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部落找尋紋身文化「拍刺也是刺青,它與時下一般刺青最大不同,就在於插電與不插電;環保與不環保。」人稱華哥的宋海華身兼兩種不同身分,他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工友,也是臺灣拍刺文身師。他在接觸拍刺前即對刺青有相當的研究:「早期我只是玩玩刺青、翻翻一些刺青圖片,算是刺青愛好者吧。」在學校工作讓他有機會到...
偏鄉國中孕育電音三太子太子宮自康熙二十七年開基立廟以來,歷時三百三十五年,不僅僅是地方的信仰中心,同時也對地方建設和社區關懷不遺餘力,太子國中也是在太子廟管理委員會的長期支援挹注下,成立電音三太子社團,成為當地與該校的特色。「早期,太子宮即有一個名為瘋神榜的藝陣,由於太子國中長期以來都是太子宮補助學...
馬路上鞭炮編織成網,每年固定農曆三月十九、二十日參與北港朝天港媽祖遶境的北港閭山堂神童團,成員引導兩尊踩著蹦跳步伐的神童踩入炮網,瞬間點燃的鞭炮聲響連天,硝煙四起,但顯然只有炮網還不夠,犁炮也跟著上陣,媽祖的遶境由此展開。 「神童是北港媽祖的駕前御用陣頭,神童團的成員都是媽祖的小孩,在媽祖...
多島、多元文化的南島語族菲律賓目前的島嶼數目為七千六百四十個,僅次於印尼;但其中的80%屬無人島,僅有二千七百多個島嶼冠有名稱。它的南、北兩個大島分別為棉藍佬(Mindanao)及呂宋(Luzon)島,在歷史的進程中也剛好代表了兩個受到不同外來宗教、文化洗禮的北天主教與南伊斯蘭教,分別體現了西方與亞...
早期板橋江子翠是位於新北市板橋區北邊的一個小村落,當地人以務農為主,民風純樸,物質生活匱乏,地方有識之士將藝文活動帶入村落,意外成為傳統北管軒社的沃土,聚慶堂、永安社和現今較具規模的潮和社皆成立於此。潮和社西皮福路兩派兼修臺灣北部臺北、桃園、新竹、宜蘭、基隆等地皆是著名的子弟窟,各有不同風格,其中分...
天道之路 《羅摩衍那》故事梗概與《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並稱為「伊帝哈沙(Itihasas)」印度兩大史詩的《羅摩衍那》,在西元四世紀到二世紀之間成書,蟻垤仙人(Valmiki)是其「傳說中」的作者。「羅摩(Rāma)」為主角名,亦有深色之意,「衍那(aya a)」則指前行,因此「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