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國際現場南方翡翠合境迴響 臺灣國樂團越南巡演 吟奏臺灣最美的故事

  • 次標題:第118期-2018/06
  • 文:趙靜瑜
  • 圖:臺灣國樂團
  • 點擊數:2286
臺灣國樂團《南方翡翠‧合境迴響》專題音樂會記者會媒體與樂團出席代表大合照
簡介

臺灣與越南的關係,至今也越發緊密,在臺灣有14 萬的越南配偶和勞工,是僅次於印尼人的第2 大外籍人口,4 成新臺灣之子的母親是越南籍配偶。而在越南,臺灣是官方數字第3 大、實為第1 大外資,但越南可以說是臺灣最熟悉的陌生人,透過文化交流,樂音共響, 臺灣國樂團與越南文化的豐厚底蘊交融,雙方也因此更加了解對方的音樂與文化。

越南月琴演奏家黃凱與臺灣國樂團共奏,展開跨文化的音樂對話。.jpg

越南月琴演奏家黃凱與臺灣國樂團共奏,展開跨文化的音樂對話。

秉持「以音樂連結世界和臺灣」的理念,發揮長年用音樂擔任文化外交大使的角色,臺灣國樂團持續在國內外用國樂訴說臺灣最美的故事,傳遞動人的樂章。5 11 日到16 日臺灣國樂團出訪越南,到胡志明市音樂學院音樂廳、越南胡志明市臺灣學校等地進行專題講座、工作坊及專題音樂會等活動,進行深度文化交流, 為臺越音樂交流揭開嶄新一頁。

音樂學者黎海登擔任臺灣國樂團《南方翡翠‧合境迴響》專題音樂會導聆.JPG

音樂學者黎海登擔任臺灣國樂團《南方翡翠‧ 合境迴響》專題音樂會導聆。


臺灣與越南的關係,至今也越發緊密,在臺灣有
14 萬的越南配偶和勞工,是僅次於印尼人的第2 大外籍人口,4 成新臺灣之子的母親是越南籍配偶。在越南,臺灣是官方數字第3 大、實為第1 大外資,但越南可以說是臺灣最熟悉的陌生人,透過文化交流,樂音共響,臺灣國樂團與越南文化的豐厚底蘊交融,雙方也因此更加了解對方的音樂與文化。

匏琴演奏家杜全勝示範演出自己譜曲的匏琴協奏曲《故鄉之橋樑》,樂曲如同橋樑般結合了越南音樂與臺灣國樂。.jpg
匏琴演奏家杜全勝示範演出自己譜曲的匏琴協奏曲《故鄉之橋樑》,樂曲如同橋樑般結合了越南音樂與臺灣國樂。


發現臺越文化中的相似性與特殊性

臺灣國樂團團長劉麗貞表示,越南的美食、新住民已融入臺灣社會,一個擁有狹長S 形國土的國家,密布著54 個民族共同生活在其中, 因地緣關係,在文化上受到印度的影響深遠, 但越南在大時代的文化涵化過程中,仍保有自身的文學、語言與傳統,臺灣國樂團希冀藉由此次音樂藝術的柔性活動,體會文化多樣性的豐富面貌,發現不同地域音樂文化的相似性與特殊性,體現新住民落根臺灣的文化新貌。

這趟出訪的準備過程相當細膩, 從去年(20175 14 日臺灣國樂團舉辦「近悅遠來越南音樂的繽紛世界」音樂會,邀請越南胡志明市音樂學院之音樂學家黎海登、黃凱、杜全勝、河內音樂學院教授范氏慧等人來臺辦理工作坊,分享越南傳統獨特的「才子樂」開始, 一直到參與在臺北國家音樂廳音樂會演出,該系列活動獲得熱烈迴響。為了這個美麗的源起, 雙方展開後續深化交流,臺灣國樂團有了此次的越南胡志明市回訪。

越南特有的泛音彈撥樂器「匏琴」融合國樂

「才子樂」是越南著名的傳統樂音,該樂種約在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時逐漸形成,當初是工作之餘的娛樂活動,故能生動反映居民情感與生活狀態。以越南月琴為領奏,加之僅有一條弦,卻能彈出近五個八度音域,越南特有的泛音彈撥樂器「匏琴」,透過融合國樂的演奏,觀眾一窺融合了匏琴傳統與現代的多種演奏技巧。

