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布袋戲歷經數百年傳承,既承載著廟埕戲文、宗教祭典的在地情懷,也記錄了老一輩人對家鄉的記憶;而印尼哇揚偶戲則以其杖頭偶、皮影戲及畫卷戲等多樣表現形式,展現出東南亞獨有的神秘色彩與民族風情。兩種戲曲雖然形式迥異,但在藝術家們看來,它們都具備「講述族群記憶」與「身分辯證融合」的重要功能,就在這樣跨界思...
1932年,法國尼斯舉行「國際新教育會議」,程硯秋受邀演講。其間,各國講者分別演唱代表國家民族的歌曲,程硯秋則選了《賀后罵殿》與《荒山淚》,唱畢,全場高呼「反對戰爭!」「世界和平萬歲!」——這是戲曲演員於國際文化交流場域的初次亮相,記於程硯秋《赴歐考察戲曲音樂報告書》裡,亦記...
2024巴黎奧運,不只運動員的優異表現讓世界看見臺灣,第一次參加巴黎文化奧運的表演藝術團隊也卯足了勁讓國際看見臺灣館,看見臺灣動人的風景。重頭戲「戲曲新編」4齣戲──「鬧壽」、「在恁佮意」、「苦憐个人」及「憨神」,分別傳達民主、同婚以及死刑存廢等議題;並將臺灣廟口野臺實境搬到巴黎,以新編歌仔戲型式傳...
能劇在日本已有六百多年歷史,1957年日本政府將能劇列為國家無形文化遺產,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與崑曲同時登錄為無形文化遺產,對能劇的保護已然達到頂峰,但在近兩年全球肺炎疫情肆虐之下,能劇與全球的表演藝術皆受重創,有鑒於此,去年9月能劇觀世流宗家之一的第十代片山九郎右衛門以臺灣人熟悉的民間信...
韓國拍攝的《魷魚遊戲》成功吸引全世界94個國家觀眾目光,透過「打彈珠」、「魷魚遊戲」等韓國民間遊戲,及「椪糖」的傳統甜點,勾起觀眾的文化記憶。不論是電玩、音樂或影劇,究竟,韓國有何魅力?以下來解密幾項韓國能將其文化行銷到全世界的引動力。辛奇製作與分享/2013年登錄「辛奇」(Kimchi)就是大...
《阿婆蘭》的故事,究竟為觀眾留下了什麼樣的影響與印象?日本編導柳美和應「Taiwan Now藝術跨國交流計畫」總策劃林曼麗委託,與劇本共同編寫者王友輝、音樂設計周以謙、編曲朱雲嵩等人,將原生種白蘭花雕琢為天地人間的一種最自然純粹的美。這種美舉世無雙,而為了傳承與愛,最終甘於將自己粉碎而獻祭於天地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