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堂創意木偶團隊(後簡稱三昧堂)首度發表於2018年的戲偶《時間女神》,以臺灣歷史長流中諸多建築樣式為造型靈感,身上穿戴了前所未見的配飾——三百朵鳳凰花造型的春仔花,並在2020年3月以臺灣精工布袋戲代表之姿,登上敦睦艦隊進行文化外交。敦睦艦隊上的《時間女神》雖說《時間女神》隨著敦睦艦隊乘風破浪赴...
所謂看桌,是指祭祀中擺設的祭品;而米雕,一般人總會想到是在米粒上雕刻的工藝品,但嚴格來講,應稱之為毫雕、芒雕或微雕;而於廟會、作醮或祭典中,以米、麵粉製成的捏麵人,才是所謂的米雕。因此「看桌米雕」,是指在祭祀中擺設的偶塑成品,目的是於祭祀中給鬼神欣賞用的供品。在臺灣老一輩的口語中被稱作「麵粉尪仔」。...
舞獅在臺灣民間俗稱「弄獅」,一般以兩人為單位,一人掌獅頭、一人藏獅尾,兩人相互配合,揣摩並舞動出獅子的各種不同神情姿態,常常贏得台下觀眾滿堂喝彩。舞獅在臺灣早期農村社會相當常見,除了是慶典上的娛樂活動,也是農村子弟習武健身的途徑。出身鹿港的施竣雄,自小看著父親施炳製作獅頭,因而對獅頭產生了深刻的情感...
宜蘭舊城區上的城隍廟,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由於城隍爺為管轄陰陽兩界的地方官,許多與生命禮儀有關的行業便匯集於廟旁的城隍街,如金紙店、殯葬用品店、棺材店,百年老店三合成便落腳於此。從店名不難看出,「三合成」字面上的意思即三家而成。由於棺材製作頗為費工,需要大量人手,三合成現任老闆的祖父張呆便與姓李、...
興達刀舖位於興達港旁,刀舖內陳列各式現代刀具與古代兵刃,一旁是燒著熊熊烈火的火爐,只見郭常喜熟練的用火鉗抽出一塊燒紅的長形鐵塊,以榔頭使勁敲打,瞬間火星四濺⋯⋯。「第一工廠是打鐵,手拿鐵鎚錘鐵支,錘到流汗滲滲滴,不知何時出頭天。」這句臺語四句聯,道盡了這個行業的辛酸。打鐵世家 三代祖傳打鐵是郭常喜三...
臺灣原住民除了與其他南島語系族群享有接近的語言系統外,還有一項共通的工藝,可說是南島語族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然而這項傳統工藝,在現代布料的引進下,卻逐漸消失在臺灣原住民的文化中,此即為目前僅剩阿美族仍保存的樹皮布工藝(Tapa)。消失一甲子 由部落耆老找回據《裨海紀遊》、《諸羅縣志》等史料記載,早在...