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梳發家史,第一代江接枝跟團四處搬演歌仔戲維生;第二代江清柳於1956年落腳彰化縣員林鎮,創立新和興歌劇團,個人與團隊各曾榮獲一次民族藝術薪傳獎,曾應邀率團赴美公演《白蛇傳》,還是全臺首創歌仔戲補習班的開路先鋒,鼎盛期曾開到三團,演員達一百三十人以上。第三代江金龍於2002年接棒,2010年更名新和...
北管藝術家邱火榮、潘玉嬌夫婦於2015年由文化部授證成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北管音樂或亂彈戲保存者」,隨後開啟了一系列的傳習工作,然而早在1990年代,兩人的女兒——邱婷女士即意識到這門藝術無可避免的式微,多年來篳路藍縷站在第一線上,奮力守住北...
蕭志偉出身自布袋戲世家。曾祖父蕭景隆最早在彰化成立勝貴園,主攻後場音樂;後傳至阿公蕭忠盛和伯公,因廟宇請戲越來越多,阿公蕭忠盛因緣際會在苗栗苑裡作戲時認識了助演歌手蕭秀鳳,結為連理,蕭秀鳳轉而學做演師,因氣勢穩健、口白聲音宏亮、咬字清楚,並以少見的女性演師入行引起轟動。分家後,蕭忠盛自組五洲小西湖掌...
一個從國中就開始做紙雕、國小就會看《戲曲你我他》節目,且又出生在裁縫世家的人,走上與戲曲服裝有關的道路,似乎是順理成章,他也的確走上這條路,同時很快就發光發熱,然後萌生退意,後來又再度啟程⋯⋯,作品光譜極為廣泛,現代寫實、形式風格、傳統戲曲都擅長。他是李育昇。用高級訂製服概念 創作劇場服裝小時讀美術...
傀儡戲歷史悠久,2000多年前即有傀儡戲的記載,操作技術與表演形式都相當純熟,傀儡戲從福建移入臺灣,因移民分布不同而分成兩派,臺灣北部屬漳州系統,以消災、除煞、驅邪等宗教儀式為主;臺灣南部多為泉州移民,泉州派以神明誕辰與結婚酬神為主,金門因舊制屬泉州同安縣,和臺灣南部同屬泉州系統。前棚傀儡 後棚戲金...
《三國演義》故事中最有名的「赤壁之戰」,孔明借東風要10萬支箭上都綁著火,在可和現代科技結合的皮影戲中,箭上面的火每一個都改用LED燈,射箭時打開LED燈,萬箭齊發非常壯觀,展現皮影戲傳統和創新結合的特色。 LED躍上舞臺 皮影增傳奇這是現任「影子傳奇劇團」團長蕭孟通想到的新招,還曾為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