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看桌,是指祭祀中擺設的祭品;而米雕,一般人總會想到是在米粒上雕刻的工藝品,但嚴格來講,應稱之為毫雕、芒雕或微雕;而於廟會、作醮或祭典中,以米、麵粉製成的捏麵人,才是所謂的米雕。因此「看桌米雕」,是指在祭祀中擺設的偶塑成品,目的是於祭祀中給鬼神欣賞用的供品。在臺灣老一輩的口語中被稱作「麵粉尪仔」。...
臺灣原住民除了與其他南島語系族群享有接近的語言系統外,還有一項共通的工藝,可說是南島語族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然而這項傳統工藝,在現代布料的引進下,卻逐漸消失在臺灣原住民的文化中,此即為目前僅剩阿美族仍保存的樹皮布工藝(Tapa)。消失一甲子 由部落耆老找回據《裨海紀遊》、《諸羅縣志》等史料記載,早在...
隨手拿起一支毛筆,一提一按,「中華文化」4個字便展現出與郭家筆墨莊負責人郭文溪個性十分相近的自由氛圍。曾作過一支長達3.3公尺、沾墨後重達70公斤的大毛筆,今年88歲的郭文溪被稱為「世界大筆王」,是郭家筆墨莊的第三代傳人,談起祖宗的基業,自豪且自信的說︰「做毛筆的功夫不好學,但這是我們的文化,一定會...
一大清早,因為座向的關係,陽光並未竄進內湖這家百年中藥房內,略顯陰暗的店內,空氣中飄盪著中藥炮製的味道,很濃很香,瞬間讓人跌入百年前的時空,那裡有著光陰的味道。芳茂中藥行是內湖當地鄰里鄉親心中的「藥店王」,除了中藥,甚至連喜幛用布、車縫都在服務項目之列。說起百年,第五代傳人謝一弘說,真實創立年分已不...
現代人使用糊紙的時機,多限定於喪事的紙紮用品,然而糊紙的項目其實很廣泛,包含了婚、喪、喜、慶,可說從出生到往生,無所不包。總括而言,糊紙主要用於三方面:喜事,如生子、成年、做壽、婚宴等;廟宇祭祀,如建醮、普度,舞龍、舞獅,以及喪事所使用的靈屋紙紮用品。糊紙翻轉死亡意象登國際2016年時,臺灣的糊紙藝...
《尋百工》的成書,是年輕氣盛的浪漫,4個年輕人憑藉著那股完成畢業製作計畫的衝勁與傻勁,「傾家蕩產」遊歷臺灣各處,蒐羅隱身市井生活中的百工百業,將100次的相遇、100次的感動,寫成了100則躍然紙上的生命故事。「逐好味」、「覓正物」、「訪藝文」、「探禮俗」、「找樂活」,書中的5個向度,對應了常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