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人間國寶傾囊相授 林吳素霞南管戲傳本《朱弁》

  • 次標題:第124期-2019/06
  • 文:李香怡
  • 圖:林吳素霞提供、李香怡翻攝自文資局出版南管戲傳本《朱弁》
  • 點擊數:1914
戲曲學習往往都是由藝師口傳心授,曲譜則以手抄的方式傳世。圖即為林吳素霞父親南管名師吳再全先生親手抄錄的曲譜。
簡介

你聽過南管,看過南管戲嗎?知道有南北管,看得出北管跟南管的差異嗎?「寶貝」除了物件,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本書。人間國寶林吳素霞與文資局合作出版南管戲《朱弁》傳本,以武功秘笈般的編排方式,圖文並茂,戲說從頭。

「有大吹、大鑼的就是北管;有洞簫、有橫抱琵琶的就是南管。」一句話簡單明瞭解答多數人對於南北管的疑惑,她就是人間國寶──林吳素霞。

 

獲文化部頒授俗稱「人間國寶」的重要傳統藝術南管戲曲保存者林吳素霞,四歲學唱南管,十歲學琵琶,十六歲學習南管戲,二十四歲自習南鼓。她將南管身段、戲曲、唱功等要件統合集成,至今依舊演出、教學,傳承,可說是南管文化的通才。

林吳素霞集將南管身段、戲曲、唱功等於一身。.JPG

林吳素霞集將南管身段、戲曲、唱功等於一身。

 

人間國寶傾囊相授

過去由於戲曲學習往往都是由藝師口傳心授,曲譜以手抄的方式傳世;但在身段、科步的部分,只能倚靠藝師親身傳授。但這樣的傳習方式,很可能因一時不察,而導致錯誤傳承。林吳素霞表示:「現代人會南管戲的人越來越少,藝師年紀也越來越大。若學藝時,老師剛好一個沒站穩而踮腳、一個舉手沒有伸直,學生都跟著學了怎麼辦?」

 

有感於此,林吳素霞除不斷奔波親身授課外,更埋首投入於劇本整理。她的劇本不只有道白、唱詞、曲譜,還包含了身段、科步、舞臺指示、舞臺走位圖,特別是在被文化部指定為南管戲人間國寶後,她所著手整理的《朱弁》一劇,可說是目前最完整的七子戲劇本。

 

什麼是「七子戲」?

七子戲為現存閩南語系中最古老的劇種,大約於明代以前即在泉州流行。採南管音樂做為主要曲調,腳色分生、旦、淨、末、丑、貼、外。最初為富貴人家的家班,班主以五至十年的契約形式,收買約七歲至十三歲的兒童,期滿「散棚」,因此能長期維持童伶的演出陣容,也因而被稱為「七子戲」,常在豪門內院的小舞臺搬演,多以才子佳人悲歡離合及歷史故事

為重。

 

看《朱弁》一次讀懂南管戲

何以選擇《朱弁》作全本整理?林吳素霞說:「因為這一齣劇裡面的忠孝節義都有,也是七子戲中十八棚頭的第一齣。」(「棚頭」取自「戲棚」,即戲碼之意)

 

《朱弁》講的是:宋代朱弁奉旨征金,為兀朮所擒,困金十六年;被配予雪花公主成親,朱弁與公主二人因節義,僅結為兄妹。朱弁髮妻王氏,因兵亂棄子扶姑而逃,被視為孝;其子後為包存仁所拾。後兀朮念朱弁之忠,放他歸宋,與公主在長亭送別。朱弁歸國後,其子已中狀元,最後一家骨肉團圓。

 

傳統戲劇的劇本,一般都是戲文與音樂分記,不太可能將身段、科步同時記錄在劇本上。如今這部《朱弁》傳本,每折劇本均載有唱段的曲詩閱讀與工尺譜學唱,而劇本中詳細記錄舞臺走位,還有說白、唱腔配合的科步動作搭配插畫繪圖,使得劇本更添加了可讀性。相信此本對南管戲的學生必定大有助益,更對南管戲的長久傳承,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林吳素霞不吝將寶貴的南管演出經驗傳承予後輩,這部《南管戲傳本—朱弁》即為她多年來持續薪傳的成果之一。.jpg

林吳素霞不吝將寶貴的南管演出經驗傳承予後輩,這部《南管戲傳本—朱弁》即為她多年來持續薪傳的成果之一。

這部林吳素霞的《朱弁》傳本所記載的〈公主別〉。.jpg

這部林吳素霞的《朱弁》傳本所記載的〈公主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