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本期傳藝迎來2024亞太傳統藝術節,絢麗的國內外表演團體帶來極致的視覺聽覺饗宴;且喜逢臺灣國樂團40週年、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35週年,時間的積累沉澱出雋永篇章,每個世代都會有勇者在浪尖上發光。而戲曲夢工場、鬥陣趣、駐團演訓計畫、全國歌仔曲調大賽以及王海玲老師的「唱秋」,這些計畫亦愈臻成熟,準備豐收美好的果實。我們知道藝術人才培養非一蹴可幾,民眾的藝術美感品味也須整體環境塑造,但,相信透過一次一次的灌溉,每一個傳統藝術團體都能夠繼續下一個十年、二十年……。
有這麼多藝術家本著初衷一直站在舞臺上,真好。
撥開前幾年疫情的藝術黑暗期,2024年亞太傳統藝術節以「大放光明」為主題,策展不只是呈現節慶的歡樂與燦爛奪目的表演,更希冀透過以「光明節」這個全世界眾多人口都在過的節慶、邀請亞太各國頂尖藝術家來到臺灣,當國內外藝術家碰撞出異國火花,傳統與當代也在此時有了新的視界,不僅能成為我們藝術家滋養的沃土,更期待臺灣成為亞太藝術的薈萃之地。
傳統藝術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放光明」總策展人李惠美說:「每個當下都在建立未來的傳統。」或許傳統與創新的碰撞過程難免擦撞,但只要有愛,我們不須害怕火花,就像令人五感為之一亮的《諸神的聚會》,陳武康導演透過踩街式環境表演藝術,在神仙派對的背後帶給大家什麼不一樣的反思?
或許我們可以從開幕《光之追尋》尋到答案,從閉幕《光之賜福》找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