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走過老湖口的歷史蹤跡

  • 次標題:第124期-2019/06
  • 文:陳坤毅
  • 圖:陳坤毅
  • 點擊數:3269
老街建築的拱圈元素帶出豐富的律動感。
簡介

這些店舖建築由紅磚構成的顯眼立面,讓街道充滿欣欣向榮的氣息,以西洋式樣的外觀為建築基調,還加入了本土匠師的小巧思,不只有傳統紋樣磚砌的女兒牆,尚有花卉、瓜果、鯉魚、雙獅、麒麟、白象、八仙、福祿壽等題材的泥塑裝飾,呈現濃濃的臺灣風情,東、西方文化就在此交會出絢麗的火花,漫步街上如進大觀園般,看得目不暇給。

湖口的舊稱「大湖口」源於「大窩口」之地名,彼時新竹地區的客家人慣稱山間小型盆地或山坳為「窩」,大窩口因位在南窩、羊喜窩、糞箕窩三座小盆地出口處而得名。望不見湖泊的湖口,十九世紀末因交通而興起,三十多載的繁華如過眼雲煙,商賈往來的熱絡已不再,退居成為「老湖口」。這座沉寂許久的街區,直到1990年代末期,在政府推動計畫的經費挹注下,進行店鋪整建、大廟翻修、教堂再造後,慢慢地賦予湖口老街新的生命。

 

老街加老廟 老湖口的迷人風景

清國時期劉銘傳修築臺北至新竹間的鐵路,設立了大湖口火車碼頭,原先客家人的散村小聚落搖身一變成交通輻輳之地,形成繁榮市街。地方早期有「三官嘗」、「賜福嘗」兩個三官大帝的神明會,日本時代因大湖口商業規模漸具,遂成為凝聚公眾力量的信仰重心,仕紳倡議建廟後,即誕生出「三元宮」。

三元宮的各式裝飾將傳統工藝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JPG三元宮的各式裝飾將傳統工藝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

 

到了大正年間,實施市區改正計畫,在湖口車站與三元宮之間規劃出一條寬敞、筆直的新道路,兩旁逐步蓋起一棟棟新式店舖建築。此時,三元宮也為了配合新的規劃與風水,進行重建並將方位轉變為坐南朝北,在1918年即落成了壯麗殿宇,豐富的石雕、木作、彩繪與剪黏裝飾,將傳統建築的工藝之美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廟前偌大的「廟坪」空間,更為地方舉辦宗教慶典與各式活動的主要場域。

 

這些店舖建築由紅磚構成的顯眼立面,讓街道充滿欣欣向榮的氣息,以西洋式樣的外觀為建築基調,還加入了本土匠師的小巧思,不只有傳統紋樣的磚砌女兒牆,尚有花卉、瓜果、鯉魚、雙獅、麒麟、白象、八仙、福祿壽等題材的泥塑裝飾,呈現濃濃的臺灣風情,東、西方文化就在此交會出絢麗的火花,漫步街上如進大觀園般,看得目不暇給。

 

櫛比鱗次的拱圈亦為老街建築之重要特色,優美圓弧帶出的律動感,行走其間更能感受屬於老湖口的活潑氛圍,腳步不禁也輕快了起來。這種結構甚至還出現在三元宮如此傳統的宮廟內,在莊嚴的殿宇中注入耐人尋味的空間變化,十分令人驚艷。

結構均衡的拱圈是湖口老街的重要特色之一。.JPG

結構均衡的拱圈是湖口老街的重要特色之一。

 

驛站到聖堂 心靈寄託的所在

從前在街頭的老湖口車站,由於站場坡度過大,火車進站時還得先在軌道撒上沙子,增加摩擦力才能順利停下,有行車安全之疑慮,故1929年展開鐵道改線工程,車站遷移至坡度較緩的新湖口現址,商業重心轉移後的老湖口,過往榮景宛如南柯一夢,人潮不再紛至沓來,重要性大不如前。

 

1950年代耶穌會來到老湖口,租下已改成一般民房的老車站,開啟了傳教事業,許久沒有列車停靠的地方,搖身一變成為信眾寄託心靈的場域。爾後,在空間不敷使用的情形下,籌建了新的天主堂,1966年完工後的聖堂在小丘上非常顯眼,現代主義風格不僅豐富了老湖口的建築文化,還與老街另一端的傳統廟宇形成有趣的對比,兩座地標共同見證地方的宗教發展。

 

可惜的是,後來因為神父、修女年事已高,加上教友人數減少的緣故,1993年天主堂不得已吹熄燈號,只能任其荒廢閒置。過了將近十年,在地方居民的爭取下,聖堂再度打開大門,由政府補助規劃為地方文化館,並開放為社區活動、文藝展演之場所,也有老聖堂遺留下不少珍貴宗教文物的展示。原本空間已不再具有儀式功能,近年則因外籍移工增加的緣故,可見簡單的彌撒活動,成為他們在異鄉撫慰心靈的驛站,老聖堂的場所精神就這樣延續下來。

天主堂是老湖口的重要地標。.JPG

天主堂是老湖口的重要地標。

 

記憶與創新 堅守老街的店家

十多年湖口老街經過整建工程後,逐漸吸引業者來此經營生意,原來沉寂的街道,漸漸延展出老空間的現代生命。曾經熱鬧一時的復興戲院,荒廢四十餘載後,由熱愛客家文物的夫妻接手整修,將老戲院改裝成湖口風情客家菜餐廳,推廣地方傳統美食。近年湖口當地開始戮力於茶油煉製的推廣,在這充滿歷史底蘊的空間中,也能品嘗到茶油料理的獨特風味。

老街上改造為客家菜餐廳的復興戲院。.JPG老街上改造為客家菜餐廳的復興戲院。

 

水芋是湖口鄉常見的農作物,曾在二十多年前出現滯銷情形,老街上台富行的經營者參加了產銷班,也投入加工品的開發,因其家族的糕餅業背景,故結合品質優良的新鮮農產,製作出充滿芋香的傳統糕餅與零嘴,現烤出爐的芋香餅,嚐過即念念不忘。另外,不遠處委身亭子腳下的腳踏車芋泥小攤,不只有常見的芋泥冰外,還有添加油蔥頗具特色的熱芋泥,香氣四溢的鹹甜滋味,傳承了令人懷舊的簡單味道。

 

專賣有機豆腐的豆之味豆腐坊,2000年選擇在老湖口落腳,以成為湖口老街的百年老店為目標,透過手工製作的天然黃豆製品來推廣,喚起大家對這項古老傳統食品的重視。店內除了有販售各類的黃豆製品外,也能品嘗到濃醇的豆漿、豆花,還有市面上少見的烤豆腐天婦羅小鹹點,皆將黃豆的迷人鮮味展露無遺。此外,亦有不定期舉辦的豆腐、豆花製作體驗活動,帶領民眾深入探索黃豆的價值。

委身亭子腳下的腳踏車芋泥小攤。.JPG

委身亭子腳下的腳踏車芋泥小攤。豆之味豆腐坊濃醇的豆花產品。.JPG

豆之味豆腐坊濃醇的豆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