匏琴這個樂器有它的特殊性。匏琴是越南特有的泛音彈撥樂器,這個樂器僅有一條弦,卻能彈出近五個八度的音域,左手控制搖桿改變高音,右手同時以撥片奏出實音與泛音,其音色柔美動聽,在越南有一種說法是:姑娘不能聽匏琴,會撥動心弦讓人痴迷。這次在越南的演出中,杜全勝老師帶來為匏琴量身定做的《故鄉之橋樑》,融合了匏琴傳統與現代的多種演奏技巧,透過改編成國樂版的演奏,完成兩地音樂文化的融合與連結,非常成功。臺灣國樂團則演出《草螟弄雞公》、《六月茉莉》、《丟丟銅》、《一隻鳥仔》等經典臺灣民謠,也與越南傳統樂器匏琴、越南月琴聯合演出,過程彌足珍貴。

專題音樂會4 14 日在胡志明市音樂學院演藝廳舉行,由知名指揮江靖波領軍臺灣國樂團, 獲獎無數的江靖波與臺灣國樂團合作多年,更多次接觸亞太地區的傳統音樂,他以豐富經驗打造一場跨界融合的音樂會。演出曲目精彩多元,臺灣國樂團樂團首席劉貞伶搭配新生代笛演奏家施美鈺,演繹的雙笛協奏曲《草螟弄雞公》節奏旋律輕快,是膾炙人口的經典臺灣民謠,加上雙笛精湛的演奏技巧,為越南的觀眾朋友留下深刻印象。《動感彈撥》一曲則展現國樂團中最具特色的彈撥樂器,以國樂琵琶、柳琴、中阮、大阮等彈撥聲部為主奏,引領觀眾朋友感受其與越南月琴、越南琵琶間既相似又相異的音樂語彙,展開了兩地之間的音樂對話。

首例到越南的深度文化交流,臺灣國樂團為臺越音樂外交揭開嶄新一頁。.jpg
首例到越南的深度文化交流,臺灣國樂團為臺越音樂外交揭開嶄新一頁。

《故鄉之橋樑》 
連結了越南音樂與臺灣國樂

而《越南民謠組曲》及《故鄉之橋樑》2 首樂曲,更為兩地音樂帶來更深入的跨文化交流,以國樂團協奏匏琴、越南月琴,如此嶄新的演出型態,激盪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火花。匏琴演奏家杜全勝在創作《故鄉之橋樑》時便表示,希望這首樂曲如同橋樑般的結合越南音樂與臺灣國樂,完成兩地音樂文化的融合與連結。壓軸曲目則選用兩地傳唱度都極高的鄧麗君組曲《藍色的思念》,當中《小城故事》、《再見我的愛人》、《千言萬語》、《月亮代表我的心》等樂曲, 都是鄧麗君當年紅遍東南亞的流行金曲,為臺上臺下帶來音樂無國界的共鳴。

臺灣國樂團4月13日於胡志明市臺灣學校演出,現場師生約1200人。.JPG
臺灣國樂團4月13日於胡志明市臺灣學校演出,現場師生約1200人。

除了4 14 日精彩好聽的專題音樂會,臺灣國樂團此行也前往臺灣在越南耕耘多年的丁善理紀念學校、胡志明市臺灣學校,關照遠在異鄉的臺灣子弟,樂團在課堂時間為莘莘學子介紹臺灣家鄉的傳統音樂,演出中還特別安排了光良的《童話》、王菲的《我願意》、周杰倫的《菊花台》與《青花瓷》等流行樂曲改編的國樂演出,讓傳統音樂更貼近人心,引發孩子們的興趣,也讓臺灣之音在越南持續飄揚。

臺灣國樂團嗩吶演奏家崔洲順為胡志明市音樂學院學生演奏「打棗」.JPG
臺灣國樂團嗩吶演奏家崔洲順為胡志明市音樂學院學生演奏《打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