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繁多 殖民因素影響甚大「我因為陪同姪子而接觸越南捲紙藝術。」阮氏雪的姪子從小就沈迷於越南捲紙藝術,每次回到越南就往書店鑽,四處蒐尋捲紙藝術書籍。十三年前,姪子要回越南學習這門藝術,由於他的媽媽工作繁忙,沒時間陪他,就由阮氏雪全程同行。阮氏雪陪著他一起學習捲紙藝術,學著學著,也就學出興趣來,直到現...
檳榔鞘與原民文化的生活連結在原住民文化中,檳榔與部落生活息息相關,除了果實可供嚼食外,阿美族族人還會利用檳榔鞘製作「石頭火鍋」──先將檳榔鞘做成船型器皿,將食材和水放入「火鍋」的同時,另起火堆將蛇紋石或麥飯石燒熱,再將燒燙的石頭放進鍋內,藉石頭的高溫將「火鍋」裡的食物煮熟,由於檳榔鞘耐高溫、又不漏水...
建築學奠定基礎蔡承哲畢業於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築科,在校期間學習了基礎木工、泥作和建築等相關知識,曾任職於建築公司,後從事法院拍賣相關工作。2013年,某日閒來無事,他重拾一塊木頭,鑿刀打算刻一個將軍頭,沒想到一刀一鑿費時耗力,卻勾起他的兒時記憶,「配天宮早期的將軍頭都是紙糊的」,遂將雕刻失敗...
工藝傳習計畫 廣拓藝生視界曾景斌與傅懷萱都皆是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劉千韶刺繡工藝傳習計畫」的藝生。兩人背景截然不同,曾景斌自小學習美術,大學與研究所為建築專業,以純藝術創作為生涯規劃,在幼兒園教導美術幫忙製作活動衣服時,開始自學縫紉刺繡。三年前在文化中心看到劉千韶的刺繡團體課程,...
扎實習藝 心懷國際臺灣的錫工藝雖有數百年的歷史,但因材料屬性、製作過程與社會風氣使然,過去錫藝多傳男不傳女。楊蕙如起初跟著陳永旺老師學習金、銀等金工,經過職場、學術多年的交替歷練下,她期望拓展不同面向,因此同屬於金工一環的錫藝引發了她的好奇。2010年她參與由文化資產局開辦的首梯傳統錫藝班,進而接觸...
有系統的學習 成效加倍在施鎮洋老師的教導下,羅又睿很快著迷於木雕一刀一鑿的沉靜世界,他說:「木雕的每一刀都很重要,所以創作時要全神專注。」對木雕的喜愛日深,學校一週一次的課程再也無法滿足羅又睿,於是,只要聽說老師在哪裡開課,他就去上,不只臺中,就算老師位在彰化鹿港的家他也去,即使後來就讀國立臺北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