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3D列印技術日趨進步,各種生活應用無奇不有,諸如航太工業、醫療產業、汽車零件、運動用品等,並且大大降低出錯率,甚至利用3D列印技術進行天馬行空的創新與研發過程,使得在產品正式上線前有更多的實驗性,並達成完整功能的確立。這幾年國內外也逐漸開始有人嘗試以3D列印技術為樂器生產製程投入全新源泉,甚...
生成式音樂AI代表了將音樂創作推向全新境界的可能性,並在藝術和科學交匯處開啟了令人振奮的探索之旅,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融合藝術和科技的音樂旅途,探索音樂AI的魅力。生成式音樂AI的歷史起源與演算法許多人以為最近生成式AI發展必定對音樂產生突然的影響,殊不知,其實生成式音樂AI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歐洲...
克服萬難把木魚昇華成信仰七〇年代雕刻產業在苗栗通霄盛極一時,後隨產業西移大陸,多數木雕師轉作其他行業,禾豐工藝木魚第二代經營者張平見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張華龍退役後接下家業,不服輸的他不願棄父親、師傅的生計於不顧,所以車載木魚走遍全省兜售,度過低迷期,並放棄投入商界理念,從此潛心鑽研學習技藝,久而久之...
擇木刨刳 斫而成形古琴又稱為七絃琴,距今已有超過二千年的歷史,每個朝代的古琴皆各有特色,唐代琴的琴面弧度較高,宋代琴的琴面弧度較低,有「唐圓宋扁」的說法;古琴的形式也分成許多種,例如伏羲式、神農式、仲尼式、列子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等,自古以來通常用「斲」通稱古琴製作。「很多人以為製琴需...
樹葉吹奏 娓娓道來在香港,稱之為「木笛」;在日本,稱之為「葉笛」;在臺灣,稱之為「樹葉吹奏」。最早有「樹葉吹奏」的出現,各種傳言眾說紛紜,其中一個說法是出現在唐朝留下的壁畫,一名宮女手裡疑似握著一片樹葉,以嘴吹奏將其當作樂器;而到了現今,樹葉吹奏仍繼續流傳。要學會樹葉吹奏得從挑選樂器開始,洪政國首選...
從印度教儀式與奉獻精神談起文化是形塑區域輪廓最重要的元素,而樂舞則是認識巴里島最親近的方式,巴里島上多數人信仰印度教,甘美朗音樂特性及傳統樂舞手勢、身段,可讓人直觀感受印太區域共有的印度教文化源流。自古迄今,「儀式取向」及「奉獻精神」始終存在於巴里島藝術家創作思考中,因為多數的儀式需要音樂,因此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