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業長青」這本書提到核心意識型態、追求進步精神、職務設計、管理行為與文化習性等特質,作者認為是高瞻遠矚企業的永續之道;然而這些特質不只適用於商業領域,在嘉義「阮劇團」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經營理念。阮劇團是一個文化實驗室,自2003年創立以來即以「文化賦能」為核心, 透過「劇場」連結地方故事與當代議題;...
每逢農曆新年,臺灣豫劇團賀歲公演就是戲迷們必追的年節一大盛事!其中包含經典好戲的賀歲公演,以及充滿年節氣氛的「封箱戲」。2025賀歲「戲春公演-鬥高下」首度與「王海玲經典傳承計畫」結合,由劇團中青代優秀演員擔綱演出《拾玉鐲》、《打瓜園》、《殺驛》和《寇準背靴》四齣好戲,透過舞臺上逗趣、熱鬧表演以及精...
臺灣傳統戲曲並非純粹的表演藝術,民間演戲的主要目的在於酬神祈福,普遍的表演場域在廟埕戲臺。而演出的時間也多選在神明誕辰或廟會慶典期間,其酬神、娛神的意義勝於藝術、娛人功能。質言之,臺灣傳統戲曲是兼具宗教、藝術與娛樂功能,而不是單純的休閒娛樂。農曆新年是臺灣民間最重要的民俗節日,民眾期望新的一年能一元...
1932年,法國尼斯舉行「國際新教育會議」,程硯秋受邀演講。其間,各國講者分別演唱代表國家民族的歌曲,程硯秋則選了《賀后罵殿》與《荒山淚》,唱畢,全場高呼「反對戰爭!」「世界和平萬歲!」——這是戲曲演員於國際文化交流場域的初次亮相,記於程硯秋《赴歐考察戲曲音樂報告書》裡,亦記...
2024巴黎奧運,不只運動員的優異表現讓世界看見臺灣,第一次參加巴黎文化奧運的表演藝術團隊也卯足了勁讓國際看見臺灣館,看見臺灣動人的風景。重頭戲「戲曲新編」4齣戲──「鬧壽」、「在恁佮意」、「苦憐个人」及「憨神」,分別傳達民主、同婚以及死刑存廢等議題;並將臺灣廟口野臺實境搬到巴黎,以新編歌仔戲型式傳...
國光劇團於2025年迎來30週年團慶,「而立之年」首季將於三月春分時推出《江流無間道》、《奇雙會》、《鎖麟囊》、《金玉奴》四齣精彩好戲,雖是經典傳統戲,卻以創作的態度重新演繹,不僅細心呵護傳統戲曲的藝術傳承,更注入生氣勃勃的當代新意,讓傳統戲曲得以奔流藝術長河中,創造豐富的藝術樣貌,牽引觀眾共鳴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