隨著文化部組織調整、傳藝專責單位的設立,以及對藝文發展的重視,原「流行音樂類」成為現今金曲獎的主體,由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辦理,而獨立出來的傳藝金曲獎則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及其下屬的臺灣音樂館負責辦理。

觀察九屆的傳藝金曲獎「戲曲表演類」獎項,其實它的數量及獎勵對象一直在動態調整,這除了反映主辦單位對於戲曲生態發展的重視,同時也是積極回應戲曲界對此獎項的深切期待。甫自以流行音樂為主的金曲獎獨立出來的第二十五屆傳藝金曲獎,除了在「出版類」(傳藝金曲獎設有「出版」、「戲曲表演」二類)的獎項中維持原有的最佳傳統表演藝術影音出版獎外,在戲曲表演類中僅設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及特別獎等三個獎項,先獎掖年度表現最優作品的劇團、青年新秀演員及對戲曲有特別貢獻的個人。

兩年後,第二十七屆增設年度最佳演員獎,第三十屆再增設最佳劇本獎與最佳音樂設計獎,第三十二屆再增一最佳導演獎,今年第三十三屆則再增加最佳偶戲主演獎及評審團獎,並將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最佳個人表演新秀獎更名為最佳年度作品獎及最佳青年演員獎。

我們可以發現,九年來從一開始的四個獎項已然擴增到十個獎項,而獎項的涵蓋面也更趨多元及周延,臺灣戲曲界年度創作優秀的作品及個人幾乎都能被傳藝金曲獎所照顧及肯定。

堅守核心精神 與時代齊頭並進

觀察不斷擴增的獎項及獲獎的團體、個人名單,我們可以發現得獎作品大多集中於戲曲團隊在現代劇場發表的年度新製作,甚至一定比例為公部門策展的邀演/入選作品,這實則反映了當代臺灣戲曲界創作、演出的實況,亦即在以演出錄影作為參賽、評審唯一依據的前提下,劇場製作的精緻化程度及其影像紀錄的品質確實較易脫穎而出,而新增之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及最佳音樂設計獎亦多因劇場製作而生,傳藝金曲獎可以說與此呈現出一種相互作用、互為因果的關係。

但是,年度最佳演員獎一直是人戲、偶戲一同參賽,評選基準及評委結構多有商榷空間,經過內部多年的討論,本屆特別增加最佳偶戲主演獎以表彰年度臺灣偶戲主演在操偶及口白俱優的特殊成就,從參賽團隊之眾及入圍名單涵蓋傳統布袋戲、新編布袋戲及電視偶布袋戲看來,此獎項的新增對於臺灣偶戲在傳藝金曲獎評獎中主體性的建立有一定的宣示意義,至於最佳青年演員獎中的偶戲演員是否也應獨立出來,並能與青年金掌獎之「最佳主演獎」有所區隔,未來或可進一步商議。而本屆新增之評審團獎則是為照顧戲曲生態及發展的多樣性而設,在「最佳年度作品獎」常以大型精緻、現代劇場、新編創新之戲曲作品獲獎的「現實」中,對戲曲生態發展有範式作用、對戲曲藝術創作有明顯突破、自我藝術跨越顯著足為範式,以及當年度作品具有重要歷史或文化意義者,就成為「評審團獎」的核心精神及評審原則,期以更周延的面向獎掖臺灣戲曲的多元創作優秀作品。

多方考量 共創良好循環

傳藝金曲獎舉辦九年以來,已成為臺灣戲曲界最具代表性及重要性的戲劇獎,不僅對於獎勵當代戲曲創作、促進戲曲製作演出水準提升、凝聚戲曲業界情感有直接的幫助,更對臺灣戲曲產業的正向發展起著帶領的作用。臺灣戲曲界在傳統維護與創新實驗上分頭奮力,讓戲曲在走過大眾流行而沒落式微的此時得以再次展現耀眼風華,外臺、劇場二演出場域的共好發展所召喚出更多的戲曲愛好者,則是戲曲界、戲曲教育、當代藝文與文化部門相互協力合作的結果,再有傳藝金曲獎關鍵的榮耀肯定,當對劇團的發展定位思索、作品質量的精進躍升、青年創作者的培育,以及文化部門策展的準度與要求,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

面對戲曲生態的變化,與時俱進是傳藝金曲獎該有的堅持。評審結構及數量的妥適安排、外臺演劇如何納入評獎範圍、還要增設哪些獎項、能否對青年創作者多予肯定等諸多問題,還有待主辦單位後續的完善處理,我們深切地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