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歌仔戲的短暫輝煌2013年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的師生在一次田野調查時,意外發現原以為佚失的首部臺語片《薛平貴與王寶釧》(1955年)電影拷貝,震動文化界。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王亞維說《薛平貴與王寶釧》拷貝的出土,對他有如珍寶,也展開他對戰後歌仔戲與影視媒介結合的研究契機。王亞...
民間力量的初聲 一路摸索出結構其中,較為人熟悉也較具制度與規模的,當屬現今之財團法人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後簡稱原舞者)。三十一年前,1991年原舞者由當時的草創團員,在幾位對原住民文化深感興趣也頗具使命感的學者與社會人士的努力協助下成立,早期以學習和呈現原住民族傳統的樂舞歌謠與舞蹈為主,演出中會將...
創立讓藝術被看見的平臺近年來,政府部會及各縣市政府逐漸重視原住民文化的傳承,尤其在文化藝術的人才培育方面,產官積極合作,成為原住民文化開始蓬勃發展的動力,2010年成立的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後簡稱原文會)居間成為重要推手。從2011年至今,原文會最主要的工作正是文化藝術補助,現今已成為原...
習俗,在文化人類學是指一個地區的社會文化裡,長久以來自然形成的習慣與禁忌等總和,可牽涉到人類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如食、衣、住、行,及人際關係或社會發展的生育、婚嫁、喪葬、宗教、歲時等;但習俗並非永恆長存,而是會隨著時間、地域、族群以及文化的消長,有所更迭、變化。冬至對於許多民族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日子,在...
金湖「牽水(車藏)」被認定為國家文化資產重要民俗,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水難的悲慘故事,歷史學界公認為開臺以來最大的死難事件,故被文化單位一再紀錄;二為水(車藏)屬於紙糊紮作,在國家藝師的薪傳獎原未被重視,近年來紙藝也被承認;三則是道教儀式原被劃歸內政部,而道士行科前後場使用的音樂、戲劇式演法漸受關注,...
「海祭」並非是每個阿美族部落都有的儀式,例如沒有靠海的部落會有「河祭」,就不會有海祭;即使靠海附近的部落也不一定有海祭,而是有「捕魚祭」,這些儀式除了名稱上的不同,其意義上也有所差異。在南部阿美都蘭部落的「海祭」母語為「milesi’」,舉行時間是在部落kilomaan(豐年祭)的第三天。但事實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