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人類、百姓之意;俗,則有群眾普遍流行的習慣之意,兩個字合為「民俗」,而根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種類包含各個族群或地方自發而共同參與,有助於形塑社會關係與認同之各類社會實踐,如食衣住行育樂等風俗,以及與生命禮俗、歲時、信仰等有關之儀式、祭典及節慶,通通都可算是「民俗」的一部分。生活周遭的事物透過...
北頭城、南恆春,每逢農曆七月,「搶孤」這場帶有濃厚神鬼文化色彩的民俗活動,分別在臺灣南北兩地盛大展開,參賽者使勁攀爬塗滿牛油的棚柱,奮力攻頂,攀爬者險象環生、觀賞者莫不看到目瞪口呆,整個過程緊張又刺激,吸引大批人潮群聚圍觀,傳承數百年的民間習俗,不只反映了先民開墾臺灣的艱辛歲月,背後更涵蓋超渡孤魂、...
《尋百工》的成書,是年輕氣盛的浪漫,4個年輕人憑藉著那股完成畢業製作計畫的衝勁與傻勁,「傾家蕩產」遊歷臺灣各處,蒐羅隱身市井生活中的百工百業,將100次的相遇、100次的感動,寫成了100則躍然紙上的生命故事。「逐好味」、「覓正物」、「訪藝文」、「探禮俗」、「找樂活」,書中的5個向度,對應了常民生...
端午節是華人的三大節之一,吃粽子、掛艾草、賽龍舟,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3項活動,而其中賽龍舟又是最引人注目的盛事。端午龍舟賽最早的起源,據傳是來自春秋時期的吳越祭祖,將食物塞入竹筒或以樹葉包裹成粽子,放入水中作為祭品呈貢給龍神享用,並製作龍形的木船在水上競賽以娛樂神明,不受天災人禍的威脅。爾後,再加入...
77歲的糕餅世家第四代掌門總經理吳紘一話音中氣十足,紅潤容光有如青壯世代,一談起餅鋪的故事便滔滔不絕。有過西藥背景的他,19歲上臺北念書、拚博,52歲才回到新復珍,回望自己生命歷程的轉折與餅鋪的連結,一切彷彿命定。竹塹情緣 52歲掌家業1898年,新復珍商行由家族人稱的「阿嬤」吳張煥一手創立,在...
所以我說,愛戲曲的人不必得永生,鑼鼓若響,至福極樂便在眼前。成為戲曲編劇之前,我也享受著這樣的神聖時刻。 第一次發生在1993年夏天,我從臺大中文系畢業兩年多,在傳播公司、文史工作室、出版社寫字謀生,一年換二四個頭家,還沒找到文字「非如此不可」的力量。某日請了假,一個人晃蕩到宜蘭,在戲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